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巴斯夫在上海舉辦“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高層領導論壇,拉開了新一輪“1+3”項目的序幕。這是繼去年7月完成首輪項目之后,巴斯夫繼續大力推進其“1+3”進程,并使其項目合作伙伴從首輪的6家企業增加到新一輪的11家企業。新一輪項目的合作伙伴來自北京、上海、吉林、山東、江蘇、廣東、廣西和香港。
據介紹,“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是巴斯夫于2006年在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上率先倡導并發起的。“1+3”是指通過每個公司帶動其供應鏈中3大業務合作伙伴(供應商+客戶+物流服務供應商)的模式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在整個項目結束后,各合作伙伴將繼續以此模式在自己的供應鏈上傳遞企業社會責任的最佳實踐模式,從而產生“雪球”效應。
巴斯夫“1+3”項目自實施以來受到了高度認可和關注。2008年1月,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將“1+3”作為最佳企業社會責任案例分享;今年初,該項目被寫入國際化工協會國際聯合會的出版物中;在中國,巴斯夫也憑借該項目以及自身在經濟、環境和社會等綜合方面的卓越表現,連續多年獲得多個媒體和政府企業社會責任獎項。目前該項目已在中國60家企業中傳播。
在項目高層領導論壇上,巴斯夫大中華區管理董事會董事長關志華表示:“如今整個社會已進入‘責任時代’,承擔社會責任是時代對企業的要求,也是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要通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相互學習以及合作,積極推動供應鏈上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更要聯合供應鏈上的企業,共同改變化工行業的‘三高’形象,持續地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來自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中國化工報》以及《WTO經濟導刊》等業內知名學者和專家共同參與了此次論壇。中國化工報社社長郝長江出席了本次論壇,并就化工經濟形勢和企業社會責任作了發言。
據介紹,“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是巴斯夫于2006年在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上率先倡導并發起的。“1+3”是指通過每個公司帶動其供應鏈中3大業務合作伙伴(供應商+客戶+物流服務供應商)的模式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在整個項目結束后,各合作伙伴將繼續以此模式在自己的供應鏈上傳遞企業社會責任的最佳實踐模式,從而產生“雪球”效應。
巴斯夫“1+3”項目自實施以來受到了高度認可和關注。2008年1月,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將“1+3”作為最佳企業社會責任案例分享;今年初,該項目被寫入國際化工協會國際聯合會的出版物中;在中國,巴斯夫也憑借該項目以及自身在經濟、環境和社會等綜合方面的卓越表現,連續多年獲得多個媒體和政府企業社會責任獎項。目前該項目已在中國60家企業中傳播。
在項目高層領導論壇上,巴斯夫大中華區管理董事會董事長關志華表示:“如今整個社會已進入‘責任時代’,承擔社會責任是時代對企業的要求,也是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要通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相互學習以及合作,積極推動供應鏈上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更要聯合供應鏈上的企業,共同改變化工行業的‘三高’形象,持續地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來自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中國化工報》以及《WTO經濟導刊》等業內知名學者和專家共同參與了此次論壇。中國化工報社社長郝長江出席了本次論壇,并就化工經濟形勢和企業社會責任作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