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華潤印象:從聯和行到華潤 一部紅色商戰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12-3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海峽導報
核心提示:華潤印象:從聯和行到華潤 一部紅色商戰史
   1938年,一間小小的貿易商號在香港悄然成立,取名聯和行,老板叫楊廉安,它就是華潤的前身。就是這家當初毫不起眼的小商號,在以后72年的發展過程中,卻顯示出它的巨大能量。如今華潤已躋身世界500強,成為一家蜚聲海內外的特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業務包含地產、電力、消費品、醫藥、水泥、燃氣、金融等七個戰略業務單元。旗下擁有6家上市公司,21家一級利潤中心。

   而鮮為人知的是,華潤不僅是影響中港的商業巨子,從創建之初,它就肩負著黨和國家賦予的政治、統戰、外交、外貿等一系列重要使命,成為當之無愧的“央企長子”。從本期開始,“導報探索”欄目將從華潤的創業史講起,《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華潤》。

  密創聯和行,肩負特殊使命

  1931年的中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在上海南京路上一座不起眼的小樓中,中共新特科負責人陳云秘密出現在這里,將2根金條交給了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他就是秦邦禮,博古的弟弟。任務就是用這2根金條做資本,以開店為掩護,為黨建立秘密交通站籌集和保護黨的經費,并暗中提供無線電、藥品這些當時被國民黨嚴密封鎖的戰略物資。此時陳云大概也不會想到,就是這2根金條,不僅為黨帶來了當時急需的大批物資,還成為新中國最大外貿企業華潤公司的初始資金。

  1938年春天,秦邦禮悄悄來到香港,化名楊廉安。夏秋之交,楊廉安開創的“聯和行”(Liow&Co)正式開張,這就是華潤的前身。配合宋慶齡的“保衛中國同盟”,“聯和行”一面把海外華僑的捐款捐物運到延安,一面為延安采購藥品和無線電器材等,為贏得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在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聯合行”及華潤公司在中央的運糧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解放軍打到哪里,華潤采購的物資就運送到哪里。可以說,人民群眾小車里的物資,大多由華潤所周轉提供。

  1948年,周恩來致電錢之光(華潤首任董事長),讓他以解放區救濟總署特派員名義前往香港,會同方方、章漢夫、潘漢年、連貫、夏衍等,從事接送在港民主人士進入解放區參加籌備新政協的工作。幾經周旋,華潤分四批將柳亞子、章伯鈞、沈鈞儒、譚平山、許廣平和兒子周海嬰等350多位著名民主人士、700多位文化名人及愛國華僑從香港秘密運送到東北解放區,保證了新中國第一屆政協會議的勝利召開。

  央視《探索與發現》欄目,《突破封鎖線》五集連播為我們講述了這段歷史。

  更名華潤,與共和國共成長

  解放前夕,聯和行不僅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政治使命,還把聯和行進出口的生意越做越大。1948年,“聯和行”經改組、擴大,正式改名“華潤”。“華”代表中國,“潤”取自毛澤東主席的“潤之”,蘊含“中華大地,雨露滋潤”的美好寓意。

  在順利打通香港與廣州、香港與大連的陸上通道之后,1948年秋,華潤購買了自己的第一條輪船,命名為“東方號”。此后,“東方號”滿載著解放區所需貨物,不斷航行在香港——大連、香港——天津之間,一方面為剛剛解放的城市提供恢復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又把國內出口物資運到香港。

  高手做市,華潤不僅會做生意,更會做大生意。廣交會現在已經成為聞名世界的交易盛會,可有誰會想到廣交會最早出自華潤之手?

