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昌北機場出發,一路驅車行走于南昌市區,筆者驚訝地發現,在南昌這座歷史名城中,竟然會有這么多的“上海城建元素”。
千古名樓滕王閣腳下,上海城建集團在3年前建成的“滕王閣隧道”,帶著與滕王閣建筑風格一致的身姿,早已成為一條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
波光粼粼的贛江之上,南昌第六座跨江大橋朝陽大橋建設正酣,其“帆合連進”的優美造型,即將成為贛江上又一道獨特風景。
上海城建給南昌帶來的不僅是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更是服務城市區域綜合發展的全新理念。
從參與紅谷灘新區開發,到推動新昌北機場建設,再到承攬南昌首個BT(投資建設)一體化項目“南昌沿江北、中大道連通工程”、首個設計投資施工一體化項目朝陽大橋……在過去的七年時間里,上海城建已累計在南昌投資40億元,實現當地市場份額擴大30%。
“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集成最優的資源,為各地的城市建設提供這個城市發展最需要的綜合服務和一攬子解決方案。”上海城建集團董事長王志強表示,上海城建“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綜合服務商”的理念,已不僅在南昌形成初步“樣本”,更遍及我國常州、南京、昆明、珠海等城市和新加坡、印度等國家。
在“服務先行”的戰略理念下,如今,上海城建的核心業務已輸出到國內外20多個國家和城市,市外市場份額占集團經營總額60%,榮獲2012ENR全球總承包商雙60強及最具成長力的中國承包商獎,企業連續17年位列全國市政企業榜首。
滕王閣隧道一役贏口碑
從1992年首次進入外省市市場,以及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涉足海外項目算起,上海城建的“走出去”之路,已有整整20余年。
“過去,我們“走出去“僅僅是跟著項目走,項目招標沒中就回來,贏了就在那邊做項目,之后還是回上海。現在,我們是跟著市場走,看當地市場在固定資產和技術投資上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如果有,就有針對性地去服務去開發。”上海城建集團總裁張焰說。
躋身并下決心深耕南昌市場,既是偶然,又是必然。
“南昌作為江西省省會,與上海在地理、經濟及人脈上有著深刻淵源。”上海城建市政集團江西分公司總經理黃永春說,南昌的城市建設模式和上海很像。南昌的紅谷灘就像當年上海的浦東;贛江兩岸的開發,也與上海黃浦江兩岸的開發有諸多相似之處。作為上海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上海城建多年積累起來的城市發展理念和經驗可以為南昌提供借鑒。
多年前,老上海的輕工業產品作為上海首批輸出市外的國有品牌,深入人心。現如今,上海前瞻的城市綜合規劃設計和領先的一體化建設理念、技術也逐漸作為“新上海品牌”走向全國,為各地的城市建設提供高品質服務。對于如何再次打響“上海牌”,上海城建已然有著清晰的思路。
“我們不會就項目論項目,而是會從優化城市發展的角度,為當地政府提供項目及其相關地下空間開發、環境維護、周邊土地利用、商業設施配套等一攬子方案。”張焰說,這是上海城建“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綜合服務商”的定位使然,也是各地城市發展的需要。
作為南昌市首個BT項目,也是南昌市當年的“一號工程”,南昌沿江北、中大道連通工程的滕王閣隧道建設工期緊、難度大,還要充分考慮與保護建筑—“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相協調。上海城建不僅憑借在項目融資上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更是從項目設計之初開始,處處從南昌城市發展的需求入手,考慮項目建設對整個城市功能的提升作用。
