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海螺水泥不斷創造奇跡源于創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2-25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蕪湖日報
核心提示:海螺水泥不斷創造奇跡源于創新
  國內第一條日產5000噸國產化示范線、第一條日產萬噸特大型水泥熟料生產線、第一套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機組、第一個單個工廠產能超千萬噸級的熟料生產基地……海螺人用一個又一個的“第一”書寫著他們的創新宣言:海螺不僅具備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更不缺乏善為人先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高新技術讓水泥生產告別環境污染

  一直以來,水泥制造企業都被冠以“能耗大戶”之稱,人們印象中的水泥廠里粉塵彌漫、噪音巨大,而海螺卻用實際行動徹底顛覆了世人對水泥廠的固有認識。而依靠生產技術的更新和裝備的升級換代,則是海螺扭轉世人成見的秘訣。在推行最先進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上,海螺水泥一直常抓不懈,亮點頻閃:開創國產化、低投資建設日產2000噸和5000噸新型干法熟料線的先河,技術創新邁出重要一步;建成日產萬噸熟料生產線,攀上世界水泥行業最高點。此前世界上僅有3條萬噸線,海螺集團兩年內即建成投產4條,在世界水泥工業發展史上絕無僅有。這4條萬噸線國產化率達到60%,工藝技術裝備水平領先于世界其他同類生產線5年到10年,不僅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走出了水泥大型裝備“重復引進、代代引進”的怪圈,還為我國水泥裝備大比例占領國際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多年來,依靠科技創新,海螺集團致力于打造生態環保型水泥產業,不僅在建設和生產中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加大環保設施的投入,同時還依托專業優勢,大量利用各種工業廢渣,大膽試驗處理社會廢棄物,積極分攤社會環境污染負擔。目前,集團所有生產線污染物排放均已達到或優于國家控制標準,實現了礦山“零排廢”。2009年,全年消耗工業廢渣1700萬噸,凸顯出大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重要作用,為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作出了貢獻。

  自主創新走出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海螺是國內水泥行業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最早應用者,1998年海螺首條發電機組投入運行,這次試水促成了“十一五”期間中國十大節能工程之一的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全面推廣。2005年,海螺開始大規模建設余熱發電項目,截至2009年底,該集團已建成投運30套余熱發電機組,在建余熱發電機組14套,全部投運后年發電量將達48.26億度,按火力發電同口徑計算,每年可節約標煤17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18萬噸。截至2009年,海螺已在國內外27家水泥企業和3家鋼鐵集團推廣余熱發電技術,環保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此外,在利用水泥窯處理城市垃圾上,海螺集團已率先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垃圾焚燒技術和裝備,再度領跑水泥行業發展綠色環保產業。海螺正在銅陵市實施的這一項目,日處理垃圾可達600噸,將有效解決城市垃圾填埋占用土地、污染環境的難題。 

  持續自主創新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海螺人的不懈追求。多年來,海螺集團非常重視在技術研發與創新方面的投入,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年平均研發投入都在億元以上。目前,海螺集團技術中心已具備自主規劃、自主設計、自主成套與研發、生產調試等綜合能力,為集團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海螺以自主創新帶動循環經濟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肯定,去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視察海螺時指出,海螺不但水泥主業做得好,余熱發電等技能環保產業發展也非常快。他要求海螺集團圍繞主業向更多節能減排領域發展,向全國、全世界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再造一個新海螺。去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視察海螺時,稱贊海螺是“創業創新創優模范”。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铜梁县| 大兴区| 奉节县| 施秉县| 东光县| 黄山市| 玛沁县| 镇安县| 马边| 喀喇沁旗| 浦东新区| 宁德市| 郁南县| 康马县| 土默特右旗| 塘沽区| 苏尼特左旗| 利辛县| 福清市| 安徽省| 建湖县| 木兰县| 鞍山市| 依安县| 卓尼县| 墨竹工卡县| 烟台市| 江阴市| 兴仁县| 南丹县| 井冈山市| 福州市| 那曲县| 钟山县| 武邑县| 和田市| 东安县| 怀远县| 弥勒县|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