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汶川地震搶險救災后,中聯重科這次又沖在了最前面。。。
接受指令
5月17日下午16點42分,株洲市區發生橋梁坍塌事故,人員傷亡慘重。詹純新董事長在獲悉事態后,指示公司辦公室主動聯系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詢問是否需要企業調派設備和人員參加救援。20點20分,中聯重科接到湖南省委辦公廳電話指令,要求迅速調派兩臺大噸位起重機,盡快前往倒塌現場施救。
緊急行動
20時30分,詹純新董事長親自致電工程起重機公司總經理熊焰明,落實救援設備等相關細節,要求全力保障救援工作。21時20分,由130噸、100噸汽車起重機各1臺、14名工作人員組成的救援小分隊,整裝出發。在中聯重科黨委副書記劉馳帶領下,救援隊伍經京珠高速,于22點30分點抵達株洲東出口。株洲市委總值班室陳中志主任趕到高速出口迎接,他連聲說:“沒想到,沒想到中聯行動這么快!我們馬上去現場!”在警車引導下,中聯大噸位吊車,車燈閃爍、馬達轟鳴,朝著株洲鬧市區的事故現場挺進。
在13人的救援小分隊里,有3名隊員曾經參加了汶川“5.12”抗震救災突擊隊。一年前,中聯重科抗震救災突擊隊也正是在5月17日突入震中汶川縣城實施救援。
事故起因
據了解,株洲市紅旗路高架橋于1995年建成投入使用,全長2750米,橋面寬超過16米,橋下凈高8米,共有100余個橋墩,是湖南省首座城市高架橋。事過境遷,此橋的功能弱化,且造成交通擁擠,株洲市政府決定實施拆除。今年5月5日此橋全封閉,禁止橋上通車,開始分段動工拆除。發生坍塌事故的橋段,原定于5月20日實施爆破拆除。17日下午,有建筑工人在一橋墩上打眼,使橋梁受到震動,導致橋體重心發生變化,16時42分左右,橋梁突然發生傾斜坍塌。其中一個橋墩轟然倒塌,一側重量超過四百噸的橋面隨之倒下,打壓在相鄰的橋墩上,導致相鄰橋墩也發生倒塌。整個倒塌過程像倒骨牌一樣,一個接一個,兩分鐘內倒了8根橋墩、9個橋面。約兩米高的鋼筋混凝土殘渣堆了近兩百米長。
由于倒塌路段橋下,由南往北方向沒有實行交通管制,單向仍可行車,同時因為施工帶來的擁堵導致車輛間隙小、密度大,三個車道里擠滿了各種車輛。外側車道的車輛為亂石所傷,中間車道的被砸中一半,而內側車道,又以小汽車為多,完全被垮塌下來的橋墩、橋面,重達數千噸的混凝土完全覆蓋。
17日深夜23點10分,中聯重科救援分隊抵達垮塌事故現場的南頭。慘烈的事故現場,讓人怵目驚心。路面大部分為塌落的大面積混凝土占據,零碎的石塊灑落一地,隨處可見破碎的車燈、玻璃,在重重混凝土的間隙,偶爾露出壓扎變形的半個車輪、半個車門……
中聯重科救援隊伍一經抵達,領隊劉馳一步搶入臨時指揮部,親臨救援現場的省委梅克保副書記迎了上來,一把握住劉馳的雙手,“很好,你們來了!聽從指揮部的安排,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因為地處鬧市區,街面商鋪建筑物臨近,行道樹密集,吊裝作業場地嚴重受限。在外側車道上,已經有株洲當地的吊車在進行吊裝救援作業。救援分隊即時展開與指揮部銜接、場地清理、設備準備等前期工作。
關鍵的南頭現場
垮塌事故現場南頭的第一根橋墩,也就是這次坍塌的最后一根支撐橋墩,因為受倒塌下來的橋面不規則地擠壓,已經嚴重錯位傾斜,而它支撐的橋面也已發生位移,傾斜明顯。救援指揮部負責人明確指出,“這是最危險的地段,如果吊裝處置不當,對已經傾斜的橋墩形成哪怕是細小的沖擊,都極有可能再次引發波次坍塌。”基于中聯重科歷經多次救援行動的豐富經驗,基于中聯重科在中國起重機行業的卓越實力,指揮部把這個坍塌段的救援吊裝作業任務,鄭重地交給了中聯重科救援隊伍。
在現場親自指揮救援工作的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四次親臨救援指揮現場,每次都會到南頭看一看,并仔細詢問相關情況,并一再囑咐要避免引發次生災害。
因為塌落的混凝土橋面單塊面積大、重量大,在確認事故現場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的基礎上,救援指揮部決定使用破碎錘對巨大的混凝土塊進行破碎、分割,切斷其間連接的鋼筋,分塊吊離。5月18日上午的吊裝作業,連同株洲本地的2臺中聯吊車,救援現場出現了5臺中聯吊車揮舞吊臂的壯觀場景。
中午時分,湖南大學的一個定位監測小組來到南段故事現場,對南頭第一根支撐橋墩進行測量,監測其定位變化,預防發生再次坍塌。監測負責人一再叮囑我們“一旦橋墩發生位移,我們一喊,你們就要停下來!”
