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在自主創新方面頗具代表性。國家主要領導考察、調研后予以高度評價: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實行自主創新,從指導思想、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
工程機械產業在長沙起步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為核心,聚集規模以上工程機械生產企業30多家,配套協作企業數百家,產品品種占全國工程機械的70%以上,產業鏈比較完整的優勢產業集群。中聯重科是全球最大混凝土機械制造企業,城市環衛機械、塔式起重機國內市場占有率居第一。三一重工拖式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輸送泵車、全液壓振動壓路機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2009年,其在德國投資1億歐元建設研發中心及機械制造基地,成為迄今為止我國在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山河智能以中南大學為技術依托,在樁工機械、挖掘機械、鑿巖設備三大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三強鼎立”,形成了長沙第一個“千億”產業集群。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亦是長沙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基礎的重要支柱產業。“十一五”以來,長沙市委、市政府將眾泰汽車、北汽福田、梅花汽車等車型列入汽車下鄉車型目錄,刺激整車生產企業,帶動核心零部件企業的生產、銷售。引導陜汽重卡調整規劃,逆勢擴大投資規模。成功引進廣汽集團與長豐汽車兩大車型,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引進比亞迪收購美的三湘客車,建設年產5000臺純電動大巴和10000臺底盤的新能源汽車基地。同時,比亞迪計劃再投資30億元,建設規模達4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建設年產約30萬輛微型面包車的生產基地,預計投產3年內產值可達到300億元,長沙將成全國第三大比亞迪汽車產業基地。到2012年,長沙將擁有轎車、越野車、特種車等完整車系制造能力,形成國內第六大汽車板塊和全國汽車產業新的增長極。
工程機械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組團”發展,所顯示出的強勁、持續的競爭優勢,是長沙自主創新大廈的“龍骨”,也是促進長沙經濟發展、提升經濟運行質量的有效途徑。經過“十一五”的培育,長沙形成了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家用電器六大優勢產業集群。
優勢產業集群的發展,讓長沙的自主創新,特別是關鍵性的原始創新“有的放矢”,長沙將科研技術資源的火力集中在攻克產業集群發展中的瓶頸上。同時也精心為產業集群發展布局,搭建起產業集群集聚的戰略平臺。
工程機械產業在長沙起步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為核心,聚集規模以上工程機械生產企業30多家,配套協作企業數百家,產品品種占全國工程機械的70%以上,產業鏈比較完整的優勢產業集群。中聯重科是全球最大混凝土機械制造企業,城市環衛機械、塔式起重機國內市場占有率居第一。三一重工拖式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輸送泵車、全液壓振動壓路機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2009年,其在德國投資1億歐元建設研發中心及機械制造基地,成為迄今為止我國在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山河智能以中南大學為技術依托,在樁工機械、挖掘機械、鑿巖設備三大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三強鼎立”,形成了長沙第一個“千億”產業集群。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亦是長沙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基礎的重要支柱產業。“十一五”以來,長沙市委、市政府將眾泰汽車、北汽福田、梅花汽車等車型列入汽車下鄉車型目錄,刺激整車生產企業,帶動核心零部件企業的生產、銷售。引導陜汽重卡調整規劃,逆勢擴大投資規模。成功引進廣汽集團與長豐汽車兩大車型,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引進比亞迪收購美的三湘客車,建設年產5000臺純電動大巴和10000臺底盤的新能源汽車基地。同時,比亞迪計劃再投資30億元,建設規模達4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建設年產約30萬輛微型面包車的生產基地,預計投產3年內產值可達到300億元,長沙將成全國第三大比亞迪汽車產業基地。到2012年,長沙將擁有轎車、越野車、特種車等完整車系制造能力,形成國內第六大汽車板塊和全國汽車產業新的增長極。
工程機械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組團”發展,所顯示出的強勁、持續的競爭優勢,是長沙自主創新大廈的“龍骨”,也是促進長沙經濟發展、提升經濟運行質量的有效途徑。經過“十一五”的培育,長沙形成了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家用電器六大優勢產業集群。
優勢產業集群的發展,讓長沙的自主創新,特別是關鍵性的原始創新“有的放矢”,長沙將科研技術資源的火力集中在攻克產業集群發展中的瓶頸上。同時也精心為產業集群發展布局,搭建起產業集群集聚的戰略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