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紀錄后,2013年7月28日,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聯重科”)再次舉起了101米長的“世界第一長臂架”泵車。在全球經濟長期低迷的背景下,中聯重科稱,此舉不僅是為了贏得市場,更多是出于民族機械工業發展的責任。
改寫泵車歷史
7月28日,在武漢王家墩中央商務區,全球最長臂架泵車,中聯重科101米長的碳纖維臂架泵車,正在為“華中第一高樓”武漢中心施工。
“這次施工可以用"長、穩、快"三個字概括。長是指在極端工作環境下101米泵車實現了一般長度臂架泵車無法實現的超長距離泵送,穩是指在施工過程中其穩定性超過了一般短臂架泵車,快是指該泵車的泵送效率為60米泵車的兩倍以上。”武漢中心項目經理鄧偉華如此評價。
20世紀60年代,第一臺混凝土泵車在“全球工程機械之都”德國誕生后,高效澆筑混凝土的時代由此翻開。現場觀摩的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如介紹說,“從10余米長臂架泵車到60余米長臂架泵車,德國科研工作者用了近20年。而在此后的20年,再次刷新這一紀錄的主角卻變成了中國企業。”
2007年,三一重工率先在行業推出6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2009年,三一重工再次將這一長度增至72米。2011年,“同城德比”中聯重科推出80米世界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從混凝土泵業行業技術的“追隨者”到“引領者”,中國企業引發了國內市場的乾坤倒轉,中國自主品牌與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10%和90%,轉變為現在的90%和10%。
“科技創新永無止境,高端碳纖維臂架技術替代傳統鋼臂架技術是大勢所趨。”中聯重科副總工程師付玲介紹,碳纖維臂架使泵車臂架重量減輕40%以上,碳纖維技術油缸使泵車總重減少15%以上,破解了超長臂架泵車的超重難題。
中聯重科混凝土公司總經理陳曉非說:“101米泵車的實用性非常強,使95%左右的高層建筑"一泵到底"成為可能。”
責任驅動創新
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看來,產品的比較優勢并非公司推出101米長泵車的全部內涵。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減緩,工程機械行業“盛宴”難再,重復的產能建設使得諸多企業掙扎在生死線的邊緣,鮮有企業能夠在科技創新方面進行大投入。“科技創新眼著于行業進步,著眼于國家競爭中的地位,這是“國家隊”的責任。”
以科技創新貫穿企業發展整個過程的中聯重科,2008年并購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后,首次將用于F1方程式賽車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于泵車臂架上,研發出了60米以上超長臂架泵車。此后,一發不可收,中聯重科陸續推出了一臺又一臺“全球第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引發了泵車史上的新一輪技術與市場的革命。
根據中國汽車技術中心統計,中聯重科混凝土泵車市場占有率從2008年的21.85%上升到2012年的43.5%;在金融危機席卷歐美市場的背景下,公司產品穩步推進獨聯體國家、德國、印度、巴西等市場。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SO/TC96秘書處承擔單位,2012年,中聯重科實現營業收入480億元,凈利潤73億元。
改寫泵車歷史
7月28日,在武漢王家墩中央商務區,全球最長臂架泵車,中聯重科101米長的碳纖維臂架泵車,正在為“華中第一高樓”武漢中心施工。
“這次施工可以用"長、穩、快"三個字概括。長是指在極端工作環境下101米泵車實現了一般長度臂架泵車無法實現的超長距離泵送,穩是指在施工過程中其穩定性超過了一般短臂架泵車,快是指該泵車的泵送效率為60米泵車的兩倍以上。”武漢中心項目經理鄧偉華如此評價。
20世紀60年代,第一臺混凝土泵車在“全球工程機械之都”德國誕生后,高效澆筑混凝土的時代由此翻開。現場觀摩的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如介紹說,“從10余米長臂架泵車到60余米長臂架泵車,德國科研工作者用了近20年。而在此后的20年,再次刷新這一紀錄的主角卻變成了中國企業。”
2007年,三一重工率先在行業推出6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2009年,三一重工再次將這一長度增至72米。2011年,“同城德比”中聯重科推出80米世界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從混凝土泵業行業技術的“追隨者”到“引領者”,中國企業引發了國內市場的乾坤倒轉,中國自主品牌與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10%和90%,轉變為現在的90%和10%。
“科技創新永無止境,高端碳纖維臂架技術替代傳統鋼臂架技術是大勢所趨。”中聯重科副總工程師付玲介紹,碳纖維臂架使泵車臂架重量減輕40%以上,碳纖維技術油缸使泵車總重減少15%以上,破解了超長臂架泵車的超重難題。
中聯重科混凝土公司總經理陳曉非說:“101米泵車的實用性非常強,使95%左右的高層建筑"一泵到底"成為可能。”
責任驅動創新
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看來,產品的比較優勢并非公司推出101米長泵車的全部內涵。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減緩,工程機械行業“盛宴”難再,重復的產能建設使得諸多企業掙扎在生死線的邊緣,鮮有企業能夠在科技創新方面進行大投入。“科技創新眼著于行業進步,著眼于國家競爭中的地位,這是“國家隊”的責任。”
以科技創新貫穿企業發展整個過程的中聯重科,2008年并購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后,首次將用于F1方程式賽車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于泵車臂架上,研發出了60米以上超長臂架泵車。此后,一發不可收,中聯重科陸續推出了一臺又一臺“全球第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引發了泵車史上的新一輪技術與市場的革命。
根據中國汽車技術中心統計,中聯重科混凝土泵車市場占有率從2008年的21.85%上升到2012年的43.5%;在金融危機席卷歐美市場的背景下,公司產品穩步推進獨聯體國家、德國、印度、巴西等市場。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SO/TC96秘書處承擔單位,2012年,中聯重科實現營業收入480億元,凈利潤7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