在隧道的外觀和內飾上,上海城建在施工現場設置了樣板段,組織建設相關各方進行多方案比選,選擇最符合南昌城市風格的顏色和建材,提升南昌市城市隧道的整體品味;結合在上海建設隧道的經驗,優化泵房抽水系統,確保隧道內不積水。除此以外,還綜合考量了滕王閣周邊區域交通融合和旅游、商業的整體發展,將滕王閣隧道兩端擱置多年的斷頭路打通。
2012年夏天,南昌遭遇特大暴雨,主城區大量道路及下立交被水淹沒,但滕王閣隧道始終運行正常。南昌市民還發現,打通斷頭路后,全新的沿江北大道及沿江中大道,為老城區的發展注入了清流,徹底改變了多年來滕王閣景區晚上關門后就鮮有人往的情況,周邊的老城商業也隨之盤活,以滕王閣為中心的沿江旅游、商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也積極推動了南昌一江兩岸城市發展格局的形成。
滕王閣隧道一役,為上海城建贏得了工程質量的“金杯”、“銀杯”,也贏得了上海城建在南昌市民中的口碑,更堅定了上海城建深耕南昌市場、服務城市發展的經營理念。
寬闊的贛江上,朝陽大橋的基礎施工正如火如荼。“我們已經完成了樁基承臺施工,正在進行下塔柱施工!”站在20號橋墩的施工平臺上,工程項目經理張輝榮告訴筆者。
全長3.6公里的朝陽大橋是南昌歷史上最大的單體市政項目,是南昌“十縱十橫”干線性道路九洲大道上的一個標志性工程,也是南昌新一輪發展的象征。因此,上海城建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朝陽大橋的建設應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設計出具有獨特景觀特征的橋型,造型上要有突破,技術上要有創新,總體上要有亮點。
也許在外人看來,上海城建的很多舉措有些“自討苦吃”。比如,一般說來,工程造型橫平豎直更易實施,如果是斜拉橋,橋塔少則施工起來相對簡單。但上海城建為朝陽大橋設計了六座橋塔,造型為“合”形,橋塔的每個側面都有弧度,隨著高度的變化弧度也隨之變化。
“這不是因為我們故意追求標新立異,而是因為贛江上既有的橋梁和南昌城市幾乎沒有超高建筑,如果單塔設計,勢必橋塔會很高,和整個城市的景觀格格不入,合字型的橋塔取六合之意,吉祥和諧,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審美觀。”黃永春說,不僅如此,為了充分滿足交通需求,建成后的朝陽大橋上層可以通行機動車,下層則用于人行和非機動車通行,實現機非空間分離,成為江西省第二座、世界第五座汽車人行雙層橋;主橋箱梁采用了波形鋼腹板PC箱梁新技術,代替傳統現澆箱梁的鋼筋混凝土腹板,既可加快施工進程、降低工程總造價,又可使箱梁外形更加美觀,進一步增加橋梁立體感。“為了城市整體理想的發展模式和形象,我們即使難點也是值得的。”
“每一座城市都有夢想,我們應該為實現城市的夢想提供專業的服務。”上海城建集團領導層說,這正是上海城建集團“承載城市夢想,建筑美好未來”企業理念的核心所在。
要會“吃肉”,也能“啃硬骨頭”
上海城建集團是上海第一條地鐵、第一條城市高架—內環線、第一條越江隧道—打浦路隧道的建設者,參與了上海幾乎所有歷史性、標志性重大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然而在南昌,他們不僅樂意參與一些看似規模不大的項目,甚至連一些“賠本的買賣”也做。
京山老街是南昌老城區長期以來的積水點,積水最深的時候達到2米,在暴雨時期,老街居民苦不堪言。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現象,南昌市決定今年對京山老街進行改造。然而“螺螄殼里做道場”,工程難度可不小。
“如果從純粹的市場經營角度來看,這樣的項目我們一般是不做的,太小太難太緊張,經濟上沒有任何效益。”黃永春說,但是從服務城市的角度,當地有需求,我們也有能力,因此我們還是果斷參與了項目競標。憑借全國領先的頂管施工技術,上海城建毫無懸念地拿下了項目。為此,還專門從上海派送了專業隊伍、運送了專業設備。目前,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即可竣工,明年發揮防汛排澇功能。
南昌市已全面投入地鐵建設,地鐵一號線全線開工。上海城建在一號線項目中并未承接任何主要標段的地鐵施工,但作為全國甚至新加坡、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城市地鐵建設的領頭羊,上海城建仍專門成立一支地鐵應急搶險隊,負責南昌所有在建及建成軌道交通項目的應急搶險工作。這樣的項目風險巨大,且沒有經濟效益,甚至入不敷出,但城建人還是義無返顧接了下來。這是出于對自身綜合實力和服務能力的自信。南昌市提出,2012年起,每年開工一條線,到2015年,每年竣工一條線。上海城建相信,優質的服務能夠贏得公眾和社會的認可。