14點整,作為現場吊裝作業負責人,中聯重科黨委副書記、高級工程師劉馳接受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記者現場連線的直播采訪,向全國電視觀眾介紹了現場吊裝救援的情況。
遇難的父親與女兒
18日上午11時許,在中聯重科130噸起重機吊起的一塊混凝土梁面下,發現一個大人牽著小女孩的兩具罹難者遺體。現場警戒執勤的公安民警很多留下了眼淚。原來,遇難者,是他們的戰友。17日是星期天,這位罹難的公安民警帶著妻子、孩子開車行經該路段。橋梁開始坍塌瞬間,兩個大人已經沖出。但是忘了孩子還在車里,于是父親轉身再去內側車道的車里救孩子。因為外側車道的一輛大型平板車擋住了逃生的路,當他們繞行至平板車尾部,已然不及。事故轟然發生,看著混凝土瞬間吞沒丈夫、孩子,妻子當即昏厥在路旁。生命無常,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至18日下午19點,中聯重科救援分隊經過一天一夜的連續奮戰,累計作業超過20小時,順利完成垮塌現場南頭的吊裝作業,清理出車輛殘骸五輛,清理出數具遇難者遺體,累計吊裝混凝土梁塊數百噸,全面完成指揮部下達的救援吊裝指令。
這次救援活動,再次踐行了中聯重科“以至誠執著之心,勇擔重任”的諾言;是以“至誠執著之心”、“仁義博愛之情”、“自強不息之志”為內核的中聯重科“抗震精神”的傳承和延續;是中聯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的生動表現。
接受指令
5月17日下午16點42分,株洲市區發生橋梁坍塌事故,人員傷亡慘重。詹純新董事長在獲悉事態后,指示公司辦公室主動聯系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詢問是否需要企業調派設備和人員參加救援。20點20分,中聯重科接到湖南省委辦公廳電話指令,要求迅速調派兩臺大噸位起重機,盡快前往倒塌現場施救。
緊急行動
20時30分,詹純新董事長親自致電工程起重機公司總經理熊焰明,落實救援設備等相關細節,要求全力保障救援工作。21時20分,由130噸、100噸汽車起重機各1臺、14名工作人員組成的救援小分隊,整裝出發。在中聯重科黨委副書記劉馳帶領下,救援隊伍經京珠高速,于22點30分點抵達株洲東出口。株洲市委總值班室陳中志主任趕到高速出口迎接,他連聲說:“沒想到,沒想到中聯行動這么快!我們馬上去現場!”在警車引導下,中聯大噸位吊車,車燈閃爍、馬達轟鳴,朝著株洲鬧市區的事故現場挺進。
在13人的救援小分隊里,有3名隊員曾經參加了汶川“5.12”抗震救災突擊隊。一年前,中聯重科抗震救災突擊隊也正是在5月17日突入震中汶川縣城實施救援。
事故起因
據了解,株洲市紅旗路高架橋于1995年建成投入使用,全長2750米,橋面寬超過16米,橋下凈高8米,共有100余個橋墩,是湖南省首座城市高架橋。事過境遷,此橋的功能弱化,且造成交通擁擠,株洲市政府決定實施拆除。今年5月5日此橋全封閉,禁止橋上通車,開始分段動工拆除。發生坍塌事故的橋段,原定于5月20日實施爆破拆除。17日下午,有建筑工人在一橋墩上打眼,使橋梁受到震動,導致橋體重心發生變化,16時42分左右,橋梁突然發生傾斜坍塌。其中一個橋墩轟然倒塌,一側重量超過四百噸的橋面隨之倒下,打壓在相鄰的橋墩上,導致相鄰橋墩也發生倒塌。整個倒塌過程像倒骨牌一樣,一個接一個,兩分鐘內倒了8根橋墩、9個橋面。約兩米高的鋼筋混凝土殘渣堆了近兩百米長。
由于倒塌路段橋下,由南往北方向沒有實行交通管制,單向仍可行車,同時因為施工帶來的擁堵導致車輛間隙小、密度大,三個車道里擠滿了各種車輛。外側車道的車輛為亂石所傷,中間車道的被砸中一半,而內側車道,又以小汽車為多,完全被垮塌下來的橋墩、橋面,重達數千噸的混凝土完全覆蓋。
