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董,請問您對東北市場有沒有興趣?““有!可以明確告訴你。“
這樣的一番對話發生在4月2日的“2008中國國際水泥峰會“會議間隙。發問者是吉林豐源水泥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忠謙,而被追問的宋董則是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下簡稱“中建集團“)董事長、中國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
而就在不到一分鐘前,宋志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在東南經濟區已有南方水泥這一超大型企業,在淮海經濟區也有中聯水泥這一大型企業,我們將在北方建立起1-2個中型的專業水泥公司。“其意指北方市場的野心可見一斑。
宋志平透露,中國建材已經準備投入生產200億元投入重組,“資金多用于水泥重組“。
業內人士亦認為,重組還將延續到場2008年。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雷前半治說,“聯合重組將是貫穿整個‘十一五‘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條主線。中國水泥市場將進入以大企業為主導的新時代。“
拓展北方市場
“聯合重組應該是跨規模、跨領域、跨所有制的。“宋志平說,“我們準備在鞏固淮海,擴大東南的同時,積極考慮下一個區域。“
這不免令人聯想到最近中建集團祁連山以戰略投資者身份認購了祁連山(600720。SH)定向增發股份中的5000萬股。雙方表示:“中國建材愿意借助祁連山在西北地區的區位優勢共同整合北方(西北)水泥資源。“
對于下一步與祁連山的具體合作計劃,宋志平不愿過多透露:“我只能說,中國北方地區幅員遼闊,協同性只能在比較小的區域體現。所以我們打算在北方建立1-2個中型企業。“
宋向記者透露,中國建材集團準備投入重組的資金近200億元,“資金多用于水泥重組“。而其目標正是北方市場,宋說,中國建材考慮的區域將以兩條作為標準——“該區域內沒有強有力的領導者,二有良好的市場。“
“我們具備資金實力,有詳盡的資金安排計劃。“宋志平說。在資本市場上,自2006年3月23日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以來,當年即列H股漲幅第二位,2007年則排到了第一位,并成為恒生指數股,
此前,宋志平亦對媒體表示:“我們召開了股東大會,討論增發3億新股,滿足重組的資金需求,得到了股東們的支持,大家都看好我們企業的前景。“
作為國資委下僅有的兩家以建材為主業的企業之一,中國建材在聯合重組的道路上得到了來自各方強有力的支持。不過,宋志平強調,“雖然獲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但聯合重組仍然是市場行為。“
宋志平反復強調,中建材集團還只是一個“新兵“和“小弟弟“,必須走聯合重組的路。不過,中國建材自2006年以來的多次聯合重組行為無一不表明,它正在打造一艘“航空母艦“。
自2006年以來,中國建材集團已接連并購20余家水泥企業、產能激增3倍,還與61家目標企業達成了聯合重組的意向。2007年,重組徐州海螺、增資大冶尖峰后,中國建材聯合湖南省國資委、浙江省的水泥龍頭企業尖峰集團等、江西省的水泥龍頭企業江西萬年青水泥等共同設立的“南方水泥“轟轟烈烈登場,一場涉及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四省一市的企業大聯合大功告成。
經歷了2007年重組大浪潮的水泥行業,將在2008年繼續聯合重組。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雷前半治說,“聯合重組將是貫穿整個‘十一五‘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條主線。中國水泥市場將進入以大企業為主導的新時代。“此前,2006年,水泥行業剛經歷外資的大舉進入。
“避免出現下一個浙江“
“雖然我們有很好的經驗和商業模式,但是做大不容易,做強更不容易。“宋志平對中國建材的前景表現出擔憂,這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雖然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水泥總產量13.6億噸,較上年增長9.9%。1月-11月份水泥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04億元,增長22.8%,預計全年實現利潤總額可達240億元,較2006年增長60%以上,創歷史新高。
但我國水泥的產量約占全球的50%,卻分散在5000家企業中。如2005年國內排名前十位的水泥企業總產能僅相當于法國拉法基集團一家公司的產能,其總產量僅占全國的比重15%。
“在這樣的現狀下,大企業一定要聯手保護好我們這些年來結構調整的結果,盡量避免出現第二個浙江。“雷前治對記者表示。浙江水泥因為盲目擴張,出現了產量嚴重過剩和惡性競爭態勢,水泥價格也隨之走低。
對此,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周海紅認為原因出在監管上,“以往項目審批過程中,部分歸屬發改委,部分歸屬經貿委。“
對此,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建材處處長呂桂新給出了一顆定心丸:“等大部制改革理順之后,相信不會再出現不同部門辦理同一件事,也將避免重復建設。“
浙江浙江三獅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姚季鑫認為,“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必須把重點從產業技術層面的調整轉移到組織結構的調整上來。“
宋志平認為整合的時間不會太長。“我認為二、三年的時間可以基本完成對中小企業的整合。之后便是對大企業的整合。“
事實上,外資對中國水泥市場重組大感興趣。“我們也希望參與重組。“丹麥F。L。Smidth公司總裁Peter表示出極大興趣。
