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休眠代替退出 水泥行業去產能遇尷尬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9-0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證券時報
核心提示:從更深層次來看,同樣作為產能過剩行業的供給側改革,與鋼鐵、煤炭等行業相比,水泥卻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市場化路徑。此路徑下,行業的去產能之路主要依靠行業內生力量自發解決。然而,這種“自發模式”下,水泥行業的去產能,并非實現了產能的“完全退出”,而是“產能休眠”。基于此,目前的水泥“去產能”更多的帶有“去產量”和“限產能”的意味。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水泥價格2016年以來明顯企穩回升。而記者調研發現,全國各地水泥價格的上漲幅度并不相同,此前價格偏低的華北地區先行推漲最為明顯。


這一方面是因為受到自律限產及環保督察的影響,另一方面則與金隅股份和冀東水泥兩大巨頭通過重組整合的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密切相關。


從更深層次來看,同樣作為產能過剩行業的供給側改革,與鋼鐵、煤炭等行業相比,水泥卻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市場化路徑。此路徑下,行業的去產能之路主要依靠行業內生力量自發解決。然而,這種“自發模式”下,水泥行業的去產能,并非實現了產能的“完全退出”,而是“產能休眠”。基于此,目前的水泥“去產能”更多的帶有“去產量”和“限產能”的意味。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形式的“去產能”只能被看做整個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初級階段,并沒有直指實現產業良性發展的核心。水泥產業要想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有包括優劣產能標準等不少問題有待厘清和解決。


從“以量換價”到“以價補量”


產能過剩直接導致價格戰頻發,區域內大小水泥廠競相壓價,互相指責,整個行業進入無序狀態,多數公司開始陷入虧損。其中,華北、東北等地淪為重災區。以冀東水泥為例,公司2014年歸母凈利潤大幅下滑到3470萬元,2015年更是錄得高達17億元的虧損。


水泥行業資深專家華毅(化名)介紹,由于水泥行業附加值相對較低,打價格戰幾乎成為所有水泥企業“保命”的唯一手段,甚至龍頭企業也對此形成路徑依賴。但惡性價格戰無疑對水泥企業自身戕害極大。


于九洲認為,價格戰的“根”在于資金鏈。“與少數企業有其他產業作為后盾相比,冀東水泥產業較為單一。企業間的惡性價格戰,無論對于整個行業、還是對于水泥企業本身、乃至金融體系而言,都風險很大。”


轉機肇始于2016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全國多地水泥價格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根據記者調研,發現各地漲幅不盡相同。與西南、華東等地相比,京津冀地區的水泥價格漲幅要大幅領先。


價格的上漲使水泥公司毛利率迅速提高。天津振興水泥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唐洪根表示,從天津市場來看,2016年上半年,水泥利潤已經逼近于0。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水泥價格出現回升,2017年年中,公司銷售毛利率已經能夠達到30%。


于九洲介紹,2016年冀東水泥銷量雖然下降20%,但營收增長超過20%。“企業少生產一些,價格賣高一些,企業不僅可以實現更多盈利,而且會減少資源消耗和排放,這說明以價補量是成功的。”


重組協同助推去產能


水泥產品的價格話語權在華北地區非常集中。這得益于2016年金隅股份與冀東水泥籌劃的戰略重組——冀東水泥將金隅股份的水泥業務盡收麾下,而金隅股份則實現了對冀東水泥的戰略控股。這次超過130億元的超級并購,使金隅冀東產能規模由此前的第11位迅速躍居到第3位,同時將華北地區的水泥市場從“兩狼共舞”變為“一虎獨眠”,協同效應得到最大發揮。


金隅股份副總經理姜長祿表示,金隅、冀東兩家公司的重組,一方面有利于優化產能,實現銷售數據互通;另一方面攤薄業務成本,發揮規模效應;此外還能有效降低財務成本。


華北地區水泥市場從“雙巨頭”變為“單寡頭”的實踐證明,這種由龍頭企業為主導,通過聯合重組,實現市場化去產能,可以有效杜絕惡性競爭。


水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并非只是單純去產能。由于水泥行業周期性較強,附加值較低,且“去產能”后必然面臨生存問題,因此,水泥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成為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另一個重要方向。


金隅股份與冀東水泥重組后,也于今年6月專門成立了金隅冀東環保產業中心,通過環保轉型推進、市場開發管控和技術創新支持等路徑,推動水泥產業轉型升級。記者從該中心獲悉,金隅冀東環保產業整體發展規劃已經制定,協同冀東裝備進行相關環保設備研發也已經提上日程。


