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銅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改變了傳統水泥企業“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廢棄”的經濟增長模式,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貫穿在生產的全過程。該公司通過優化生產工藝,解決了熟料生產中60%的能耗,又從節約一度電、一公斤煤抓起,做到了既抱“西瓜”又撿“芝麻”,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之路。
所謂抱“西瓜”,是指在節能減排中,注重大筆的投入,產生顯著的節能效果。以前,在水泥生產過程中,有45%的熱量通過窯頭、窯尾的廢氣煙囪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既造成能源的浪費,又嚴重污染了環境。上峰公司投入1.2億元資金,建設3套9兆瓦純低溫余熱發電設備,將本來排放到空氣中的廢氣余熱直接用于發電。通過多年的運行調試,公司每年可并網發電1.8億度,折合標煤6.45萬噸,減少廢氣排放15萬噸。該公司還投資近2000萬元,對大型電機進行變頻改造、更換低氮燃燒器、建設安徽省首套水泥脫硝項目,為銅陵節能減排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上峰公司每年購進各類工業廢渣23萬噸作為水泥原料,既凈化了環境,又降低了生產成本,一舉兩得。為了讓全員的節電、節煤意識付諸生產和生活實踐,該公司加大了對各關鍵崗位的能源消耗考核和培訓,將節能指標與員工的工資收入直接掛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謂撿“芝麻”,就是指從節約一度電、一公斤煤、一滴水做起。在生產車間,每個員工做到不浪費備件;夜間照明嚴格按規定執行;不到規定的溫度,辦公室不得使用空調;員工寢室用電超時,就得自己掏腰包。正是實行了這些“摳門”的管理制度,使節能降耗在企業蔚然成風。上峰公司因此連續多年被省經信委授予“節能先進單位”稱號。
所謂抱“西瓜”,是指在節能減排中,注重大筆的投入,產生顯著的節能效果。以前,在水泥生產過程中,有45%的熱量通過窯頭、窯尾的廢氣煙囪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既造成能源的浪費,又嚴重污染了環境。上峰公司投入1.2億元資金,建設3套9兆瓦純低溫余熱發電設備,將本來排放到空氣中的廢氣余熱直接用于發電。通過多年的運行調試,公司每年可并網發電1.8億度,折合標煤6.45萬噸,減少廢氣排放15萬噸。該公司還投資近2000萬元,對大型電機進行變頻改造、更換低氮燃燒器、建設安徽省首套水泥脫硝項目,為銅陵節能減排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上峰公司每年購進各類工業廢渣23萬噸作為水泥原料,既凈化了環境,又降低了生產成本,一舉兩得。為了讓全員的節電、節煤意識付諸生產和生活實踐,該公司加大了對各關鍵崗位的能源消耗考核和培訓,將節能指標與員工的工資收入直接掛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謂撿“芝麻”,就是指從節約一度電、一公斤煤、一滴水做起。在生產車間,每個員工做到不浪費備件;夜間照明嚴格按規定執行;不到規定的溫度,辦公室不得使用空調;員工寢室用電超時,就得自己掏腰包。正是實行了這些“摳門”的管理制度,使節能降耗在企業蔚然成風。上峰公司因此連續多年被省經信委授予“節能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