  1956年元旦,華潤公司在香港舉辦的出口商品展吸引了大批客商。這讓當時外貿部廣州特派員思考:我們能不能辦一個全國性的商品展覽會,把外商和華商請進來?以華潤為橋梁,1956年11月10日,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在廣州召開,拉開了被譽為“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的序幕。

  “三趟快車”在上世紀60-80年代被稱之為香港人的“生命線”,有誰會知道三趟快車的終點站都是華潤五豐行?60年代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期,由于當時我國運輸力量極度緊張,為了解決香港物資的運輸問題,經國務院批準,從武漢開出一列快車至深圳,專門運送出口香港的商品,這就是三趟快車的第一趟。但是,一列火車還遠遠不夠,國務院再次決定,在上海、鄭州加開兩列快車。這三趟快車全稱為“供應港澳鮮活商品三趟快運貨物列車”,進入香港后,由華潤公司在香港組織銷售,基本滿足香港人民的副食品供應。這三趟快車,一開就是20年。

  利用地緣優勢,緊密聯系香港和內地,促進各自經濟發展,是華潤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各個歷史時期,華潤始終走在國企最前面,為推動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系和國企改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成功轉型,無愧“央企長子”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走過了40年的輝煌,到上世紀80年代初,華潤所面對的問題竟然是“如何生存?”1978年,我國外貿領域進入改革開放的新階段。國家允許各省、市、自治區到香港開辦窗口公司,于是華潤通過成立“省市聯絡部”,把國內同行帶進香港,又把自己代理多年的出口商品交還給各省市。

  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拱手讓出,當“總代理”的地位不復存在時,華潤也曾經痛苦、彷徨過。必須另謀出路!于是華潤開始了歷史上動作最大的企業轉型,1977年下半年,華潤開始醞釀擴大實業投資,在嘗到成功的喜悅之后,華潤在實業擴張的路上加快步伐,自1978年,四年中華潤新辦公司52個,其中獨資29個,合資23個。自此,華潤由代理貿易向自營貿易轉型,努力發展中長線投資項目,重點投資了零售、房地產、電力、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漸趨大型化和專業化,為今天成為香港和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多元化企業之一奠定了基礎。

  另類央企,躋身世界500強

  當市場經濟大潮涌入大陸,華潤沒有以“紅色”背景自居,而是以“外企”的身份全面登陸。2000年起,華潤圍繞地產、超市、啤酒、紡織、電力、微電子、水泥、燃氣、化工、醫藥、純凈水等領域,組織了一系列的并購重組,由此擴大了今日華潤的產業基礎。這一舉措,被當時業界稱為“紅籌摩根”、“資本大鱷”。

  目前,華潤集團涉及業務包含地產、電力、消費品、醫藥、水泥、燃氣、金融等七個戰略業務單元。旗下共有21家一級利潤中心,在香港擁有6家上市公司:華潤創業(HK291)、華潤電力(HK836)、華潤置地(HK1109)、華潤微電子(HK597)、華潤燃氣(HK1193)和華潤水泥(HK01313)。截至2009年底,華潤集團總資產達4169億港幣,營業額達1607億港幣,員工人數超過30萬人,涉及13個領域,遍及除青海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

  說華潤是“另類國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今天的華潤已是“私企”遍布,地產、電力零售等各行業完全市場化運作。有研究人士將這一獨特的國企現象,歸結于華潤誕生地香港。作為一個商業發達到極致的國際大都市,香港市場的最高準則就是自由競爭,在這種商業文明熏陶下的各行各業,無不以服務提供價值作為生存之道。盤踞在此70余年的華潤也深得其精髓,通過在與世界頂尖高手的過招中,學會越競爭越壯大的生存之道。今天,世界500強背后的智囊團也為華潤所用,用其來分析客戶需求、培養人才、制定戰略目標,這種模式與視野,讓華潤既有別于國企,又獨立于私企,活脫脫一個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全球性企業。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阜康市| 阿坝县| 乡宁县| 海淀区| 正蓝旗| 景谷| 桂东县| 鄯善县| 社会| 华亭县| 隆林| 南丰县| 威信县| 五河县| 揭阳市| 科技| 贵德县| 武隆县| 陵川县| 沂水县| 绍兴县| 明水县| 永春县| 乐陵市| 长岭县| 探索| 黄梅县| 上林县| 焉耆| 桃园市| 舞阳县| 涞源县| 大庆市| 蓬安县| 浦江县| 孟连| 崇礼县| 杭锦旗| 独山县| 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