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以國際市場為目標 中聯重科完美謝幕寶馬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12-1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國際金融報
核心提示:以國際市場為目標 中聯重科完美謝幕寶馬展
  11月30日,2012第六屆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筑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在上海閉幕。

  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700家展商,參加了這一次盛會。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中聯重科本次共攜旗下8個主機事業部的40多臺產品參會,總參展面積達到近8000平方米。

  11月27日,中聯重科副總裁、混凝土機械公司總經理陳曉非接受了記者專訪,他告訴記者,“本次中聯重科展出的產品不但產品線齊全,數量多,而且其中多項產品所采用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打破多項世界紀錄。”

  一位參加本次展會的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專家表示:“中聯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而在這背后做支撐的則是中聯重科明晰的國際化市場戰略及其科技創新基因。”

  攜科技創新實力

  打造中聯“世界級產品”

  融合了意大利CIFA技術,為7橋7節臂長101米,是全球最長臂架泵車,開創了混凝土機械技術發展全新“里程碑”,代表了全球泵車整車設計的最高水平。

  中聯重科本次展出的多款產品在技術層面已經達到了國際最先進水平,有些甚至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產品就是一款101米超長臂架泵車。

  這一款超長臂架泵車,于今年9月28日獲吉尼斯認證,創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該產品融合了意大利CIFA技術,產品采用7橋7節臂技術,臂長達101米,開創了混凝土機械技術發展全新“里程碑”,代表了全球泵車整車設計的最高水平。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過程中,陳曉非用了絕大部分時間來講述這款中聯的“得意之作”。據悉, 中聯內部對技術創新的要求幾近“苛刻”。陳曉非介紹說,“中聯針對研發101米這一款泵車,就申請了120多項專利,研發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而且這些專利日后還可以應用在其他產品上。”專利的豐收,能確保中聯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更為這一領先構筑了一道堅實的技術壁壘。”

  陳曉非介紹,在某種程度上,101米超長臂架泵車在工程機械行業是一種更高水平的建造手段與更高水平的設計力量完美融合的世界級產品。

  以101米超長臂架泵車為例,這款泵車本身就是一個突破。2011年9月,中聯80米碳纖維臂架泵車被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現場測量泵車高度,并宣布新的世界紀錄誕生。而這一次秉承技術創新力量的中聯一次就往前推進了20多米,此前有業內人士就感嘆:“泵車臂架每前進一米,其難度不亞于登月。”

  能夠一次推進20幾米,據陳曉非介紹,從設計到成行,也標志著中聯數字化平臺的運行成功。“中聯有一個數字化設計平臺,技術與生產工藝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從而實現了標準化。在這個框架下,整個技術的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升。”在數字化平臺的基礎上,產品原材料的創新也是中聯能夠打造出世界級產品的重要原因。

  陳曉非所說的這個數字平臺,是中聯設計“國際化”的成果之一。打造這一個數字平臺需要兩個方面前提:一方面通過并購快速獲得國際頂級的先進技術,節約時間與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國內與國際團隊共同打造研發中心,快速吸收并融合這些技術,從而進一步開發出新的技術。簡單說就是并購與自行研發并行,搭建混合型國際研發團隊。

  統一數字平臺的使用,讓技術突破越來越輕松。101米泵車的誕生就是中聯重科國際化戰略轉化為其核心競爭力的突出例證。作為當今全球惟一一款采用7橋通用汽車底盤、7節臂技術的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其核心亮點“碳纖維復合臂架與輕量化技術”就是由中聯重科與CIFA共同開發的。
  在陳曉非看來,碳纖維材料在混凝土泵車上的應用,是工程機械行業制造技術的一次革命。他說:“材料革命,才是制造業革命的核心。我們在碳纖維材料的領先優勢,至少領先競爭對手3年。”

  陳曉非告訴記者,雖然碳纖維成本是原先的十倍,但強度增加了四倍、重量減少了40%以上,而且因為碳纖維技術的高強度、輕量化使整個臂架的長度更長,占地面積更小,所需的底盤也更小,從實用性和其他成本降低的角度,使整個綜合成本沒有過多增長。

  陳曉非進一步指出,“從研發的角度來說,101-7RZ泵車的設計壽命是三十年、而且碳纖維的強度比一般的鋼材有大幅度提升,加上目前碳纖維工程是定制的,而且有周期限制,所以現在市場可以說是供不應求。現在碳纖維制作的工廠位于國外,由于制作工藝的原因,目前國內還沒有碳纖維制作技術進駐。現階段碳纖維臂架產品還在持續推廣和發展中,所以客戶的認可度是最重要的,中聯重科碳纖維臂架的產品在每一個細蟹節都非常謹慎,確保出廠的產品都是優秀的,決不能因為設計環節的瑕疵,造成市場對技術進步的否定。”

  拓展全球融資渠道

  助力中聯國際化發展

  “我們不能老是盯著A股市場,國外融資成本更低,中聯未來除了美債,可能還會拓展其他國家的融資渠道。”

  以全球資源、全球智力為支持的生產力,也必須要求全球資本的保障,全球市場的鋪設。

  中聯重科是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惟一一家A+H股上市并成功發行美債的企業。而在其H股融資的17億美元中,接近7億美元用于國內項目的改造,尤其是生產基地、研發基地、信息管系統的優化,剩下的包括對CIFA的支持和提升,拓展俄羅斯、巴西等海外新興市場,以及15家海外銷售和服務平臺的建設。

  而其美債籌集的15億美元中,超過8.5億美元用于海外研發中心、生產制造中心的建設,其中,研發中心主要分布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地,而生產制造中心則按照市場布局:美國(覆蓋北美)、俄羅斯(覆蓋CIS地區)、土耳其(覆蓋非洲)、巴西(覆蓋南美)、印度(覆蓋南亞)、印尼(覆蓋東南亞)。剩下的則用于全球形象店、物流中心、備件中心的建設,并增加35家新的海外銷售和服務平臺。

  陳曉非告訴記者,就當下情況看,在海外募集資金的成本遠比國內低,“至于怎么拿到這些低成本的融資,關鍵就是看企業本身的運營能力,以及對外的信用。”

  正因為如此,在已經嘗試到美債的“甜頭”之后,陳曉非還向記者透露,中聯以后的融資渠道將更為寬廣,“我們不能老是盯著A股市場,國外融資成本更低,中聯未來除了美債,可能還會在其他國家拓展融資渠道。”

  有業內專家對此評論說,“用國外資本撬動國外技術、國外市場,這條路顯然是有別于目前國內企業所走的國際化之路的,中聯在這方面的嘗試值得借鑒。”

  正是因為清晰的國際化視野,中聯重科前期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績。繼2012年中報發布披露的成為業內惟一一家營收、凈利雙增長的企業之后,根據近期三季報的披露,中聯重科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0%,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增長64%,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增速為54%,延續了中報披露的"惟一雙增長"的發展勢頭。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竹山县| 手游| 双流县| 合阳县| 邮箱| 绿春县| 拉萨市| 贞丰县| 甘洛县| 会理县| 岳阳县| 潼关县| 舞钢市| 浮梁县| 常山县| 响水县| 唐山市| 娱乐| 凯里市| 五河县| 霸州市| 贵南县| 镇安县| 溧水县| 永靖县| 盐边县| 朔州市| 湘潭市| 汾西县| 兴仁县| 辽阳县| 通州区| 宜昌市| 葫芦岛市| 会泽县| 抚顺市| 南江县| 敦化市| 和田市|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