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雅安災區救援清理仍在繼續。在剛剛過去的“黃金72小時”,雅安上萬人次傷員得到救治,23萬多人被安置轉移,震區主要交通干道實現搶通,鄉鎮對外通信全部恢復,商業網點、金融服務逐步恢復營業,電力修復從縣城延伸至鄉鎮。
8小時搶通緊急生命通道,12小時開始恢復照明,28小時開始恢復水資源供應,第一時間恢復通訊設施……“雅安速度”讓人們看到,在經歷了汶川、玉樹的磨練之后,國家應對緊急救援時已顯成熟,救災速度、效率明顯提升。
眾所周知,大型工程機械是執行抗震救災排險、清障等任務必不可少的設備。消息顯示,4月20日上午8時55分,在震災發生后一小時內,中聯重科川西保障中心雅安辦事處人員便快速協調當地客戶的三十噸中聯吊車,抵達現場進行全面施工營救工作。這臺中聯吊車,是該企業通過安裝在客戶機械設備上的GPS定位系統,找到并協調征用的離災區最近的一臺機械。
“還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時,我們的專業救援隊也是在第一時間開拔,從長沙奔赴災區,長途行車2500公里,連續5個日夜后才進入災區,真正將工程機械用于救援。而在當時,我們也是首支進入北川等重災區的專業工程機械救援隊伍。”中聯重科董事長助理劉小平回憶稱。“目前來看,基于以往經驗,我們對此次抗震救災采取的應急措施是卓有成效的。而這也源于中聯重科GPS定位系統及客戶(工程機械用戶)的支持與奉獻。”
GPS定位系統的使用,使機械調動更加準確快速。在救災部署中,中聯重科總部通過“GPS系統”監測到中聯重科客戶有100多臺汽車起重機和挖掘機在距雅安約50公里范圍內,便立即布置各事業部聯系客戶,組織協調他們隨時準備參與救援。此后,三一、徐工、柳工等工程機械企業紛紛啟動相同手段投入到緊急救援中。
“時間就是生命!這樣的集結速度,令中聯總部工作人員深感欣慰。當我們通過GPS定位系統找到災區周邊的客戶后,他們紛紛在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機械貢獻出來,用于修路、修水電以及通信設施。”劉小平說,“信息化”使中聯工程機械形成了一張“救援網”,加速了此次救災的速度。
“雅安速度”得益于信息化平臺功能的釋放。“由通訊、網絡、數據庫、GPS系統及各類信息管理系統在內的信息化平臺,已經成為這次抗震救災內部信息的組織管理者,極大的提高了救援工作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某救援隊專家介紹:“在本次搶險救援中,信息化的程度成熟了很多,這在救援速度上得到了最直接的反饋。信息化管理平臺立體化、全景化的特點,弱化了空間和地域帶來的不利因素,使應急預案發揮了最大程度的作用,為營救寶貴生命贏得了時間。”
8小時搶通緊急生命通道,12小時開始恢復照明,28小時開始恢復水資源供應,第一時間恢復通訊設施……“雅安速度”讓人們看到,在經歷了汶川、玉樹的磨練之后,國家應對緊急救援時已顯成熟,救災速度、效率明顯提升。
眾所周知,大型工程機械是執行抗震救災排險、清障等任務必不可少的設備。消息顯示,4月20日上午8時55分,在震災發生后一小時內,中聯重科川西保障中心雅安辦事處人員便快速協調當地客戶的三十噸中聯吊車,抵達現場進行全面施工營救工作。這臺中聯吊車,是該企業通過安裝在客戶機械設備上的GPS定位系統,找到并協調征用的離災區最近的一臺機械。
“還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時,我們的專業救援隊也是在第一時間開拔,從長沙奔赴災區,長途行車2500公里,連續5個日夜后才進入災區,真正將工程機械用于救援。而在當時,我們也是首支進入北川等重災區的專業工程機械救援隊伍。”中聯重科董事長助理劉小平回憶稱。“目前來看,基于以往經驗,我們對此次抗震救災采取的應急措施是卓有成效的。而這也源于中聯重科GPS定位系統及客戶(工程機械用戶)的支持與奉獻。”
GPS定位系統的使用,使機械調動更加準確快速。在救災部署中,中聯重科總部通過“GPS系統”監測到中聯重科客戶有100多臺汽車起重機和挖掘機在距雅安約50公里范圍內,便立即布置各事業部聯系客戶,組織協調他們隨時準備參與救援。此后,三一、徐工、柳工等工程機械企業紛紛啟動相同手段投入到緊急救援中。
“時間就是生命!這樣的集結速度,令中聯總部工作人員深感欣慰。當我們通過GPS定位系統找到災區周邊的客戶后,他們紛紛在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機械貢獻出來,用于修路、修水電以及通信設施。”劉小平說,“信息化”使中聯工程機械形成了一張“救援網”,加速了此次救災的速度。
“雅安速度”得益于信息化平臺功能的釋放。“由通訊、網絡、數據庫、GPS系統及各類信息管理系統在內的信息化平臺,已經成為這次抗震救災內部信息的組織管理者,極大的提高了救援工作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某救援隊專家介紹:“在本次搶險救援中,信息化的程度成熟了很多,這在救援速度上得到了最直接的反饋。信息化管理平臺立體化、全景化的特點,弱化了空間和地域帶來的不利因素,使應急預案發揮了最大程度的作用,為營救寶貴生命贏得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