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巴斯夫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巴斯夫仍在繼續地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盡管如此,巴斯夫卻于近日不僅穩健地在全球繼續擴大發展戰略,確定了收購汽巴的最終方案,并且進一步擴大南京的二期工程,并陸續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如何成功地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突圍?這關切著每一個企業的命運,這一切尚處于求解階段。然而,在巴斯夫看來,只有持續推進才能搶占更大的市場話語權。
闖關者
盡管全球經濟繼續衰退,但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學公司,巴斯夫宣布和中石化已將在南京項目的投資從9億美元提高到14億美元,擴建項目將于2011年開始運營。
據悉,該擴產項目位于南京的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包括擴大現有的蒸汽裂解裝置產能、新建10套化學品裝置及擴建3套現有裝置。其中,乙烯裂解裝置的生產能力將自60萬噸/年提高至75萬噸/年。
在巴斯夫看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化學品需求在2020年之前將以每年6.5%至7%的速度增長。負責亞太區業務的巴斯夫執行董事會成員薄睦樂將這一投資項目稱為雙方合作上的又一里程碑,“合資公司投產4年的成功運營表明,緊密合作符合雙方的利益,擴建顯示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
事實上,巴斯夫一直在穩步布局中國市場。巴斯夫在亞洲穩步建立產能,以應對制造業從美國和歐洲向亞洲轉移的趨勢,而南京項目是這家德國公司對中國長期發展前景的最大押注。
據悉,早在1885年,巴斯夫便進入中國,為中國化工領域最大的外國投資商之一。近幾年,巴斯夫在中國的擴張一直都顯得緊鑼密鼓。2006年12月,巴斯夫收購外加劑公司,拓展中國西部業務;2006年5月,巴斯夫在廣東的預混料生產廠開業;2006年10月,巴斯夫電子材料上海新生產工廠落成;2007年10月,巴斯夫在佛山啟動配施易亞洲首個瓷磚膠粘劑生產基地;2008年12月,新化學建材工廠湖州落成;2009年3月,巴斯夫化學建材廣東分公司落成。
據統計,截至2008年,公司在大中華區員工人數接近6300名,擁有19個巴斯夫全資子公司和10個巴斯夫合資公司。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約為42億歐元,并在中國設有8家辦事處。
業內人士分析,經濟危機環境下,全球市場放緩,巴斯夫業績遭受重大影響。而中國卻正加快建設,這對于其業務開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借著經濟低迷之際進行全球戰略布局調整,加快并購,也不失為一個好時機。
注重創新
盡管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機沖擊,巴斯夫在2008年收益依然保持了穩定,全年銷售額623億歐元,比上年增長8%。從地區看,歐洲、南美都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亞太區以當地貨幣計算也增長了4%。
由于技術、社會和環境不斷迅速變化,創新成為企業加強市場競爭的最有效動力。
將于15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2009年第12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那條藍色的跑道將是世界上最快的跑道之一,是用巴斯夫生產的材料鋪成的。
據了解,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館內獨特的藍顏色跑道使用巴斯夫所提供的Conica產品作為表面;Conica跑道下層是由各種不同的膠粒作為鋪墊,而在最上層則添加了Conipur聚氨酯涂層。這種特別的三層結構塑膠跑道“可以為運動員提供最佳的賽場條件”,稍硬卻極富彈性的上層塑膠層可以使運動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恢復體力,而下面的軟質塑膠層又可以很好地保護其腳踝關節。
整個跑道整體澆鑄而成,不僅防水而且可以抵御高溫和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巴斯夫近日表示,這條跑道的卓越性能已經得到了賽事主辦方國際田聯的肯定,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賽場被授予場地Ⅰ級證書。
巴斯夫執行董事會成員及研發執行總監凱邁業(AndreasKreimeyer)博士表示,巴斯夫最大的投入還是對研發的激情,巴斯夫的每一位科學家都極為渴望發現新材料、新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各種解決方案,以應對未來挑戰。基于此,巴斯夫持續不斷地投入研發,2004年開始巴斯夫就將年營業額的10%投入研發領域。2008年巴斯夫更是加大了在研發方面的資金投資。
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這早已經是跨國公司一個通行的做法。巴斯夫目前在華已有7個研發中心,其中5個都在上海,例如應用于皮革,紡織,洗滌劑及配方,涂料,塑料及特性化學品,功能性聚合物,建筑化學和石油化學品實驗室為客戶提供最佳技術支持和本地產品解決方案以及聚氨酯和中間體技術和研發中心,護理化學品開發中心、汽車相關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和催化劑技術研發中心等。
另外,巴斯夫也抓住機會,整合資源。據悉,巴斯夫已確定整合今年4月收購汽巴的最終方案。其中,汽巴的塑料助劑業務將被并入特性化學品部,巴斯夫的產品組合將因此擴展至紫外線穩定劑和抗氧化劑等重要產品領域,成為塑料助劑的全球領先力量。
除塑料助劑業務部門的整合外,此次全面整合的其他關鍵要素還包括:汽巴與巴斯夫的造紙業務將合并重組,組建新的造紙化學品部;汽巴所有的涂層效應業務將整合至巴斯夫的分散體和顏料部;汽巴的絕大部分水處理業務將并入特性化學品部;汽巴的家用及個人護理產品業務將并入護理化學品部。