這樣的一番對話發生在4月2日的“2008中國國際水泥峰會“會議間隙。發問者是吉林豐源水泥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忠謙,而被追問的宋董則是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下簡稱“中建集團“)董事長、中國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
而就在不到一分鐘前,宋志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在東南經濟區已有南方水泥這一超大型企業,在淮海經濟區也有中聯水泥這一大型企業,我們將在北方建立起1-2個中型的專業水泥公司。“其意指北方市場的野心可見一斑。
宋志平透露,中國建材已經準備投入生產200億元投入重組,“資金多用于水泥重組“。
業內人士亦認為,重組還將延續到場2008年。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雷前半治說,“聯合重組將是貫穿整個‘十一五‘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條主線。中國水泥市場將進入以大企業為主導的新時代。“
拓展北方市場
“聯合重組應該是跨規模、跨領域、跨所有制的。“宋志平說,“我們準備在鞏固淮海,擴大東南的同時,積極考慮下一個區域。“
這不免令人聯想到最近中建集團祁連山以戰略投資者身份認購了祁連山(600720。SH)定向增發股份中的5000萬股。雙方表示:“中國建材愿意借助祁連山在西北地區的區位優勢共同整合北方(西北)水泥資源。“
對于下一步與祁連山的具體合作計劃,宋志平不愿過多透露:“我只能說,中國北方地區幅員遼闊,協同性只能在比較小的區域體現。所以我們打算在北方建立1-2個中型企業。“
宋向記者透露,中國建材集團準備投入重組的資金近200億元,“資金多用于水泥重組“。而其目標正是北方市場,宋說,中國建材考慮的區域將以兩條作為標準——“該區域內沒有強有力的領導者,二有良好的市場。“
“我們具備資金實力,有詳盡的資金安排計劃。“宋志平說。在資本市場上,自2006年3月23日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以來,當年即列H股漲幅第二位,2007年則排到了第一位,并成為恒生指數股,
此前,宋志平亦對媒體表示:“我們召開了股東大會,討論增發3億新股,滿足重組的資金需求,得到了股東們的支持,大家都看好我們企業的前景。“
作為國資委下僅有的兩家以建材為主業的企業之一,中國建材在聯合重組的道路上得到了來自各方強有力的支持。不過,宋志平強調,“雖然獲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但聯合重組仍然是市場行為。“
宋志平反復強調,中建材集團還只是一個“新兵“和“小弟弟“,必須走聯合重組的路。不過,中國建材自2006年以來的多次聯合重組行為無一不表明,它正在打造一艘“航空母艦“。
自2006年以來,中國建材集團已接連并購20余家水泥企業、產能激增3倍,還與61家目標企業達成了聯合重組的意向。2007年,重組徐州海螺、增資大冶尖峰后,中國建材聯合湖南省國資委、浙江省的水泥龍頭企業尖峰集團等、江西省的水泥龍頭企業江西萬年青水泥等共同設立的“南方水泥“轟轟烈烈登場,一場涉及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四省一市的企業大聯合大功告成。
經歷了2007年重組大浪潮的水泥行業,將在2008年繼續聯合重組。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雷前半治說,“聯合重組將是貫穿整個‘十一五‘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條主線。中國水泥市場將進入以大企業為主導的新時代。“此前,2006年,水泥行業剛經歷外資的大舉進入。
“避免出現下一個浙江“
“雖然我們有很好的經驗和商業模式,但是做大不容易,做強更不容易。“宋志平對中國建材的前景表現出擔憂,這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雖然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水泥總產量13.6億噸,較上年增長9.9%。1月-11月份水泥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04億元,增長22.8%,預計全年實現利潤總額可達240億元,較2006年增長60%以上,創歷史新高。
但我國水泥的產量約占全球的50%,卻分散在5000家企業中。如2005年國內排名前十位的水泥企業總產能僅相當于法國拉法基集團一家公司的產能,其總產量僅占全國的比重15%。
“在這樣的現狀下,大企業一定要聯手保護好我們這些年來結構調整的結果,盡量避免出現第二個浙江。“雷前治對記者表示。浙江水泥因為盲目擴張,出現了產量嚴重過剩和惡性競爭態勢,水泥價格也隨之走低。
對此,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周海紅認為原因出在監管上,“以往項目審批過程中,部分歸屬發改委,部分歸屬經貿委。“
對此,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建材處處長呂桂新給出了一顆定心丸:“等大部制改革理順之后,相信不會再出現不同部門辦理同一件事,也將避免重復建設。“
浙江浙江三獅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姚季鑫認為,“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必須把重點從產業技術層面的調整轉移到組織結構的調整上來。“
宋志平認為整合的時間不會太長。“我認為二、三年的時間可以基本完成對中小企業的整合。之后便是對大企業的整合。“
事實上,外資對中國水泥市場重組大感興趣。“我們也希望參與重組。“丹麥F。L。Smidth公司總裁Peter表示出極大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