“沒有一個政府喜歡只吃肉,不啃骨頭的企業。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先把骨頭啃好。”黃永春說。
與此同時,上海城建集團高層在整個南昌區域市場開拓過程中持續不斷地跟蹤、推進,集中人才、技術、政策等各類資源,全力推進外地區域市場建設,也為上海城建南昌市場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海城建集團整合內部資源,將集團投資部升級為獨立的上海城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解決工程的投融資問題。上海城建投資江西晟和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焰介紹說,“上海城建投資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來,實施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已達30多項,實現投資總額近600億元”。
設計方面,上海城建設計總院不斷強調與業內知名設計公司合作,并在做項目的過程中與當地建筑設計院共同對項目進行規劃和設計。2010年,為鞏固其隧道工程實力,上海城建集團整合內部各子公司的地下設計資源,成立了上海市地下空間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上海城建旗下施工企業也得到了強有力的整合。原來,上海城建的二級公司業務同質化嚴重,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集團先后對10家二級子公司進行了業務資源分類整合和組織機構調整,確立了三大公司,即隧道股份、城建市政和城建路橋,并明確了彼此的主營業務。隧道股份專注大型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城建市政主要是地下工程、建筑工程和市政環保工程三大板塊。城建路橋則是以橋梁公路施工為主,黑色攤鋪為特色,地下工程為輔。
“通過投資帶動、設計引領,使集團總承包、總集成的能力得到提升,這樣會帶來兩個好處:一是滿足政府的要求,滿足社會的要求;二是使我們自身的業務廣度和深度得到增加,企業能夠在更大的舞臺上創造更大的價值。”張焰說,我們追求的不單單是工程的利潤率,還包括整個城市的價值提升。在為城市做出種種努力的過程中,企業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融入當地,做好“服務員”
2012年起,上海城建將南昌確定為集團重點發展的區域市場。打“持久戰”,固然要充分發揮自己在專業技術方面的比較優勢,比如在超大型直徑盾構方面,上海城建就有著全國領先的技術力量,但對上海城建來說,更重要的,還在于啟動完全的屬地化管理,認認真真做好城市“服務員”。
“在一個新的地方,不能做完項目賺了錢就走人,必須了解當地文化,適合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才能讓對方樂于接受。”據上海城建市政集團江西分公司黨總支書記黃明干介紹,目前上海城建市政集團江西分公司現有職工74名,其中非滬籍職工50人,除黨總支書記、經理和財務必須由上海派遣外,其余員工都可以在當地進行招聘。“企業的進入不僅僅是資本的注入,還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用的人還是當地的人,建設和稅收都留在當地,地方政府就很愿意把上海城建當作當地企業來看待。”
上海城建集團規定,區域公司在注冊后,一年內至少30%的員工必須是當地員工。新員工進入公司以前要經過集團統一培訓,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會有充分交流和互動,逐步融入到公司中去。
