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材,HK3323)發布2008年度業績報告,翌日,董事局主席宋志平率管理層在香港舉行業績發布會,向資本市場及投資者報告2008年度經營情況。
2008年度,中國建材實現營業收入264億元,同比增長151%;凈利潤15.12億元,同比增長66%;每股盈利0.68元,增長58%.近3年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02%、89%和66%,上市3年來,公司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成長,不僅完成了上市之時向投資者的承諾,而且成長速度之快、經營業績之好、整合效果之佳,遠遠超出專業分析師的預期,給投資者帶來了格外的驚喜。中國建材又一次以令人驚羨的經營業績,向投資者遞交了一份十分滿意的答卷。業績發布會當日,公司股價大漲6.93%,成為當日香港市場最活躍的十大國企股。
在業績發布會上,宋志平對投資者、分析師及新聞媒體朋友長期以來給予公司的關注、關心與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他說,過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國家經受住了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與考驗,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建材行業也在結構調整、行業整合、淘汰落后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建材克服各種不利影響,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并取得了新的突破:水泥業務通過聯合重組,形成了淮海、南方、北方三大戰略區域;通過市場協同,提升了價格;通過管理整合,實現了降本增效。
中國建材總裁曹江林用四句話高度概括了2008年的經營情況:一是經營業績出色;二是水泥業務的戰略框架基本形成,工作重點轉向管理整合;三是管理整合增強了控制力,協同效應提升了盈利能力;四是各業務板塊的表現都非常優秀。他還從經營業績優秀、現金流健康、凈債務比率降低、資本開支所需資金來源及投向、各業務板塊的表現等5個方面作了詳細介紹。
水泥業務板塊,2008年營業收入184億元,營業利潤23億元,水泥熟料銷量8500萬噸,增長率均超過200%.經過近年來的聯合重組,中國建材的水泥產能規模已經達到1.27億噸。經過深入推進各項管理整合措施,特別是加大市場協同力度,推進集中采購,不僅克服了煤炭漲價的挑戰,而且推動淮海、南方兩大區域的水泥價格穩定上漲,使盈利水平得到穩步提升,2008年,中聯水泥和南方水泥的單位水泥盈利分別提升了12%和27%.此外,公司加快進行余熱發電項目的建設,目前已建成余熱發電規模308兆瓦,在建規模226兆瓦,計劃到今年9月全部生產線完成余熱發電配套,屆時不僅將有效降低水泥成本,而且將進一步推進公司的節能減排工作。
除水泥業務之外,其他業務板塊的表現也非常優秀。
輕質建材板塊有三大突出特點:一是全國石膏板產業布局已基本完成,產能規模已超過5億平方米,成為亞洲最大的石膏板生產商;二是自主研發了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石膏板生產線成套技術,新建線全部采用脫硫石膏;三是石膏板售價穩步上升,盈利良好。
風電葉片業務增長強勁,利潤增長率達到200%.2008年,中國建材重點進行了全國風電葉片產業基地的布局,繼在連云港建設風電項目后,沈陽、酒泉、包頭風電園區相繼開工建設,當年共生產2558片,銷量達到2378片。
玻璃纖維業務克服了原燃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積極擴大主業產能規模,旗下中國玻纖產能規模達到90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玻璃纖維生產商。
工程服務板塊,2008年訂單保持穩定增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強勁增長,同比分別增長54%和83%.尤其是凈利潤超過3.58億元,遠高于同行業的平均盈利水平,令人矚目。該業務連續3年增長率均達50%以上,兌現了上市時向投資者的承諾。
管理層還簡要介紹了公司第一季度的情況:水泥業務銷量大增、成本下降、價格上漲、管理整合力度加大;石膏板、風電葉片等其他業務的發展勢頭也十分強勁。
展望2009年,中國建材管理層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有回暖跡象,4萬億元拉動內需投資主要用于基本建設和民生工程,這使建材行業成為最早受益者和最大受益者。目前水泥行業在近14億噸的總產能中,仍有39%的落后產能亟須淘汰。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大企業集團的聯合重組,為中國建材這樣的行業領軍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建材將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穩步推進資本運營和聯合重組兩個輪子,深入實施管理整合,不斷提升盈利能力,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回報投資者的厚愛,同時,為推動建材行業的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做出新貢獻。
中國建材的業績發布受到來自美國高盛、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瑞士銀行、荷銀證券等專業投資機構的極大關注,4月22日的發布會現場座無虛席,出席的分析師達100余人。大家爭相提問,表達了對公司的濃厚興趣和對公司業績的充分肯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資本市場高度認同中國建材的發展理念、經營模式和管理思路,并對中國建材在行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寄予厚望。圍繞專業分析師十分關心的如何看待宏觀形勢、對行業發展的判斷、公司未來的發展目標等問題,管理層一一作答,以精準的分析和令人信服的數據,贏得與會分析師們如潮的掌聲,會場氣氛十分熱烈。
