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間,海螺水泥(600585.SZ)發布今年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2.1億元,同比下降23.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9.1億元,同比下降19.21%。此外,扣非凈利潤為45.78億元,同比下降22.79%。
海螺水泥主營業務為水泥、商品熟料及骨料的生產、銷售,水泥品種主要包括32.5級水泥、42.5級水泥及52.5級水泥。對于營收和凈利雙雙下滑的原因則與一季度受疫情沖擊有關。此外,由于產品銷量及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3.0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7.04億元,減少53.95%。
同時,報告期內境外子公司所在國家受新冠疫情影響,當地貨幣較人民幣貶值較大導致匯兌損失同比增加,導致合并利潤表中產生財務費用為2.37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88.98%。上年同期財務費用為-2.67億元。
一季度通常為水泥行業淡季,不過受疫情沖擊,不僅海螺水泥業績出現下滑,行業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黯淡。除此前已披露業績情況的華新水泥、冀東水泥、天山股份、塔牌集團等出現不同程度凈利下滑甚至虧損外,27日晚間上峰水泥(維權)同時披露業績情況,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5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7.73%和6.33%。
從行業情況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2個月全行業銷售收入719億元,同比下降28%,利潤總額83億元,同比下降37%。
而在產能上,一季度我國水泥產量2.99億噸,同比下降23.93%,是進入本世紀以來的最大跌幅。不僅產能降低,水泥大數據研究院報告顯示,分月份看水泥價格月月下跌,環比跌幅分別為0.78%,2.8%,4.65%。3月底水泥價格較元旦年前已下跌10.68%,南方重點區域普跌30~80元/噸。
一季度水泥市場除出現量價齊跌之外,受疫情導致延期復工影響,水泥行業3月份市場才開始緩慢啟動。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市場開工較晚,下游水泥需求啟動緩慢,庫存持續推高,價格走低可能是行業企業一季度業績普遍不及預期的重要原因。
對于一季度業績下滑對公司的全年影響情況,財聯社記者聯系海螺水泥,不過未取得聯系,海螺水泥能否在二季度追趕一季度下滑損失成為疑問。而對于二季度業績情況,行業分析認為3月底或4月初會出現明顯的恢復,部分區域已出現趕工跡象,預計4月中下旬出現的趕工潮有望使行業盈利能力恢復到此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