而主動走出工地,與業主、與社區、與工地周邊單位黨建聯建,也使上海城建逐步樹立起了“服務社會、心系百姓、熱衷公益”的良好形象。從上海城建“走進社區”,免費為居民筑便道、搭便橋,再到后來市民“走進工地”,主動邀請市民擔任“啄木鳥”共促工程文明施工,上海城建在當地得到了廣泛認知與肯定,原本堅固的外地市場壁壘逐步打開,企業區域布局順利“起步”。
目前,上海城建旗下城建市政、城建投資、城建設計總院等多家子公司齊聚南昌,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苦練“總集成”內功。“當整個集團作戰的能量集聚,達到一定高度時,便可實現半徑上的產業覆蓋。”黃永春說,“就像一個白熾燈,它的高度和亮度最終決定了它可影響的范圍。因此對上海城建而言,要不斷增加自身綜合能量,達到一定亮度以后,逐步提高自己的高度,穩步擴大覆蓋面。”
對于面廣量大的江西市場,上海城建并不急于大面積撒網,而是希望穩扎穩打南昌市場后,逐步向外擴散服務。眼下,在南昌一小時經濟圈范圍內,已有一些項目初步達到了產業鏈覆蓋范圍,進入了上海城建的視野。
當前,上海城建外省市和國外工程的規模,已經占到集團總規模的60%—70%左右,初步確立了以寧波、杭州為中心的浙江市場、以南京、無錫為中心的江蘇市場、以昆明為中心的西南市場;市政設計業務已初步確立了南昌市場、天津市場、合肥市場;燃氣業務遍及深圳、南昌、澳門等地域市場。
“我們正積極延伸傳統施工產業鏈的前后端,往上游走,也往下游走,將原先的一個“點”做成一條“線”,進而拓展成一個“面”。”張焰說,上海城建集團致力于通過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把最好的資源集聚起來,為建設更美好的城市做出貢獻。
數字看發展
上海城建集團布局市外的步伐正在加速。近兩年來,上海城建接連中標外地項目,市外、海外業務規模穩占集團總量60%以上,并形成了6大穩定的國內核心區域市場和4大海外核心區域市場。各市外市場年平均貢獻經營產值超過30億元。
江蘇市場 172
浙江市場 96
天津市場 12
參與設計的大型市政項目占當地市場1/5
珠海市場 20
新增合同簽約額增長率203%
南昌市場 40
昆明市場 64
施工建設地鐵、道路總長度超過240公里,占昆明近三年新開工同類項目1/3
海外市場 80
近三年累計產值(億元)
千古名樓滕王閣腳下,上海城建集團在3年前建成的“滕王閣隧道”,帶著與滕王閣建筑風格一致的身姿,早已成為一條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
波光粼粼的贛江之上,南昌第六座跨江大橋朝陽大橋建設正酣,其“帆合連進”的優美造型,即將成為贛江上又一道獨特風景。
上海城建給南昌帶來的不僅是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更是服務城市區域綜合發展的全新理念。
從參與紅谷灘新區開發,到推動新昌北機場建設,再到承攬南昌首個BT(投資建設)一體化項目“南昌沿江北、中大道連通工程”、首個設計投資施工一體化項目朝陽大橋……在過去的七年時間里,上海城建已累計在南昌投資40億元,實現當地市場份額擴大30%。
“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集成最優的資源,為各地的城市建設提供這個城市發展最需要的綜合服務和一攬子解決方案。”上海城建集團董事長王志強表示,上海城建“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綜合服務商”的理念,已不僅在南昌形成初步“樣本”,更遍及我國常州、南京、昆明、珠海等城市和新加坡、印度等國家。
在“服務先行”的戰略理念下,如今,上海城建的核心業務已輸出到國內外20多個國家和城市,市外市場份額占集團經營總額60%,榮獲2012ENR全球總承包商雙60強及最具成長力的中國承包商獎,企業連續17年位列全國市政企業榜首。
滕王閣隧道一役贏口碑
從1992年首次進入外省市市場,以及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涉足海外項目算起,上海城建的“走出去”之路,已有整整20余年。
“過去,我們“走出去“僅僅是跟著項目走,項目招標沒中就回來,贏了就在那邊做項目,之后還是回上海。現在,我們是跟著市場走,看當地市場在固定資產和技術投資上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如果有,就有針對性地去服務去開發。”上海城建集團總裁張焰說。
