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3月29日,湖北共有102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有32家披露了2018年年報。
在以上公司中,注冊地位于湖北黃石的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華新水泥”)以57.0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在湖北最賺錢的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比第一名葛洲壩僅低了2.55億元。
不過,國內水泥行業目前呈現“一超多強”格局,華新水泥與體量最大的海螺水泥(600585)相比還有巨大差距。如何從“多強”陣容再進一步,是華新水泥未來需思考的問題。
凈利潤57億
2018年,華新水泥業績喜人。
在已公布去年年報的湖北A股上市公司中,安道麥A、長飛光纖、百川能源歸母凈利潤排名第3-5,但三家數據加起來,都沒有華新水泥一家多。
從凈資產收益率來看,在已發布年報的32家湖北上市公司中,華新水泥也以36.27%暫列第1位。
與A股同行相比,該業績也頗為可觀。
據支點財經記者查詢,A股水泥行業上市公司共有17家,在已公布年報的8家上市公司中,華新水泥營收排名僅低于海螺水泥、冀東水泥,位居第3。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華新水泥曾在A股排名行業第3,2013年以159.84億元營收超過冀東水泥,此后一直到2017年都位居第2名。
支點財經記者研究發現,如今排名被反超的原因在于冀東水泥控股股東金隅集團將其持有的水泥資產注入公司,使之業績大幅攀升。不過,華新水泥去年歸母凈利潤為57.05億元,是同期冀東水泥25.60億元的兩倍以上,暫列行業第2。
這些成績,一定程度上與華新水泥較早實現了縱向一體化有關。
目前公司依托水泥主業,發展了混凝土、骨料、水泥裝備與工程、新型建材及環保產業,具備了一定的協同競爭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從Choice數據看,從投資二級市場的年化投資收益率來看,截至3月29日,華新水泥以67.60%成績在A股同業公司排名第1位。
早已“站隊”
觀察已發布年報的8家A股水泥行業上市公司的營收、利潤情況,可以看到“一超多強”的局面已然出現。
海螺水泥去年營收1284億元、歸母凈利潤306.36億元兩個指標,均已超過其他7家上市公司的總和。
另外,別忘了另一建材行業巨頭——在H股上市的中國建材,該公司去年營收達到了可怕的2189.55億元,水泥制造是其重要的業務領域。
近年,國內水泥行業大企業合并、大企業吞并小企業的案例比比皆是。從全球視野來看亦是如此。2015年,法國拉法基公司與瑞士豪瑞公司宣布合并成拉法基豪瑞,為全球最大水泥生產商。
正因如此,有投資者猜測華新水泥將被中國建材或海螺水泥兼并。但這種猜想略顯多慮,因為華新水泥早已“站隊”,其控股股東正是拉法基豪瑞。
1993年,剛上市時,華新水泥屬于地方國企,后來引入拉法基豪瑞成為其控股股東,公司也變更為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的華新水泥已成為拉法基豪瑞的中國資產整合平臺,去年曾收購了拉法基中國在重慶的相關資產。
要想從“多強”陣營再進一步,持續的并購整合必不可少。記者試圖就未來并購整合相關問題聯系其董秘辦,但截至發稿尚未取得回復。
周期性風險猶存
自1985年起,中國水泥年產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水泥需求自2014年見頂回落,水泥行業進入全面產能過剩階段。
從數據上看,A股水泥行業17家上市公司在2014年到2016年年初,均處于低迷狀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后,部分落后水泥產能退出了市場,行業供求關系得到改善,水泥價格回升,從而帶動了水泥行業景氣度。簡單說,2016年之后的幾年,水泥行業巨頭們想不賺錢都難。
不過,如今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近兩年來,隨著國家對水泥行業礦山治理、環保排放控制等越來越嚴格,加之錯峰生產停產時間增加、原燃材料價格上漲,水泥成本上漲明顯。
對此,華新水泥表示會推動“統購”+“網購”的采購模式,來降低原燃材料的采購成本,同時提升替代燃料的使用量。
此外,公司已開始布局和拓展超高強混凝土、特種砂漿等水泥基新型建筑材料業務,試圖發展新的盈利增長點。
不過,華新水泥坦言,公司在以上領域屬于新進入者,擁有這類業務商務和技術研發等專業人員的力量培養還需要個過程,業務的運行、管理、營銷模式仍在摸索,能否達到預期,尚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