重慶市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橋梁結構損傷機理與神經網絡探索”課題組開發并研制成功的BCM膜和表面裂紋監測系統,日前通過專家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構思新穎、性能可靠、實用,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模仿富含神經元及神經脈絡的動物肌膚對創傷的感知機理,開發研制出砼橋梁裂縫仿生監測BCM(Bionic Crack Monitoring)系統,該系統由粘貼于砼結構表面的仿生裂紋監測膜,現場信息采集和處理微芯片電路,再現結構裂紋的中央處理器三大部分構成,能及時感知砼橋梁表面裂紋的位置、長度及發展狀況,裂紋監測準確率大于95%。目前,該系統已成功應用于渝黔高速公路太平莊大橋裂逢長期遠程監測中,使用效果良好,達到了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