躋身并下決心深耕南昌市場,既是偶然,又是必然。
“南昌作為江西省省會,與上海在地理、經濟及人脈上有著深刻淵源。”上海城建市政集團江西分公司總經理黃永春說,南昌的城市建設模式和上海很像。南昌的紅谷灘就像當年上海的浦東;贛江兩岸的開發,也與上海黃浦江兩岸的開發有諸多相似之處。作為上海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上海城建多年積累起來的城市發展理念和經驗可以為南昌提供借鑒。
多年前,老上海的輕工業產品作為上海首批輸出市外的國有品牌,深入人心。現如今,上海前瞻的城市綜合規劃設計和領先的一體化建設理念、技術也逐漸作為“新上海品牌”走向全國,為各地的城市建設提供高品質服務。對于如何再次打響“上海牌”,上海城建已然有著清晰的思路。
“我們不會就項目論項目,而是會從優化城市發展的角度,為當地政府提供項目及其相關地下空間開發、環境維護、周邊土地利用、商業設施配套等一攬子方案。”張焰說,這是上海城建“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綜合服務商”的定位使然,也是各地城市發展的需要。
作為南昌市首個BT項目,也是南昌市當年的“一號工程”,南昌沿江北、中大道連通工程的滕王閣隧道建設工期緊、難度大,還要充分考慮與保護建筑—“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相協調。上海城建不僅憑借在項目融資上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更是從項目設計之初開始,處處從南昌城市發展的需求入手,考慮項目建設對整個城市功能的提升作用。
在隧道的外觀和內飾上,上海城建在施工現場設置了樣板段,組織建設相關各方進行多方案比選,選擇最符合南昌城市風格的顏色和建材,提升南昌市城市隧道的整體品味;結合在上海建設隧道的經驗,優化泵房抽水系統,確保隧道內不積水。除此以外,還綜合考量了滕王閣周邊區域交通融合和旅游、商業的整體發展,將滕王閣隧道兩端擱置多年的斷頭路打通。
2012年夏天,南昌遭遇特大暴雨,主城區大量道路及下立交被水淹沒,但滕王閣隧道始終運行正常。南昌市民還發現,打通斷頭路后,全新的沿江北大道及沿江中大道,為老城區的發展注入了清流,徹底改變了多年來滕王閣景區晚上關門后就鮮有人往的情況,周邊的老城商業也隨之盤活,以滕王閣為中心的沿江旅游、商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也積極推動了南昌一江兩岸城市發展格局的形成。
滕王閣隧道一役,為上海城建贏得了工程質量的“金杯”、“銀杯”,也贏得了上海城建在南昌市民中的口碑,更堅定了上海城建深耕南昌市場、服務城市發展的經營理念。
寬闊的贛江上,朝陽大橋的基礎施工正如火如荼。“我們已經完成了樁基承臺施工,正在進行下塔柱施工!”站在20號橋墩的施工平臺上,工程項目經理張輝榮告訴筆者。
全長3.6公里的朝陽大橋是南昌歷史上最大的單體市政項目,是南昌“十縱十橫”干線性道路九洲大道上的一個標志性工程,也是南昌新一輪發展的象征。因此,上海城建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朝陽大橋的建設應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設計出具有獨特景觀特征的橋型,造型上要有突破,技術上要有創新,總體上要有亮點。
也許在外人看來,上海城建的很多舉措有些“自討苦吃”。比如,一般說來,工程造型橫平豎直更易實施,如果是斜拉橋,橋塔少則施工起來相對簡單。但上海城建為朝陽大橋設計了六座橋塔,造型為“合”形,橋塔的每個側面都有弧度,隨著高度的變化弧度也隨之變化。
“這不是因為我們故意追求標新立異,而是因為贛江上既有的橋梁和南昌城市幾乎沒有超高建筑,如果單塔設計,勢必橋塔會很高,和整個城市的景觀格格不入,合字型的橋塔取六合之意,吉祥和諧,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審美觀。”黃永春說,不僅如此,為了充分滿足交通需求,建成后的朝陽大橋上層可以通行機動車,下層則用于人行和非機動車通行,實現機非空間分離,成為江西省第二座、世界第五座汽車人行雙層橋;主橋箱梁采用了波形鋼腹板PC箱梁新技術,代替傳統現澆箱梁的鋼筋混凝土腹板,既可加快施工進程、降低工程總造價,又可使箱梁外形更加美觀,進一步增加橋梁立體感。“為了城市整體理想的發展模式和形象,我們即使難點也是值得的。”
