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已引發各種問題,淘汰落后產能、加強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然而,前些年盲目投資建設生產線帶來的惡果很難在短期內消失。
記者此次實地調查了多個水泥生產重要產區和大型水泥企業,記者發現,冀東水泥在哈爾濱新建的日產7200噸熟料生產線面臨擱淺,每年或損失一千多萬。中國建材祭出了聯合重組的大旗,殺入了西南水泥市場,旗下西南水泥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在西南地區已經聯合重組了上百家水泥企業。對一些地區和企業來說,淘汰落后產能和企業間進行重組洗牌或許是唯一的生路,但這個過程陣痛在所難免。
“我們一年1000多萬在這兒扔著呢。”5月底的一天,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冀東水泥在哈爾濱新建的日產7200噸熟料(水泥半成品)生產線面臨擱淺,每年或損失一千多萬。
知情人士表示,上述生產線進展緩慢,或與當地21家水泥企業的聯合抵制及當地水泥產業形勢的變化有關。一年前,21家企業以聯名信的方式,向黑龍江省工信委、哈爾濱市阿城區政府、中國建材聯合會等單位反映產能過剩問題,希望主管部門制止該項目的建設。
在6月初,記者來到項目所在地時發現,該項目通過環評后并未加快建設,甚至3年前就已經開始的前期拆遷都未完成。
不過,冀東水泥董秘辦公室的工作人否認了這個說法,并再三強調,上述生產線的前期工作仍在繼續。
21家企業聯名反對
按照計劃,位于哈爾濱阿城區的上述7200t/d熟料生產線,是冀東水泥布局黑龍江市場的重要一步棋。2010年12月,國家發改委同意冀東開展征地等前期工作。
冀東水泥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該7200t/d熟料生產線是冀東在淘汰原有落后產能的基礎上,擬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
今年5月底,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左小東向記者感慨道:“都三年了,還未動工。”
2012年7月,早于冀東水泥入駐黑龍江市場的21家當地水泥企業認為,黑龍江水泥企業的產能已經全面過剩,且冀東水泥的7200t/d項目不具備基本的核準條件。
21家企業的代表在一封聯名信上簽字后,寄往黑龍江省工信委、哈爾濱市阿城區政府、中國建材聯合會等單位。
“嚴重過剩,絕對過剩,很多水泥生產線因為今年產品滯銷已經停產。”他們在聯名信中寫道,該項目若建成投產,將造成哈爾濱水泥產能過剩1300萬噸以上。屆時,將引發惡性競爭,促使企業倒閉及職工失業。
相關統計顯示,黑龍江省現有水泥產能63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約46%;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產能過剩的重點地區,現有水泥產能20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約47%。
“今年企業的銷售量,是去年的50%~60%。”黑龍江省建材協會副會長魏杰說。
在當地一位聯名企業人士看來,這意味著即使產量不增加,也可能出現水泥產能過剩的情況。
“如果該項目建成投產,貴省及哈爾濱市水泥產能過剩的情況將進一步加劇。”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在函件中態度鮮明地表示,函請相關部門制止冀東水泥在哈爾濱新建日產7200噸熟料生產線。
冀東項目是否合適?
不過,冀東水泥卻有著自己的認識。黑龍江水泥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所生接受媒體采訪時說,2011年全國水泥價格暴跌時,黑龍江省水泥熟料價格卻居高不下,周邊熟料涌進黑龍江,說明區域產能還有新增空間。
“他們(指上述21家水泥企業)的顧慮是多余的。”左小東對記者表示,黑龍江水泥產能雖已飽和,但熟料仍有缺口,每年至少從外面進口熟料700萬噸。
由此,冀東水泥方面認為,日產7200噸熟料生產線的建設是合適的,建成后有助于黑龍江水泥產業結構的調整。此外,“再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強中俄、中蒙經濟往來”等政策的提出,及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速,將會為水泥市場帶來新的刺激。
這一說法遭到了其他企業的反駁。中國建材集團旗下賓州水泥有限公司副總張永勝表示,“黑龍江水泥熟料仍有缺口”的說法不現實。在哈爾濱市阿城區,張永勝指著堆積成山的熟料說:“(賓州水泥的熟料)庫存已經超過60萬噸,水泥窯只能停產。”
“去年冬天,黑龍江省有窯的水泥企業都在停窯。為什么停窯?銷售不出去。”哈爾濱小嶺水泥副總經理李維勇說,從去年11月8日起停窯,到今年3月19號才投產,停窯四個多月。
各方言辭激烈,爭論持久。直到今年3月底,一紙環評報告似乎透露出政府部門對該項目的態度。
今年3月28日至29日,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環保廳等單位聘請專家對該項目進行環評,認為該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環境質量現狀和影響預測結果總體符合環境功能要求,并最終認定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可以接受。
冀東現在騎虎難下
不過,在2個月后,記者來到項目所在地時發現,該項目通過環評后并未加快建設,甚至3年前就開始的前期拆遷都未完成。在黑龍江省建材協會人士看來,該項目若早規劃三至五年,說不定已經順利上馬,但如今,國家政策、產業形勢、競爭格局都發生變化。
