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活動日程安排比較緊密,對于一些企業的參觀也只是走馬觀花,不能看個究竟,但就這一小段時間在企業的所見和對城市周邊的所聞,真的讓人切身感受到,對于整個工程機械產業來說現在的狀況比較低迷。
我們都知道過去的十年是中國工程機械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而自從201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和市場環境遭遇了諸多困難和挑戰,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高鐵等重大項目依然在穩步增長,但是和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現有的巨大產能相比,建設項目的增長依然是很緩慢的。如今很多的工程機械企業的車間內已經很久沒有那種熱火朝天的場面了,而在企業的外部,城市周圍的某些建設工地則有些凋零。
面對這樣一種局面,是不是我國的工程機械企業就應該無所作為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產業的“寒冬”,讓很多工程機械企業備受煎熬,有一些企業很不幸的被淘汰了,但是當我們回過頭來去看,那些依然堅挺的企業除了本身財力的雄厚外,更多的共同之處是他們都注重科技創新和科學管理。
處在一個市場的調整期,正好是企業修煉內功的時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還是要歸于企業產品的品質,而產品的品質源于企業科技的創新。如今的市場需求不是很旺盛,企業完全有時間投入更多的時間去科研攻關,只有產品的品質提升了,它的市場銷路才會被打開。前段時間,中聯重科的最新科技產品80米碳纖維長臂泵車在山西靈石正式投入使用,這就是應用了最新科技的產品,在施工觀摩會現場,無論是客戶和專家,還是現場施工的工人,都為這種產品所展現的能力所折服了。碳纖維的應用,進一步減輕了臂架的重量,而且減少了臂架的抖動性,混凝土快速地被輸送到高樓層,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證了工程的進度。
看來,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如果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的內功上,將會使企業的內在品質更加強化。
此外,服務的品質同樣是一項需要企業著力修煉的內功,在產品品質相當的情況下,客戶的選擇更傾向于擁有完善產品服務的企業。沒有人性化的服務,企業如同自折一臂是走不遠的。
所以在如今低迷的市場狀況下,企業修煉內功可以說正逢其時,提升產品品質,完善產品服務,只有內功提升了,才會從根本上強化企業自身,才能更好地應對危機,迎接明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