“每一座城市都有夢想,我們應該為實現城市的夢想提供專業的服務。”上海城建集團領導層說,這正是上海城建集團“承載城市夢想,建筑美好未來”企業理念的核心所在。
要會“吃肉”,也能“啃硬骨頭”
上海城建集團是上海第一條地鐵、第一條城市高架—內環線、第一條越江隧道—打浦路隧道的建設者,參與了上海幾乎所有歷史性、標志性重大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然而在南昌,他們不僅樂意參與一些看似規模不大的項目,甚至連一些“賠本的買賣”也做。
京山老街是南昌老城區長期以來的積水點,積水最深的時候達到2米,在暴雨時期,老街居民苦不堪言。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現象,南昌市決定今年對京山老街進行改造。然而“螺螄殼里做道場”,工程難度可不小。
“如果從純粹的市場經營角度來看,這樣的項目我們一般是不做的,太小太難太緊張,經濟上沒有任何效益。”黃永春說,但是從服務城市的角度,當地有需求,我們也有能力,因此我們還是果斷參與了項目競標。憑借全國領先的頂管施工技術,上海城建毫無懸念地拿下了項目。為此,還專門從上海派送了專業隊伍、運送了專業設備。目前,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即可竣工,明年發揮防汛排澇功能。
南昌市已全面投入地鐵建設,地鐵一號線全線開工。上海城建在一號線項目中并未承接任何主要標段的地鐵施工,但作為全國甚至新加坡、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城市地鐵建設的領頭羊,上海城建仍專門成立一支地鐵應急搶險隊,負責南昌所有在建及建成軌道交通項目的應急搶險工作。這樣的項目風險巨大,且沒有經濟效益,甚至入不敷出,但城建人還是義無返顧接了下來。這是出于對自身綜合實力和服務能力的自信。南昌市提出,2012年起,每年開工一條線,到2015年,每年竣工一條線。上海城建相信,優質的服務能夠贏得公眾和社會的認可。
“沒有一個政府喜歡只吃肉,不啃骨頭的企業。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先把骨頭啃好。”黃永春說。
與此同時,上海城建集團高層在整個南昌區域市場開拓過程中持續不斷地跟蹤、推進,集中人才、技術、政策等各類資源,全力推進外地區域市場建設,也為上海城建南昌市場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海城建集團整合內部資源,將集團投資部升級為獨立的上海城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解決工程的投融資問題。上海城建投資江西晟和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焰介紹說,“上海城建投資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來,實施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已達30多項,實現投資總額近600億元”。
設計方面,上海城建設計總院不斷強調與業內知名設計公司合作,并在做項目的過程中與當地建筑設計院共同對項目進行規劃和設計。2010年,為鞏固其隧道工程實力,上海城建集團整合內部各子公司的地下設計資源,成立了上海市地下空間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上海城建旗下施工企業也得到了強有力的整合。原來,上海城建的二級公司業務同質化嚴重,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集團先后對10家二級子公司進行了業務資源分類整合和組織機構調整,確立了三大公司,即隧道股份、城建市政和城建路橋,并明確了彼此的主營業務。隧道股份專注大型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城建市政主要是地下工程、建筑工程和市政環保工程三大板塊。城建路橋則是以橋梁公路施工為主,黑色攤鋪為特色,地下工程為輔。
