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備市場 » 正文

奧運啟示:中國工程機械如何由大變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8-1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
核心提示:奧運啟示:中國工程機械如何由大變強?
  北京時間8月13日,第30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倫敦碗”成功閉幕,中國代表團以38金27銀22銅,創中國代表團在境外參加奧運會的最好成績。然而在歡欣鼓舞之余,如此佳績帶給國人更多的依然是深思:我們的體育舉國體制還要走多久?中國體育實現由大國到強國的轉變還要多久?而此問題同樣適用于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經過飛躍發展的黃金十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成功超越北美、日本、西歐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但是如何做到從“最大”到“最強”?這條路看起來似乎遙遙無期。

  
“精英化”發展 力助中國崛起

  從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零的突破,到倫敦奧運會中國金牌總數超過200,中國體育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不僅成功甩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更是一躍成為世界公認的體育大國,在各種國際賽事中摘金奪銀,一次又一次站上最高的領獎臺。

  總結中國體育的成功經驗,居首功的當屬“舉國體制”,即借助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有效組織,集中人力、財力、物力來統一配置全國競技體育資源,并將此資源分配給遴選出的少數“精英”份子獨享,助其在短時期內迅速提升,最終達到在各類國際重大比賽特別是奧運會上奪取更多獎牌的目標。

  仔細分析,其實舉國體制的“精英化”發展之路不獨在體育界盛興,甚至在全社會各個領域都能找到影子,比如“兩彈一星”的問世、比如東部沿海的率先改革開放、比如神舟上天及蛟龍下海。應該說“精英化”的發展模式在中國由“一窮二白”的薄弱底子上迅速崛起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更借以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不比世界上任何人種差。”

  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與此異曲同工。發展初期,行業中絕大多數都是國資背景的企業,憑借政策、資源、市場上的多重支持在與外資企業的對抗中堅持下來,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崛起打下了堅實基礎。后來,一批卓絕人才脫穎而出,憑借超前的眼光、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獨特的個人魅力引領各自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然而“精英化”發展之路終非長久之策。

  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借助天時地利人和之勢,中國甚至一躍成為第一金牌大戶,但現實卻殘酷地顯示國內青少年體質在逐年下降;

  從神舟一號飛天到嫦娥二號探月再到蛟龍探海,中國在高精尖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與歐美日比拼也絲毫不落下風,然而遍及世界的“中國制造”卻往往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

  具體到工程機械行業,在幾大龍頭企業的引領下,在歷經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中國市場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更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世界工程機械50強榜單的常客,然而關鍵零部件等核心技術卻始終受制于人,這讓國內企業在競爭中始終底氣不足。

  那么后“精英化”時代的發展道路又該何去何從?

  
從“精英化”到“大眾化”:由大到強的必然之路

  作為世界公認的金牌大戶,中國早已經過了靠金牌增加臉面、提升形象的階段,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與其耗費數千萬金錢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爭一枚金牌換取表面光鮮,不如扎扎實實加大對群眾性體育運動設施的投入,大力增強全民身體素質,并推動競技性體育走上社會化、職業化、產業化之路。

  經濟層面,在投入大量資金在高精尖領域不斷突破的同時,國家在“十二五”期間,有望加大對制造業、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各行各業的支持,鼓勵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創新和生產高科技產品,創造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爭取在國內外市場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從而使中國的制造業具有競爭優勢,跨上新的臺階。

  而對于工程機械行業而言,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眼下最關鍵的一點無疑要屬解決核心零部件技術欠缺這一掣肘難題了。目前,我國液壓件市場需求巨大,約占世界市場的20%,然而國內液壓產品只能滿足中低檔配套產品的需求,高端產品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據記者了解,鑒于核心零部件的掣肘之痛,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此方面的努力其實多年來始終未曾放松,耗費巨資引入國外專家甚至先進生產線的做法在業內也并非個例。“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幾乎同樣的專家、同樣的生產線,生產出的外形幾乎相同的產品在性能上往往卻有著極大的差異,這就是業界廣為詬病的“形似神不似”難題。

  問題出在哪里?筆者認為,其根源在于“精英化”的發展思路,即過度看重了高層研發人員的作用,單純以巨資引入高端人才,卻忽視了對基層生產線人員的系統培訓與嚴格管控。比如相比國外生產線上宛若機器人般一絲不茍的精細化操作,國內普遍存在著的是粗枝大葉的粗放型模式,“生產過程中的嬌貴造就的是使用中的強悍,而使用過程中的嬌貴往往來源于生產過程中的粗放。”

  “一流的產品出自一流的企業,而一流的企業必然要有一流的員工。”對于工程機械企業而言,當前除了引進、培養高端人才,在核心技術方面繼續加大研發力度外,對于基層員工的專業培訓同樣應該放到突出位置重點來抓。

  筆者認為,什么時候“精細化”生產隨同高精尖技術切實落實到企業的每一條生產線上,什么時候高端液壓件的品質才能真正得到質的提升,這同樣適用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每一個產品領域。而如同全民健身的推廣普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全員提升,任重而道遠。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武夷山市| 静乐县| 汶川县| 都安| 丰原市| 鲁甸县| 东城区| 无为县| 孟连| 天津市| 垦利县| 承德县| 田林县| 鸡东县| 从江县| 新沂市| 绥阳县| 江城| 崇州市| 湛江市| 库伦旗| 长沙市| 房产| 拉萨市| 永善县| 仙桃市| 叶城县| 泽普县| 海南省| 论坛| 南昌市| 彰化市| 乐清市| 富裕县| 三江| 临桂县| 七台河市| 开远市| 汉阴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