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中國工程機械,全年產銷額預計將超過1500億元,增幅超過20%。與歐洲大陸及日美市場相比,今天的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三分天下有其一。
行業繼續高速增長,產品結構更趨合理,企業自主創新與品牌建設意識明顯提高,國際市場拓展能力普遍增加,配套體系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是過去一年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幾個顯著特點。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統計數字表明,2006年中國工程機械進出口突破50億美元大關,增幅超過65%,成為中國機械工業增幅最大的子行業。令人關注的是,進出口貿易首次實現順差。同時,在產品的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以及國際市場的拓展、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等方面,行業內企業分化加劇,一些排頭兵企業的作用加大,呈現強者恒強之勢。
在此背景下,日前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主持評選出的“2006中國工程機械年度十大新聞暨年度產品TOP50”,正像是為2006年工程機械的發展歷程,簡要、精煉、生動地勾勒了一幅畫卷。這一年,從業者為機械工業政策性文件的出臺而振奮,為收獲工程機械進出口首次實現順差、產銷重返高速路而喜悅,也不乏因企業改制問題而迷茫與痛楚。在回顧2006年十大新聞時,不難想見,這其中的某些行業焦點將會對2007年乃至未來的中國工程機械業帶來深遠影響。
其實,在一個蓬蓬勃勃發展的行業,新聞又何止“十大”?動人的事業又豈是一些數字能夠簡單描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