責任先行
巴斯夫大中華區管理董事會董事長關志華表示,巴斯夫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作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化工行業一員,希望聯手所有的化工龍頭企業,改變“三高”形象。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保護問題,巴斯夫是全球首家設立“氣候保護官”的化工公司,同時制定了更為遠大的環境目標,并全面統計碳平衡狀況。據介紹,全球氣候保護官將負責統籌巴斯夫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相關事務及課題,包括產品生產和廢棄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企業在氣候保護領域的長遠定位。
1990年起,巴斯夫的全球產量提高了68%,而同期的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卻降低了32%。在建筑業、汽車業和工業生產等領域,巴斯夫的產品能夠幫助客戶在全球范圍內減少約2.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一數字相當于巴斯夫產品的原料及所有產品從生產到廢棄過程中排放量的3倍。
說起巴斯夫的社會責任,不得不提的就是 “1+3”項目了。 “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是巴斯夫于2006年在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上率先倡導并發起的。
繼去年7月完成首輪項目之后,今年7月14日,巴斯夫在上海舉辦“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高層領導論壇,拉開了新一輪“1+3”項目的序幕。這是繼去年7月完成首輪項目之后,巴斯夫繼續大力推進“1+3”進程,并使其項目合作伙伴從首輪的6家企業增加到新一輪的11家企業。新一輪項目的合作伙伴來自北京、上海、吉林、山東、江蘇、廣東、廣西和香港。
對此,關志華表示:“如今整個社會已進入‘責任時代’,承擔社會責任是時代對企業的要求,也是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要通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相互學習以及合作,積極推動供應鏈上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更要聯合供應鏈上的企業,共同改變化工行業的 ‘三高’形象,持續地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作為對社會企業的一次探索,德國巴斯夫和孟加拉格拉珉醫療保健信托基金公司日前宣布合資成立巴斯夫-格拉珉股份有限公司。看似平常的背后卻蘊藏著不平常,因為巴斯夫-格拉珉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社會企業”。巴斯夫-格拉珉公司初始投資為20萬歐元。巴斯夫-格拉珉公司的產品具有很強的社會針對性,主要生產食物營養添加劑以及具有防瘧疾功能的蚊帳,目的是改善孟加拉人的健康狀況,尤其是營養不良狀況。社會企業作為巴斯夫的新商業模式,是對企業和社會共同可持續發展的新探索。
闖關者
盡管全球經濟繼續衰退,但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學公司,巴斯夫宣布和中石化已將在南京項目的投資從9億美元提高到14億美元,擴建項目將于2011年開始運營。
據悉,該擴產項目位于南京的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包括擴大現有的蒸汽裂解裝置產能、新建10套化學品裝置及擴建3套現有裝置。其中,乙烯裂解裝置的生產能力將自60萬噸/年提高至75萬噸/年。
在巴斯夫看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化學品需求在2020年之前將以每年6.5%至7%的速度增長。負責亞太區業務的巴斯夫執行董事會成員薄睦樂將這一投資項目稱為雙方合作上的又一里程碑,“合資公司投產4年的成功運營表明,緊密合作符合雙方的利益,擴建顯示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
事實上,巴斯夫一直在穩步布局中國市場。巴斯夫在亞洲穩步建立產能,以應對制造業從美國和歐洲向亞洲轉移的趨勢,而南京項目是這家德國公司對中國長期發展前景的最大押注。
據悉,早在1885年,巴斯夫便進入中國,為中國化工領域最大的外國投資商之一。近幾年,巴斯夫在中國的擴張一直都顯得緊鑼密鼓。2006年12月,巴斯夫收購外加劑公司,拓展中國西部業務;2006年5月,巴斯夫在廣東的預混料生產廠開業;2006年10月,巴斯夫電子材料上海新生產工廠落成;2007年10月,巴斯夫在佛山啟動配施易亞洲首個瓷磚膠粘劑生產基地;2008年12月,新化學建材工廠湖州落成;2009年3月,巴斯夫化學建材廣東分公司落成。
據統計,截至2008年,公司在大中華區員工人數接近6300名,擁有19個巴斯夫全資子公司和10個巴斯夫合資公司。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約為42億歐元,并在中國設有8家辦事處。
業內人士分析,經濟危機環境下,全球市場放緩,巴斯夫業績遭受重大影響。而中國卻正加快建設,這對于其業務開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借著經濟低迷之際進行全球戰略布局調整,加快并購,也不失為一個好時機。
注重創新
盡管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機沖擊,巴斯夫在2008年收益依然保持了穩定,全年銷售額623億歐元,比上年增長8%。從地區看,歐洲、南美都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亞太區以當地貨幣計算也增長了4%。
由于技術、社會和環境不斷迅速變化,創新成為企業加強市場競爭的最有效動力。