根據國務院在2009年下發的《關于抑制部分產業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 [2009]38號,以下簡稱 《意見》),要求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或減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原則上不再批準擴大產能的項目”。
上述21家企業聯合向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反映,“按照冀東水泥申請報告提供數據,冀東水泥淘汰原有熟料產能是38萬噸,落后水泥產能13萬噸;擬建的7200t/d生產線,新增熟料223.38萬噸,換算成水泥粉末達319萬噸。”這些企業認為,該項目熟料產能擴大多倍,不符合 《意見》的相關要求。
一位了解該項目的人士分析,冀東水泥或許也面臨著兩難:若放棄此項目,前期的一些投資將打水漂;若繼續此項目,則“損人不利己”。
從冀東水泥進軍黑龍江市場的表現來看,這兩年處于虧損狀態。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設立,當年納入合并凈利潤為-38.34萬元;進入2012年,該公司的虧損進一步加劇,凈利潤為-1785.8萬元。
母公司冀東水泥的經營狀況也不樂觀。2012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億元,比2011年減少88.19%;2013年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9.04%。
對冀東而言,一方面是21家水泥企業的聯名反對,另一方面是當地水泥行業的光環褪去。“騎虎難下——這或許是他們最真實的心理。”上述人士說。
雖然冀東水泥董秘辦公室工作人員強調說,項目的前期工作仍在繼續。但截至6月初,3年前就開始的前期拆遷仍未完成,該7200t/d熟料生產線在雙重壓力下,進展變得緩慢。
不過,項目也有支持者,市場人士認為,冀東水泥日產7200噸項目建成,可以促使水泥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
在簽署聯名信的21家水泥企業中,賓州水泥、黑龍江省亞泰集團哈爾濱水泥有限公司占據了哈爾濱水泥市場的半壁江山,剩余市場由其他企業分食。“說漲價就漲價,漲價都不跟誰商量。”哈爾濱鑫池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國福認為,水泥企業集中度高雖利于維護市場平穩,但也可能導致行業壟斷。
記者此次實地調查了多個水泥生產重要產區和大型水泥企業,記者發現,冀東水泥在哈爾濱新建的日產7200噸熟料生產線面臨擱淺,每年或損失一千多萬。中國建材祭出了聯合重組的大旗,殺入了西南水泥市場,旗下西南水泥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在西南地區已經聯合重組了上百家水泥企業。對一些地區和企業來說,淘汰落后產能和企業間進行重組洗牌或許是唯一的生路,但這個過程陣痛在所難免。
“我們一年1000多萬在這兒扔著呢。”5月底的一天,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冀東水泥在哈爾濱新建的日產7200噸熟料(水泥半成品)生產線面臨擱淺,每年或損失一千多萬。
知情人士表示,上述生產線進展緩慢,或與當地21家水泥企業的聯合抵制及當地水泥產業形勢的變化有關。一年前,21家企業以聯名信的方式,向黑龍江省工信委、哈爾濱市阿城區政府、中國建材聯合會等單位反映產能過剩問題,希望主管部門制止該項目的建設。
在6月初,記者來到項目所在地時發現,該項目通過環評后并未加快建設,甚至3年前就已經開始的前期拆遷都未完成。
不過,冀東水泥董秘辦公室的工作人否認了這個說法,并再三強調,上述生產線的前期工作仍在繼續。
21家企業聯名反對
按照計劃,位于哈爾濱阿城區的上述7200t/d熟料生產線,是冀東水泥布局黑龍江市場的重要一步棋。2010年12月,國家發改委同意冀東開展征地等前期工作。
冀東水泥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該7200t/d熟料生產線是冀東在淘汰原有落后產能的基礎上,擬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
今年5月底,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左小東向記者感慨道:“都三年了,還未動工。”
2012年7月,早于冀東水泥入駐黑龍江市場的21家當地水泥企業認為,黑龍江水泥企業的產能已經全面過剩,且冀東水泥的7200t/d項目不具備基本的核準條件。
21家企業的代表在一封聯名信上簽字后,寄往黑龍江省工信委、哈爾濱市阿城區政府、中國建材聯合會等單位。
“嚴重過剩,絕對過剩,很多水泥生產線因為今年產品滯銷已經停產。”他們在聯名信中寫道,該項目若建成投產,將造成哈爾濱水泥產能過剩1300萬噸以上。屆時,將引發惡性競爭,促使企業倒閉及職工失業。
相關統計顯示,黑龍江省現有水泥產能63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約46%;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產能過剩的重點地區,現有水泥產能20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約47%。
“今年企業的銷售量,是去年的50%~60%。”黑龍江省建材協會副會長魏杰說。
在當地一位聯名企業人士看來,這意味著即使產量不增加,也可能出現水泥產能過剩的情況。
“如果該項目建成投產,貴省及哈爾濱市水泥產能過剩的情況將進一步加劇。”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在函件中態度鮮明地表示,函請相關部門制止冀東水泥在哈爾濱新建日產7200噸熟料生產線。
冀東項目是否合適?
