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新能源產業布局加快推進。
“為加快新能源業務發展,公司正在與具有優勢資源的企業加強合作,在風光水儲項目基礎上進一步向上下游拓展,目前,正在進行相關前期工作。”海螺水泥董事、總經理李群峰在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說。
2022年,海螺水泥計劃投資50億元用于發展光伏電站、儲能項目等新能源項目,將實現下屬工廠光伏發電全覆蓋。
而2022年,海螺水泥計劃資本性支出為235億元。
打造“零外購電”工廠
海螺水泥的新能源產業布局始于2021年。
當年8月底,海螺水泥收購了關聯方海螺投資持有的海螺新能源100%股權,交易對價為44321.06萬元。
海螺水泥稱,海螺新能源主要經營光伏發電等業務,可以為公司水泥生產提供電力支持,對本公司水泥主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輔助支撐作用,同時,公司充分發揮資金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新能源業務,有利于打造新的產業增長級。
公告顯示,成立于2018年3月的海螺新能源,已經實現較好盈利能力,其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4139.77萬元與4152.53萬元、7898.05萬元與2850.94萬元。
切入光伏發電之后,海螺水泥在2021年年報中進行了“大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的表述。
與此緊密相連的是,今年1月,海螺新能源注冊資本由5億元增至50億元;3月,由海螺水泥間接全資控股鳳陽海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達10億元。
就在3月份,海螺水泥公告稱,2022年,將投資50億元用于發展光伏電站、儲能項目等新能源業務,實現下屬工廠光伏發電全覆蓋,預計到2022年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達1GW,年發電能力10億度。
海螺水泥公告重申,此舉是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推動公司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不過,海螺水泥目前所謂的新能源產業布局,計劃獲取的是環保效益。
“2022年公司持續加大新能源板塊投資,充分利用廠區自有空間,發展光伏電站、儲能項目等新能源業務,爭取早日實現下屬工廠光伏發電全覆蓋,努力打造‘零外購電’工廠。”李群峰在海螺水泥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如此表示。
而海螺水泥收購海螺新能源及新能源業務投資計劃的公告皆稱,進行新能源投資,通過使用清潔能源,可以有效減少水泥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有關政策要求。
此前,李群峰在海螺水泥2022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亦曾透露,公司發展光伏和儲能項目是為了增加綠能比例。
根據工信部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
“相關政策方案將有利于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改善行業供需關系。對海螺來說,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公司已加大相關技術投入和儲備,將引領推動行業落實雙碳政策。”李群峰說。
據了解,海螺水泥目前使用余熱發電、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的占比約為1/3。
延伸水泥全產業鏈
由于市場需求整體偏弱,海螺水泥業績開始承壓。
2022年前三季度,海螺水泥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出現29.89%與44.53%的同比下降,尤其是第三季度,其業績同比下降高達65.26%,出現了2013年以來的最大單季業績降幅。
但海螺水泥的資本開支依舊維持高位。
三季報顯示,海螺水泥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同比增長65.4%至52.4億元,這主要是新增礦權和項目投資力度加大所致。
“‘十四五’期間,公司將聚焦水泥主業,加快推進全產業鏈發展,持續加大新能源板塊投資。”李群峰在海螺水泥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稱,“在收購兼并方面,公司會搶抓機遇,積極尋找優質并購發展機會,進一步完善市場布局。”
海螺水泥2022年半年報亦表示,聚焦做強做優做大水泥主業,加快骨料、商品混凝土等上下游產業鏈項目投資建設。
“公司正大力發展骨料產業,努力打造新的收入增長極。”李群峰指出。
記者注意到,目前,海螺水泥已有骨料產能8650萬噸,計劃今年年底達1億噸產能、“十四五”末達3億噸產能。
“目前公司充分利用自有礦山優勢,新建、擴建骨料項目,同時結合市場和運輸條件尋找合適標的,拓展骨料礦山資源。”李群峰說。
李群峰還認為,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骨料產業進入門檻持續提升,目前主要由大型水泥企業或建筑類企業資本在投入。
而海螺水泥骨料項目以自有礦山建設為主。海螺水泥的另一個產業鏈延伸則是商混業務。
“商混業務是公司產業鏈的有效延伸,對控制終端市場、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公司計劃到‘十四五’末,商品混凝土年產能達6000萬立方米。”李群峰表示。
數據表明,2022年上半年,海螺水泥骨料匯總銷量2500萬噸,商混銷量215萬方。
另外,對于與之相關聯并由此延伸的新能源業務,海螺水泥堅稱可以有效降低了公司能源成本。
“光伏發電項目投資回收期一般在8-10年,會持續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效益貢獻。”李群峰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