17日深夜23點10分,中聯重科救援分隊抵達垮塌事故現場的南頭。慘烈的事故現場,讓人怵目驚心。路面大部分為塌落的大面積混凝土占據,零碎的石塊灑落一地,隨處可見破碎的車燈、玻璃,在重重混凝土的間隙,偶爾露出壓扎變形的半個車輪、半個車門……
中聯重科救援隊伍一經抵達,領隊劉馳一步搶入臨時指揮部,親臨救援現場的省委梅克保副書記迎了上來,一把握住劉馳的雙手,“很好,你們來了!聽從指揮部的安排,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因為地處鬧市區,街面商鋪建筑物臨近,行道樹密集,吊裝作業場地嚴重受限。在外側車道上,已經有株洲當地的吊車在進行吊裝救援作業。救援分隊即時展開與指揮部銜接、場地清理、設備準備等前期工作。
關鍵的南頭現場
垮塌事故現場南頭的第一根橋墩,也就是這次坍塌的最后一根支撐橋墩,因為受倒塌下來的橋面不規則地擠壓,已經嚴重錯位傾斜,而它支撐的橋面也已發生位移,傾斜明顯。救援指揮部負責人明確指出,“這是最危險的地段,如果吊裝處置不當,對已經傾斜的橋墩形成哪怕是細小的沖擊,都極有可能再次引發波次坍塌。”基于中聯重科歷經多次救援行動的豐富經驗,基于中聯重科在中國起重機行業的卓越實力,指揮部把這個坍塌段的救援吊裝作業任務,鄭重地交給了中聯重科救援隊伍。
在現場親自指揮救援工作的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四次親臨救援指揮現場,每次都會到南頭看一看,并仔細詢問相關情況,并一再囑咐要避免引發次生災害。
因為塌落的混凝土橋面單塊面積大、重量大,在確認事故現場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的基礎上,救援指揮部決定使用破碎錘對巨大的混凝土塊進行破碎、分割,切斷其間連接的鋼筋,分塊吊離。5月18日上午的吊裝作業,連同株洲本地的2臺中聯吊車,救援現場出現了5臺中聯吊車揮舞吊臂的壯觀場景。
中午時分,湖南大學的一個定位監測小組來到南段故事現場,對南頭第一根支撐橋墩進行測量,監測其定位變化,預防發生再次坍塌。監測負責人一再叮囑我們“一旦橋墩發生位移,我們一喊,你們就要停下來!”
14點整,作為現場吊裝作業負責人,中聯重科黨委副書記、高級工程師劉馳接受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記者現場連線的直播采訪,向全國電視觀眾介紹了現場吊裝救援的情況。
遇難的父親與女兒
18日上午11時許,在中聯重科130噸起重機吊起的一塊混凝土梁面下,發現一個大人牽著小女孩的兩具罹難者遺體。現場警戒執勤的公安民警很多留下了眼淚。原來,遇難者,是他們的戰友。17日是星期天,這位罹難的公安民警帶著妻子、孩子開車行經該路段。橋梁開始坍塌瞬間,兩個大人已經沖出。但是忘了孩子還在車里,于是父親轉身再去內側車道的車里救孩子。因為外側車道的一輛大型平板車擋住了逃生的路,當他們繞行至平板車尾部,已然不及。事故轟然發生,看著混凝土瞬間吞沒丈夫、孩子,妻子當即昏厥在路旁。生命無常,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至18日下午19點,中聯重科救援分隊經過一天一夜的連續奮戰,累計作業超過20小時,順利完成垮塌現場南頭的吊裝作業,清理出車輛殘骸五輛,清理出數具遇難者遺體,累計吊裝混凝土梁塊數百噸,全面完成指揮部下達的救援吊裝指令。
這次救援活動,再次踐行了中聯重科“以至誠執著之心,勇擔重任”的諾言;是以“至誠執著之心”、“仁義博愛之情”、“自強不息之志”為內核的中聯重科“抗震精神”的傳承和延續;是中聯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的生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