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將“收購”作為2005解讀中國工程機械發展的關鍵詞。不可否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正在經歷著一次次的收購浪潮,大浪淘過,誰將指點江山?
業內專家指出,必須控股、對方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未來收益必須超過15%,這3 點已經成為跨國公司目前在中國收購活動的基本點。外資在國內并購案例,張建國認為,之所以能夠成功最大的原因是控制權,而長沙建機院的改制方案限定引進的只是財務投資者而非戰略投資者,作為財務投資者不會取得公司的控制權,這一點對于外資有一定限制。作為財務投資者,其中高盛和聯想旗下投資公司弘毅投資的組合體最受湖南國資委青睞。而美國高盛,作為外資介入據稱所以湖南方面更傾向于內資身份的財務投資者。
2005年10 月25 日,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徐工集團”)與著名的國際投資機構凱雷投資集團(簡稱“凱雷”)簽署協議,在交易完成后,凱雷將獲得徐工集團目前全資擁有的子公司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間接成為徐工科技的實際控股股東。而此次的柳傳志的劍指中聯重科,在工程機械行業又掀起了巨濤。作為行業中的優勢企業,中聯重科目前公司汽車起重機和環衛車輛業務保持穩定,混凝土機械和路面機械回升,出口將會繼續增長,顯然是被低估的技術型行業龍頭。
聯想似乎打算通過并購,來學習并購,并成為這方面的行家。如今的聯想,本身也有借助并購,通過資本層面操作實現產業擴張的需求。柳傳志正在豎起一面內資產業投資的旗幟。如果此次順利拿下中聯重科,聯想弘毅產業投資版圖將從玻璃、水泥、醫藥、汽配、農業進一步擴展到機械制造行業,聯想“帝國”的版圖正在不斷擴大著。
在政府的推動下,國內的龍頭企業正在逐漸被納入外資企業的旗下,體制變革之后,人們除了從感情上割舍不下之外,更多的似乎是茫然,如此下去,我們到哪里去尋找中國建設工程機械行業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