去產能成限產能淘汰標準需厘清


實際上,早在2009年,國務院、發改委便發布去產能綱領性文件,水泥作為典型產能過剩行業,一直被重點提及;2015年年底,新一輪去產能——供給側改革拉開序幕,水泥行業仍在范疇之中;2016年,國務院發布34號文也成為建材供給側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此后建材行業相關供給側方案政策陸續出臺。


但與煤炭、鋼鐵等產業的去產能得到政府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扶持不同,水泥行業主要是依靠行業自身的力量進行產能的市場化消減。廣發證券分析師鄒戈表示,相比來看,鋼鐵煤炭去產能行政力度大,目標明確,且有財政1000億專項資金支持,而水泥、玻璃等行業則沒有強制目標,更加市場化,“34號文”也未對去產能提出明確目標。


無論是國有企業的主動關停,還是“三無”企業的被動淘汰,水泥行業的“去產能”的本質,只是產能暫時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而已,而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產能退出和死亡。因此,目前水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并非“去產能”,而是一種“去產量”、“限產能”——只是企業水泥生產設備的運轉率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水泥市場好轉,此前休眠的產能隨時可以實現復出。


“雖然限產能目前來看已經實現了全行業扭虧的目標,但畢竟任何企業遭遇暫時停產,在人力、設備折舊等方面仍然還是需要承擔成本的。”華毅認為,隨著水泥需求的逐步遞減,未來企業停窯時間或會越來越長,屆時即便錯峰生產也必然不再能起作用。“目前多數企業全年停窯在3個月左右,當停窯時間達到半年甚至以上的話,人力成本、設備折舊成本等讓企業不堪重負的時候,必然就會有企業選擇退出。”


華毅也認為,衡量水泥企業是否擁有優勢產能,不應該以生產線噸位規模為標準,首先應該關注的指標是消耗值,誰能以最小的消耗生產出質量最好的水泥,誰就是優勢產能。“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需要有關部門來定一個效能指標,比如煤耗、粉塵排放等,定到較高標準后,部分企業將沒有成本和能力進行技改,最終就會被擠出市場。”


但如何逐步推進產能退出、如何穩妥解決退出市場的水泥企業的沉沒成本,又成為去產能過程中面臨的新問題。華毅介紹,水泥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基礎性的原材料。此前,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水泥產能,從高峰時期到實現去化,幾乎都遭遇了腰斬。例如,我國臺灣地區的水泥產能,便從高峰時期的每年2300萬噸,下降到目前的900萬噸左右。中國水泥產能雖然嚴重過剩,但倘若一蹴而就式去產能,必然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根據該建議,為鼓勵水泥企業盡早退出產能,從2017年到2020年,對退出生產線按照每噸水泥熟料產能分別獎補200元、180元、150元、100元標準執行。各省級區域水泥管理公司將承擔區域內水泥熟料企業的協調、資金籌集等其他去產能行動。這意味著,水泥行業去產能將有一筆規模龐大的花銷。根據興業證券估算,專項資金規模四年估算高達567億元。


但目前這種路徑仍然僅停留在提議階段。華毅分析指出,此提議對于水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無疑具有積極意義,但是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盡管水泥行業主要是依靠行業自身之力推進去產能,但實際上還是需要國家政策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比如,可否考慮在國家層面牽頭成立去產能基金,統籌對退出的產能給予補助。此外,還應該繼續逐步提高環保門檻,持續加大環保督察力度,倒逼環保標準不達標、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小企業逐步退出市場。”


整體來看,目前包括錯峰限產、能耗標準制定、專項基金的設立等,只不過是短期的權宜之計。行業如何深入推進改革,包括優劣標準在內的諸多問題都有待厘清,這需要水泥企業和相關組織在實踐中繼續摸索,適時也需要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正如在本次調研中被多位業內人士所提到的,水泥行業的去產能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無異于一場萬里長征。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光泽县| 衡东县| 如东县| 甘德县| 北宁市| 嘉峪关市| 翁源县| 茌平县| 修水县| 牡丹江市| 古田县| 阳西县| 改则县| 上蔡县| 黔西| 峨边| 潼南县| 志丹县| 宣城市| 桦南县| 怀来县| 基隆市| 铜陵市| 巴东县| 高淳县| 绿春县| 嘉兴市| 崇义县| 中宁县| 缙云县| 徐州市| 大埔县| 瑞金市| 青川县| 伊通| 九江县| 武汉市| 和顺县| 万年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