2008年度,中國建材實現營業收入264億元,同比增長151%;凈利潤15.12億元,同比增長66%;每股盈利0.68元,增長58%.近3年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02%、89%和66%,上市3年來,公司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成長,不僅完成了上市之時向投資者的承諾,而且成長速度之快、經營業績之好、整合效果之佳,遠遠超出專業分析師的預期,給投資者帶來了格外的驚喜。中國建材又一次以令人驚羨的經營業績,向投資者遞交了一份十分滿意的答卷。業績發布會當日,公司股價大漲6.93%,成為當日香港市場最活躍的十大國企股。
在業績發布會上,宋志平對投資者、分析師及新聞媒體朋友長期以來給予公司的關注、關心與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他說,過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國家經受住了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與考驗,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建材行業也在結構調整、行業整合、淘汰落后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建材克服各種不利影響,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并取得了新的突破:水泥業務通過聯合重組,形成了淮海、南方、北方三大戰略區域;通過市場協同,提升了價格;通過管理整合,實現了降本增效。
中國建材總裁曹江林用四句話高度概括了2008年的經營情況:一是經營業績出色;二是水泥業務的戰略框架基本形成,工作重點轉向管理整合;三是管理整合增強了控制力,協同效應提升了盈利能力;四是各業務板塊的表現都非常優秀。他還從經營業績優秀、現金流健康、凈債務比率降低、資本開支所需資金來源及投向、各業務板塊的表現等5個方面作了詳細介紹。
水泥業務板塊,2008年營業收入184億元,營業利潤23億元,水泥熟料銷量8500萬噸,增長率均超過200%.經過近年來的聯合重組,中國建材的水泥產能規模已經達到1.27億噸。經過深入推進各項管理整合措施,特別是加大市場協同力度,推進集中采購,不僅克服了煤炭漲價的挑戰,而且推動淮海、南方兩大區域的水泥價格穩定上漲,使盈利水平得到穩步提升,2008年,中聯水泥和南方水泥的單位水泥盈利分別提升了12%和27%.此外,公司加快進行余熱發電項目的建設,目前已建成余熱發電規模308兆瓦,在建規模226兆瓦,計劃到今年9月全部生產線完成余熱發電配套,屆時不僅將有效降低水泥成本,而且將進一步推進公司的節能減排工作。
除水泥業務之外,其他業務板塊的表現也非常優秀。
輕質建材板塊有三大突出特點:一是全國石膏板產業布局已基本完成,產能規模已超過5億平方米,成為亞洲最大的石膏板生產商;二是自主研發了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石膏板生產線成套技術,新建線全部采用脫硫石膏;三是石膏板售價穩步上升,盈利良好。
風電葉片業務增長強勁,利潤增長率達到200%.2008年,中國建材重點進行了全國風電葉片產業基地的布局,繼在連云港建設風電項目后,沈陽、酒泉、包頭風電園區相繼開工建設,當年共生產2558片,銷量達到2378片。
玻璃纖維業務克服了原燃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積極擴大主業產能規模,旗下中國玻纖產能規模達到90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玻璃纖維生產商。
工程服務板塊,2008年訂單保持穩定增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強勁增長,同比分別增長54%和83%.尤其是凈利潤超過3.58億元,遠高于同行業的平均盈利水平,令人矚目。該業務連續3年增長率均達50%以上,兌現了上市時向投資者的承諾。
管理層還簡要介紹了公司第一季度的情況:水泥業務銷量大增、成本下降、價格上漲、管理整合力度加大;石膏板、風電葉片等其他業務的發展勢頭也十分強勁。
展望2009年,中國建材管理層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有回暖跡象,4萬億元拉動內需投資主要用于基本建設和民生工程,這使建材行業成為最早受益者和最大受益者。目前水泥行業在近14億噸的總產能中,仍有39%的落后產能亟須淘汰。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大企業集團的聯合重組,為中國建材這樣的行業領軍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建材將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穩步推進資本運營和聯合重組兩個輪子,深入實施管理整合,不斷提升盈利能力,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回報投資者的厚愛,同時,為推動建材行業的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做出新貢獻。
中國建材的業績發布受到來自美國高盛、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瑞士銀行、荷銀證券等專業投資機構的極大關注,4月22日的發布會現場座無虛席,出席的分析師達100余人。大家爭相提問,表達了對公司的濃厚興趣和對公司業績的充分肯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資本市場高度認同中國建材的發展理念、經營模式和管理思路,并對中國建材在行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寄予厚望。圍繞專業分析師十分關心的如何看待宏觀形勢、對行業發展的判斷、公司未來的發展目標等問題,管理層一一作答,以精準的分析和令人信服的數據,贏得與會分析師們如潮的掌聲,會場氣氛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