“通過投資帶動、設計引領,使集團總承包、總集成的能力得到提升,這樣會帶來兩個好處:一是滿足政府的要求,滿足社會的要求;二是使我們自身的業務廣度和深度得到增加,企業能夠在更大的舞臺上創造更大的價值。”張焰說,我們追求的不單單是工程的利潤率,還包括整個城市的價值提升。在為城市做出種種努力的過程中,企業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融入當地,做好“服務員”
2012年起,上海城建將南昌確定為集團重點發展的區域市場。打“持久戰”,固然要充分發揮自己在專業技術方面的比較優勢,比如在超大型直徑盾構方面,上海城建就有著全國領先的技術力量,但對上海城建來說,更重要的,還在于啟動完全的屬地化管理,認認真真做好城市“服務員”。
“在一個新的地方,不能做完項目賺了錢就走人,必須了解當地文化,適合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才能讓對方樂于接受。”據上海城建市政集團江西分公司黨總支書記黃明干介紹,目前上海城建市政集團江西分公司現有職工74名,其中非滬籍職工50人,除黨總支書記、經理和財務必須由上海派遣外,其余員工都可以在當地進行招聘。“企業的進入不僅僅是資本的注入,還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用的人還是當地的人,建設和稅收都留在當地,地方政府就很愿意把上海城建當作當地企業來看待。”
上海城建集團規定,區域公司在注冊后,一年內至少30%的員工必須是當地員工。新員工進入公司以前要經過集團統一培訓,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會有充分交流和互動,逐步融入到公司中去。
而主動走出工地,與業主、與社區、與工地周邊單位黨建聯建,也使上海城建逐步樹立起了“服務社會、心系百姓、熱衷公益”的良好形象。從上海城建“走進社區”,免費為居民筑便道、搭便橋,再到后來市民“走進工地”,主動邀請市民擔任“啄木鳥”共促工程文明施工,上海城建在當地得到了廣泛認知與肯定,原本堅固的外地市場壁壘逐步打開,企業區域布局順利“起步”。
目前,上海城建旗下城建市政、城建投資、城建設計總院等多家子公司齊聚南昌,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苦練“總集成”內功。“當整個集團作戰的能量集聚,達到一定高度時,便可實現半徑上的產業覆蓋。”黃永春說,“就像一個白熾燈,它的高度和亮度最終決定了它可影響的范圍。因此對上海城建而言,要不斷增加自身綜合能量,達到一定亮度以后,逐步提高自己的高度,穩步擴大覆蓋面。”
對于面廣量大的江西市場,上海城建并不急于大面積撒網,而是希望穩扎穩打南昌市場后,逐步向外擴散服務。眼下,在南昌一小時經濟圈范圍內,已有一些項目初步達到了產業鏈覆蓋范圍,進入了上海城建的視野。
當前,上海城建外省市和國外工程的規模,已經占到集團總規模的60%—70%左右,初步確立了以寧波、杭州為中心的浙江市場、以南京、無錫為中心的江蘇市場、以昆明為中心的西南市場;市政設計業務已初步確立了南昌市場、天津市場、合肥市場;燃氣業務遍及深圳、南昌、澳門等地域市場。
“我們正積極延伸傳統施工產業鏈的前后端,往上游走,也往下游走,將原先的一個“點”做成一條“線”,進而拓展成一個“面”。”張焰說,上海城建集團致力于通過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把最好的資源集聚起來,為建設更美好的城市做出貢獻。
數字看發展
上海城建集團布局市外的步伐正在加速。近兩年來,上海城建接連中標外地項目,市外、海外業務規模穩占集團總量60%以上,并形成了6大穩定的國內核心區域市場和4大海外核心區域市場。各市外市場年平均貢獻經營產值超過30億元。
江蘇市場 172
浙江市場 96
天津市場 12
參與設計的大型市政項目占當地市場1/5
珠海市場 20
新增合同簽約額增長率203%
南昌市場 40
昆明市場 64
施工建設地鐵、道路總長度超過240公里,占昆明近三年新開工同類項目1/3
海外市場 80
近三年累計產值(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