將于15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2009年第12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那條藍色的跑道將是世界上最快的跑道之一,是用巴斯夫生產的材料鋪成的。
據了解,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館內獨特的藍顏色跑道使用巴斯夫所提供的Conica產品作為表面;Conica跑道下層是由各種不同的膠粒作為鋪墊,而在最上層則添加了Conipur聚氨酯涂層。這種特別的三層結構塑膠跑道“可以為運動員提供最佳的賽場條件”,稍硬卻極富彈性的上層塑膠層可以使運動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恢復體力,而下面的軟質塑膠層又可以很好地保護其腳踝關節。
整個跑道整體澆鑄而成,不僅防水而且可以抵御高溫和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巴斯夫近日表示,這條跑道的卓越性能已經得到了賽事主辦方國際田聯的肯定,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賽場被授予場地Ⅰ級證書。
巴斯夫執行董事會成員及研發執行總監凱邁業(AndreasKreimeyer)博士表示,巴斯夫最大的投入還是對研發的激情,巴斯夫的每一位科學家都極為渴望發現新材料、新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各種解決方案,以應對未來挑戰。基于此,巴斯夫持續不斷地投入研發,2004年開始巴斯夫就將年營業額的10%投入研發領域。2008年巴斯夫更是加大了在研發方面的資金投資。
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這早已經是跨國公司一個通行的做法。巴斯夫目前在華已有7個研發中心,其中5個都在上海,例如應用于皮革,紡織,洗滌劑及配方,涂料,塑料及特性化學品,功能性聚合物,建筑化學和石油化學品實驗室為客戶提供最佳技術支持和本地產品解決方案以及聚氨酯和中間體技術和研發中心,護理化學品開發中心、汽車相關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和催化劑技術研發中心等。
另外,巴斯夫也抓住機會,整合資源。據悉,巴斯夫已確定整合今年4月收購汽巴的最終方案。其中,汽巴的塑料助劑業務將被并入特性化學品部,巴斯夫的產品組合將因此擴展至紫外線穩定劑和抗氧化劑等重要產品領域,成為塑料助劑的全球領先力量。
除塑料助劑業務部門的整合外,此次全面整合的其他關鍵要素還包括:汽巴與巴斯夫的造紙業務將合并重組,組建新的造紙化學品部;汽巴所有的涂層效應業務將整合至巴斯夫的分散體和顏料部;汽巴的絕大部分水處理業務將并入特性化學品部;汽巴的家用及個人護理產品業務將并入護理化學品部。
責任先行
巴斯夫大中華區管理董事會董事長關志華表示,巴斯夫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作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化工行業一員,希望聯手所有的化工龍頭企業,改變“三高”形象。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保護問題,巴斯夫是全球首家設立“氣候保護官”的化工公司,同時制定了更為遠大的環境目標,并全面統計碳平衡狀況。據介紹,全球氣候保護官將負責統籌巴斯夫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相關事務及課題,包括產品生產和廢棄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企業在氣候保護領域的長遠定位。
1990年起,巴斯夫的全球產量提高了68%,而同期的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卻降低了32%。在建筑業、汽車業和工業生產等領域,巴斯夫的產品能夠幫助客戶在全球范圍內減少約2.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一數字相當于巴斯夫產品的原料及所有產品從生產到廢棄過程中排放量的3倍。
說起巴斯夫的社會責任,不得不提的就是 “1+3”項目了。 “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是巴斯夫于2006年在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上率先倡導并發起的。
繼去年7月完成首輪項目之后,今年7月14日,巴斯夫在上海舉辦“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高層領導論壇,拉開了新一輪“1+3”項目的序幕。這是繼去年7月完成首輪項目之后,巴斯夫繼續大力推進“1+3”進程,并使其項目合作伙伴從首輪的6家企業增加到新一輪的11家企業。新一輪項目的合作伙伴來自北京、上海、吉林、山東、江蘇、廣東、廣西和香港。
對此,關志華表示:“如今整個社會已進入‘責任時代’,承擔社會責任是時代對企業的要求,也是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要通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相互學習以及合作,積極推動供應鏈上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更要聯合供應鏈上的企業,共同改變化工行業的 ‘三高’形象,持續地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作為對社會企業的一次探索,德國巴斯夫和孟加拉格拉珉醫療保健信托基金公司日前宣布合資成立巴斯夫-格拉珉股份有限公司。看似平常的背后卻蘊藏著不平常,因為巴斯夫-格拉珉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社會企業”。巴斯夫-格拉珉公司初始投資為20萬歐元。巴斯夫-格拉珉公司的產品具有很強的社會針對性,主要生產食物營養添加劑以及具有防瘧疾功能的蚊帳,目的是改善孟加拉人的健康狀況,尤其是營養不良狀況。社會企業作為巴斯夫的新商業模式,是對企業和社會共同可持續發展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