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推進,純而又純的國有獨資企業日益減少,混合所有制比重日益加大。混合所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國企改革發展的獨特模式,形成我國獨特的融合經濟。
同時,在市場化過程中,國企接受了資本市場的改造,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
中國建材集團能夠快速健康發展,成為世界五百強,宏觀上得益于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和行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
從企業自身來講,主要是抓住了中國經濟市場化的大勢,按照市場規律經營和發展企業,深入推進內部改革,開辟了一條央企市場化經營的新路,我們總結為“央企市營”模式。
“央企市營”模式,是在堅持央企國有企業屬性的同時,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與經營機制,主要包含五個方面的核心內容:
一是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即產權多元化。不管央企還是民企,單一產權都有問題,最終都要走向公眾化,企業交由社會精英來管理,這是殊途同歸,是企業現代化、公司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目前,中國建材大約600億元的凈資產支撐著3000億元的總資產。其中,600億元凈資產中,只有200億元是國資委所有者權益,400億元是小股東權益。這種結構符合國資委講的,用一定資本金吸引社會大量資金進行發展的思路。
中國建材有一個“七三”規則,國藥也在實行,就是收購企業時,給民營企業所有者留下30%的股份。過去,他們即使100%占有股份,但不一定盈利,因為他們沒有市場控制力。現在,雖然只占30%,但因有了市場控制力,跟著央企“坐車”,獲得很多效益。
對于中國建材來講,不止是效益的問題,是想把一部分市場機制保留在企業,因為單一產權的國有企業是有一些問題的。
二是規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結構,即按照公司法規范央企的相關制度,使公司真正成為市場競爭中的法人主體。國資委推行的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運行機制,明晰了董事會、經理層的責權利,實現行權順暢。
三是職業經理人制度,即董事與經理人要通過社會化、市場化方式選拔,用市場化方式解決好企業經營的委托代理。在聯合重組民企的過程中,我們吸收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繼續擔任新企業的管理者。
四是公司內部機制市場化,即用人、用工及分配機制等方面與市場接軌。使企業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升能降。
五是依照市場規律開展企業運營,不僅產品與服務的經營與創新遵循市場規則進行,而且和民營、外資企業合作共生,追求包容性成長模式。
現在,個別學術上、媒體上講“國進民退”,其實真正到市場里去,國企民企的身份分不清楚,也沒有這樣的標簽。從市場看,中國的國企和民企,已經高度融合,我不贊成過多渲染國企民企好像兩個陣營一直在打仗。
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里,央企、地方國企和民企高度融合、互為補充,是一個有機體,我們不應該人為地分開,事實上也分不開。
我們提倡包容性增長,強調“國民融合”、“國民共進”,是在尋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民共榮的經濟模式,央企和社會非公有制企業完全可以和睦相處、共生多贏。
中國建材有個公式,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我強調,央企是有實力的,而民企是有活力的。民企在市場中的拼搏精神、市場經驗,值得國企學習。同樣,國企的規范管理、社會責任等也值得民企學習。兩者能取長補短、學習合作。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需要不同所有制的企業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而不應撕裂他們,應鼓勵他們形成一個聯合體、共同體,一個強大的中國經濟組團,從而取得在全球的整體競爭優勢。
同時,在市場化過程中,國企接受了資本市場的改造,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
中國建材集團能夠快速健康發展,成為世界五百強,宏觀上得益于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和行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
從企業自身來講,主要是抓住了中國經濟市場化的大勢,按照市場規律經營和發展企業,深入推進內部改革,開辟了一條央企市場化經營的新路,我們總結為“央企市營”模式。
“央企市營”模式,是在堅持央企國有企業屬性的同時,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與經營機制,主要包含五個方面的核心內容:
一是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即產權多元化。不管央企還是民企,單一產權都有問題,最終都要走向公眾化,企業交由社會精英來管理,這是殊途同歸,是企業現代化、公司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目前,中國建材大約600億元的凈資產支撐著3000億元的總資產。其中,600億元凈資產中,只有200億元是國資委所有者權益,400億元是小股東權益。這種結構符合國資委講的,用一定資本金吸引社會大量資金進行發展的思路。
中國建材有一個“七三”規則,國藥也在實行,就是收購企業時,給民營企業所有者留下30%的股份。過去,他們即使100%占有股份,但不一定盈利,因為他們沒有市場控制力。現在,雖然只占30%,但因有了市場控制力,跟著央企“坐車”,獲得很多效益。
對于中國建材來講,不止是效益的問題,是想把一部分市場機制保留在企業,因為單一產權的國有企業是有一些問題的。
二是規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結構,即按照公司法規范央企的相關制度,使公司真正成為市場競爭中的法人主體。國資委推行的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運行機制,明晰了董事會、經理層的責權利,實現行權順暢。
三是職業經理人制度,即董事與經理人要通過社會化、市場化方式選拔,用市場化方式解決好企業經營的委托代理。在聯合重組民企的過程中,我們吸收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繼續擔任新企業的管理者。
四是公司內部機制市場化,即用人、用工及分配機制等方面與市場接軌。使企業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升能降。
五是依照市場規律開展企業運營,不僅產品與服務的經營與創新遵循市場規則進行,而且和民營、外資企業合作共生,追求包容性成長模式。
現在,個別學術上、媒體上講“國進民退”,其實真正到市場里去,國企民企的身份分不清楚,也沒有這樣的標簽。從市場看,中國的國企和民企,已經高度融合,我不贊成過多渲染國企民企好像兩個陣營一直在打仗。
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里,央企、地方國企和民企高度融合、互為補充,是一個有機體,我們不應該人為地分開,事實上也分不開。
我們提倡包容性增長,強調“國民融合”、“國民共進”,是在尋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民共榮的經濟模式,央企和社會非公有制企業完全可以和睦相處、共生多贏。
中國建材有個公式,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我強調,央企是有實力的,而民企是有活力的。民企在市場中的拼搏精神、市場經驗,值得國企學習。同樣,國企的規范管理、社會責任等也值得民企學習。兩者能取長補短、學習合作。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需要不同所有制的企業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而不應撕裂他們,應鼓勵他們形成一個聯合體、共同體,一個強大的中國經濟組團,從而取得在全球的整體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