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五和新材料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主編的北京團體標準《砌體結構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術規程》(編號為T/BECS 0001—2022)(以下簡稱《規程》)獲得批準發布。
標準編制的重要意義
我國房屋建筑結構的可靠度設計基準期限被設定為50年,但是結構的可靠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必要時對建筑結構進行檢測、維修、加固,可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可靠度。在房屋建筑中應用結構加固技術不僅可以保證房屋建筑使用安全,而且一定程度上還降低了房屋建筑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國家也相繼發布相關政策文件,大力提倡舊房加固改造工程:
1)2020年12月21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2)2023年7月18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印發《關于扎實推進2023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以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房子為目標......加快消除住房和小區安全隱患,全面提升城鎮老舊小區和社區居住環境、設施條件和服務功能......”。
3)2023年7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會議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因此,城市更新正成為未來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主旋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的重大工程項目。
針對老舊既有建筑普遍存在的建筑標準低、抗震能力弱等問題,建筑加固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大大提高房屋建筑的穩定性,提高其抗震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那么,高延性混凝土(高延性復合材料)作為一種具有高韌性、高抗裂性能、高耐損傷能力和高耐久性的新型結構材料,將其應用在結構加固領域,可顯著改善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承載力和耐損傷能力。在城市更新中,我國諸多省份大量老舊建筑需要更加經濟便捷的加固方法,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術不僅施工工序簡單、工期短,而且具有對原始建筑破壞小、加固面層薄不侵占原有房間的使用面積、綜合造價低等眾多優勢。
此外,鄧明科教授團隊歷經14年的研究探索,在高延性混凝土領域從材料到構件、從構件到結構,從試驗研究到工程應用,完成大量試驗、理論和數值分析工作,系統、全面地開展了相關研究,已在10000余個工程案例中應用,技術日益成熟,為在全國各省市編制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術標準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制定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術標準,可以科學規范引導和幫助廣大技術人員了解掌握該項技術的設計內容、性能要求,明確施工要求和質量驗收規定,使用具有創新性和應用優勢的新方法,為各省市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體結構工程提供技術參考,助力我國鄉村振興和城市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