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水泥企業集團軍相繼組建之后,中國水泥企業大規模“走出去”投資建廠開始提上日程。
中國最大的水泥上市公司海螺水泥副總經理章明靜昨天向記者證實,公司有計劃在印度尼西亞投資新建4個水泥廠,這也是海螺水泥第一次在海外建水泥廠。
根據外媒報道,印度尼西亞工業部稱,海螺水泥計劃投資23.5億美元,在印度尼西亞新建4個水泥廠。這4個水泥廠分別位于南加利曼丹島、東加利曼丹島、西加利曼丹島和西巴布亞島。
“這標志著中國水泥企業大規模‘走出去’。”劉作毅5日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海螺水泥的這筆投資規模大、起點高、速度快,“即便是在國內,海螺水泥單筆投資也沒有那么大,之所以說這是中國水泥企業大規模‘走出去’的標志,是因為截至目前,中國水泥企業‘走出去’規模都很小。”
章明靜表示,23.5億美元的投資金額是當地政府部門的估算,目前公司與當地只是簽署了意向性協議,正在設計方案,公司不僅要在當地建設4個水泥廠,還有配套的煤電廠,“因為當地的電力供應不上。”
不過截至目前,海螺水泥尚未發布關于這筆投資的公告。對此,章明靜表示,由于只是意向性協議,所以暫時不需要發布公告。
據她介紹,印度尼西亞當地的石灰石資源、煤炭資源非常充足,同時當地可以輻射周邊幾個國家,在當地建廠既可以滿足印度尼西亞國內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出口到周邊幾個國家。
在海螺水泥之前,中國其他水泥企業已經在海外試探性地進行投資。
6月23日,地處河南省的同力水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04億元,用于投資義馬水泥增資項目、莫桑比克水泥生產線項目建設及償還銀行貸款。
這是同力水泥首個海外水泥項目。同力水泥意識到,水泥行業在中國由于產能過剩而被嚴格控制,向海外市場拓展業務成為中國水泥企業發展的重要選擇。
去年,河北冀東集團成為中國最早在海外投資水泥廠的企業。2010年10月12日,河北冀東發展集團聯合國內中非發展基金在南非建設水泥生產線的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此次新建的水泥廠位于南非林波波省,建設周期為2年,2012年投產時將具備日產2500噸水泥熟料的產能。
在此之前,國內企業在海外投資都是以承包水泥工程為主,并沒有運營水泥廠的經驗。
劉作毅認為,經過“十一五”的大發展,在規模、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中國水泥業“走出去”已經具備了條件。
過去10年中,中國水泥業以超12%的年均復合增長速度共生產了近120億噸水泥,是前50年水泥產量的1.7倍,占到自1949年建國以來水泥總產量的63%,總量巨大且增長速度快。其中“十一五”是水泥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生產水泥75億噸,占建國以來水泥總產量的40%,2010年水泥產量達18.8億噸,同比增速為13.94%。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名副其實的水泥生產大國,水泥產量占全世界產量比重50%以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截至2010年底,海螺水泥具備1.46億噸水泥生產能力。對于海螺水泥而言,海外建廠是其完成“十二五”目標的重要手段。今年5月,海螺水泥在公司債[129.97 -0.01%]券說明書中稱,“十二五”期間,公司通過新建和并購重組發展模式,水泥熟料產銷量達到3億噸,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由于國內水泥行業最近幾年的整合,使得行業集中度有了大幅提高,水泥價格也逐漸回歸,導致企業收購的成本越來越大,海螺水泥純粹依靠國內收購實現3億噸的目標難度很大。
中國最大的水泥上市公司海螺水泥副總經理章明靜昨天向記者證實,公司有計劃在印度尼西亞投資新建4個水泥廠,這也是海螺水泥第一次在海外建水泥廠。
根據外媒報道,印度尼西亞工業部稱,海螺水泥計劃投資23.5億美元,在印度尼西亞新建4個水泥廠。這4個水泥廠分別位于南加利曼丹島、東加利曼丹島、西加利曼丹島和西巴布亞島。
“這標志著中國水泥企業大規模‘走出去’。”劉作毅5日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海螺水泥的這筆投資規模大、起點高、速度快,“即便是在國內,海螺水泥單筆投資也沒有那么大,之所以說這是中國水泥企業大規模‘走出去’的標志,是因為截至目前,中國水泥企業‘走出去’規模都很小。”
章明靜表示,23.5億美元的投資金額是當地政府部門的估算,目前公司與當地只是簽署了意向性協議,正在設計方案,公司不僅要在當地建設4個水泥廠,還有配套的煤電廠,“因為當地的電力供應不上。”
不過截至目前,海螺水泥尚未發布關于這筆投資的公告。對此,章明靜表示,由于只是意向性協議,所以暫時不需要發布公告。
據她介紹,印度尼西亞當地的石灰石資源、煤炭資源非常充足,同時當地可以輻射周邊幾個國家,在當地建廠既可以滿足印度尼西亞國內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出口到周邊幾個國家。
在海螺水泥之前,中國其他水泥企業已經在海外試探性地進行投資。
6月23日,地處河南省的同力水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04億元,用于投資義馬水泥增資項目、莫桑比克水泥生產線項目建設及償還銀行貸款。
這是同力水泥首個海外水泥項目。同力水泥意識到,水泥行業在中國由于產能過剩而被嚴格控制,向海外市場拓展業務成為中國水泥企業發展的重要選擇。
去年,河北冀東集團成為中國最早在海外投資水泥廠的企業。2010年10月12日,河北冀東發展集團聯合國內中非發展基金在南非建設水泥生產線的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此次新建的水泥廠位于南非林波波省,建設周期為2年,2012年投產時將具備日產2500噸水泥熟料的產能。
在此之前,國內企業在海外投資都是以承包水泥工程為主,并沒有運營水泥廠的經驗。
劉作毅認為,經過“十一五”的大發展,在規模、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中國水泥業“走出去”已經具備了條件。
過去10年中,中國水泥業以超12%的年均復合增長速度共生產了近120億噸水泥,是前50年水泥產量的1.7倍,占到自1949年建國以來水泥總產量的63%,總量巨大且增長速度快。其中“十一五”是水泥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生產水泥75億噸,占建國以來水泥總產量的40%,2010年水泥產量達18.8億噸,同比增速為13.94%。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名副其實的水泥生產大國,水泥產量占全世界產量比重50%以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截至2010年底,海螺水泥具備1.46億噸水泥生產能力。對于海螺水泥而言,海外建廠是其完成“十二五”目標的重要手段。今年5月,海螺水泥在公司債[129.97 -0.01%]券說明書中稱,“十二五”期間,公司通過新建和并購重組發展模式,水泥熟料產銷量達到3億噸,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由于國內水泥行業最近幾年的整合,使得行業集中度有了大幅提高,水泥價格也逐漸回歸,導致企業收購的成本越來越大,海螺水泥純粹依靠國內收購實現3億噸的目標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