不過,冀東水泥卻有著自己的認識。黑龍江水泥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所生接受媒體采訪時說,2011年全國水泥價格暴跌時,黑龍江省水泥熟料價格卻居高不下,周邊熟料涌進黑龍江,說明區域產能還有新增空間。
“他們(指上述21家水泥企業)的顧慮是多余的。”左小東對記者表示,黑龍江水泥產能雖已飽和,但熟料仍有缺口,每年至少從外面進口熟料700萬噸。
由此,冀東水泥方面認為,日產7200噸熟料生產線的建設是合適的,建成后有助于黑龍江水泥產業結構的調整。此外,“再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強中俄、中蒙經濟往來”等政策的提出,及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速,將會為水泥市場帶來新的刺激。
這一說法遭到了其他企業的反駁。中國建材集團旗下賓州水泥有限公司副總張永勝表示,“黑龍江水泥熟料仍有缺口”的說法不現實。在哈爾濱市阿城區,張永勝指著堆積成山的熟料說:“(賓州水泥的熟料)庫存已經超過60萬噸,水泥窯只能停產。”
“去年冬天,黑龍江省有窯的水泥企業都在停窯。為什么停窯?銷售不出去。”哈爾濱小嶺水泥副總經理李維勇說,從去年11月8日起停窯,到今年3月19號才投產,停窯四個多月。
各方言辭激烈,爭論持久。直到今年3月底,一紙環評報告似乎透露出政府部門對該項目的態度。
今年3月28日至29日,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環保廳等單位聘請專家對該項目進行環評,認為該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環境質量現狀和影響預測結果總體符合環境功能要求,并最終認定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可以接受。
冀東現在騎虎難下
不過,在2個月后,記者來到項目所在地時發現,該項目通過環評后并未加快建設,甚至3年前就開始的前期拆遷都未完成。在黑龍江省建材協會人士看來,該項目若早規劃三至五年,說不定已經順利上馬,但如今,國家政策、產業形勢、競爭格局都發生變化。
根據國務院在2009年下發的《關于抑制部分產業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 [2009]38號,以下簡稱 《意見》),要求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或減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原則上不再批準擴大產能的項目”。
上述21家企業聯合向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反映,“按照冀東水泥申請報告提供數據,冀東水泥淘汰原有熟料產能是38萬噸,落后水泥產能13萬噸;擬建的7200t/d生產線,新增熟料223.38萬噸,換算成水泥粉末達319萬噸。”這些企業認為,該項目熟料產能擴大多倍,不符合 《意見》的相關要求。
一位了解該項目的人士分析,冀東水泥或許也面臨著兩難:若放棄此項目,前期的一些投資將打水漂;若繼續此項目,則“損人不利己”。
從冀東水泥進軍黑龍江市場的表現來看,這兩年處于虧損狀態。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設立,當年納入合并凈利潤為-38.34萬元;進入2012年,該公司的虧損進一步加劇,凈利潤為-1785.8萬元。
母公司冀東水泥的經營狀況也不樂觀。2012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億元,比2011年減少88.19%;2013年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9.04%。
對冀東而言,一方面是21家水泥企業的聯名反對,另一方面是當地水泥行業的光環褪去。“騎虎難下——這或許是他們最真實的心理。”上述人士說。
雖然冀東水泥董秘辦公室工作人員強調說,項目的前期工作仍在繼續。但截至6月初,3年前就開始的前期拆遷仍未完成,該7200t/d熟料生產線在雙重壓力下,進展變得緩慢。
不過,項目也有支持者,市場人士認為,冀東水泥日產7200噸項目建成,可以促使水泥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
在簽署聯名信的21家水泥企業中,賓州水泥、黑龍江省亞泰集團哈爾濱水泥有限公司占據了哈爾濱水泥市場的半壁江山,剩余市場由其他企業分食。“說漲價就漲價,漲價都不跟誰商量。”哈爾濱鑫池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國福認為,水泥企業集中度高雖利于維護市場平穩,但也可能導致行業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