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我國水泥消費量“虛高”源自混凝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08-12  來源:中國建材報  作者:張士秀
核心提示:我國水泥消費量“虛高”源自混凝土

    我國是世界上生產和消費水泥最多的國家。據多方面的資料分析,2004年全世界水泥生產與消費總量約為21億噸,其中我國官方公布的全國水泥生產量為9.7億噸,考慮到少量的進出口以及當年庫存量的變化;測算全國水泥實際消費量約為9.6億噸,占世界消費總量的45%以上,相當于消費量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的印度和美國的7~8倍。就我國的水泥消費而言,簡單用“占世界消費量45%”的概念來表述,雖然很直觀,也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落后、尚未擺脫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各種原材料消耗高這一基本事實,但從嚴格意義上講,“45%”又是不完全科學或不可比的。

    我國水泥消費量高的原因

    第一,經濟的高增長拉動水泥需求的高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長期保持高增速、高增量,遠遠超出世界其他國家。經濟的高增長必然也拉動了水泥需求的高增長。

    第二,水泥消費與一個國家的建筑體系和建筑風格有很大關系。從總體上看,美國鋼產量大,水泥產量相對不足,鋼結構建筑比較多;日本資源很少,輕型結構特別是木結構房屋比較多。而我國和亞洲許多新興工業化國家水泥產量大,使用水泥相對比較便宜,因此單位面積的房屋建筑水泥消耗量比較多。

    第三,水泥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投資和消費結構也在不斷變化和升級,水泥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單位建筑物的水泥用量越來越多,特別是自我國推行墻體材料革新以來,過去大量用黏土磚作墻體材料的建筑現在越來越多地使用混凝土砌塊、加氣混凝土以及各類以水泥作膠凝材料的輕質墻板,而且在大中城市使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建筑也越來越多。

    我國水泥消費量高,除了上面提到的客觀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著“虛高”成分。

    水泥消費量“虛高”原因

    正因為有“虛高”的因素,使得我國水泥消費量與國外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可比性。“虛高”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我國水泥產品的自身特點和統計方面的原因。絕大部分水泥都要通過配制混凝土或砂漿才能直接或間接用于各類建筑。在配制混凝土過程中,為了調節混凝土標號或改變混凝土性能往往需要摻加一部分活性材料(也稱“摻合料”,在水泥中摻加習慣稱“混合材”)。國外(除部分前蘇聯和部分東歐國家外)一般都生產純硅酸鹽水泥(也稱“波特蘭水泥”),即在生產水泥時不加混合材,只是在配制混凝土過程中才根據實際需要摻加,所以“混合材”并沒有計入水泥產量。而我國除了極少數純硅酸鹽水泥和特種水泥外,絕大部分普通水泥都是在水泥制成過程中摻加混合材,“混合材”計入了水泥產量。混合材摻加量視水泥品種不同有高有低,低的占水泥量的10%~15%,高的占30%~40%,有的甚至更高,從近幾年的統計看大體平均在25%左右。

    第二,我國混凝土標號和水泥標號低的原因。從世界總的趨勢看,混凝土的標號和性能都在不斷提高。上世紀30年代混凝土平均標號約為C10(即10兆帕),到70年代提高到C40。目前國外混凝土標號大多在C50、C60以上,有些特殊要求的建筑可以做到C80甚至C100以上。不僅混凝土強度在提高,而且更加注重其耐久性以及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對資源的節約和對環境的友好性能,即發展高性能混凝土。

    我國在新中國建立以后對混凝土的研究和開發并不比國外落后。個別大跨度建筑,如首都機場的飛機庫預應力混凝土屋架甚至成功地采用了C80高標號混凝土。為了配合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發和應用,我國對高性能水泥的研究也已納入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但由于長期受傳統習慣特別是計劃經濟時期多部門分割管理體制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在生產應用高標號混凝土和高標號水泥方面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目前我國的商品混凝土使用率平均不到20%,由于混凝土標號低,一方面導致“肥梁胖柱”,另一方面又使得優質高標號水泥和優質高性能鋼材難有“用武之地”,結果必然導致能源、資源和運輸的高消耗,以及環境污染的高代價。根據分析測算;在滿足建筑物剛性和穩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如果用C50混凝土作柱,截面將比用C25混凝土縮小約30%;如果用C85或更高標號的混凝土,將比用C25混凝土的柱截面縮小50%。

    根據以上兩個方面的情況分析測算,目前我國水泥消費量的“虛高”至少在3.5億噸,約占實際水泥消費量的35%以上。其中,因摻加混合材因素多消費2億噸;釆用“肥梁胖柱”和低標號水泥與發達國家相比,多消費1.5億噸以上。

    為建設節約型社會,考慮未來混凝土技術的提高,大面積使用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特別是用大摻量的礦渣微粉和超細粉煤灰等活性材料作膠結料替代水泥及水泥熟料,將會使真正意義上的水泥及水泥熟料用量大大降低,從而給水泥和混凝土產業帶來一場新的革命。到那個時候,同樣的混凝土工程量,水泥熟料消費量比目前減少30%~40%甚至50%是完全有可能的。屆時,我國的水泥和混凝土產業才能真正稱得上是節能、環保的現代化產業。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且末县| 县级市| 平乐县| 霍山县| 南投县| 东台市| 邓州市| 绥阳县| 安多县| 外汇| 金华市| 临邑县| 乐至县| 伊通| 澜沧| 交口县| 鞍山市| 松江区| 新乡市| 祁东县| 桂林市| 阳东县| 垦利县| 鄂州市| 焦作市| 泰宁县| 扬中市| 科技| 察雅县| 会同县| 嵊泗县| 建昌县| 武清区| 绥滨县| 额济纳旗| 大宁县| 彩票| 开江县| 田东县|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