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當前,無人可以獨善其身,可境遇各有不同。
雖然面臨海外少部分合作伙伴的撤單,但譚仲明依然對自己執掌的這家央企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譚仲明,是集中于非金屬行業的中材集團的總經理。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譚仲明表示,由于提前預警和準備,公司今年利潤仍然將增長50%,且在手訂單較為充足,公司2010年銷售500億元的目標將提前完成。
面對已經一團糟的國際經濟變局,譚仲明稱,放眼2009年問題也不算太大。
近日,譚仲明參與了國資委組織的一場央企網絡訪談。他談到了中材集團如何進行水泥行業的西北部戰略布局以及怎樣充分準備,從而避開金融危機帶來的重創。
提前預判
中材集團組建于1983年,公司擁有“三大主導產業”——非金屬材料制造業、非金屬材料技術裝備與工程業、非金屬礦業。
譚仲明向記者解釋,三大主業是以技術研發和技術轉換、制造聯系在一起的。“比如,非金屬礦是以天然形式存在,我們把非金屬礦采掘出來以后加工成非金屬材料,廣泛應用于經濟建設。而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又能把我們擁有的這些技術,通過工程服務做成生產線,這當中需要設計、研發成套裝備。”
通過企業組織結構的重組、市場戰略的再造、企業市場模式的調整,中材集團從2004年國際業務訂單幾乎是零,變為了一家國際業務已占集團業務一半的央企。
“年初時,國外次貸危機已發生,當時我們就有預判,所以防范做得比較早;現在而言,中材單個企業所受的影響相對小一些,而整個建材行業還是受到了沖擊。”
譚仲明指出,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今年年內開過三次專門會議預測和提醒了風險。中材集團從2008年1月到年底,也先后召開了4次戰略研討會(每三個月一次),分析預測了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提前采取了措施。
譚仲明表示,公司的主要措施是:第一,加大了收款力度。1~11月,其現金余額大幅上升,是去年同期的2.5倍;其次,提前開拓市場,今后兩年的合同量已基本滿足;第三,及時調整了投資項目,對計劃投資項目有擴、有保、有壓,保存了實力,避免了損失,增加了收益;而且還加快發展市場前景好的節能減排、新能源產業;并且加強內部管理,降低成本等。
“應該說,我們很幸運,公司較早地分析預測了風險。”
新材料產業受影響 遠小于傳統產業
談起水泥,這位從水泥工廠摸爬滾打多年的央企總經理更為感慨。
譚仲明說,現在基礎行業因為資金流動性不足,投資不熱,造成對鋼鐵、水泥這樣的建筑材料需求下滑。“有些省份從三四季度到現在已出現虧損。而我們非常注意這樣的分析和研究,提前在產業布局上做了很好的分析,所以我們的水泥產業一直以西部布局為主。而今年恰恰在東部是最困難的,西部的新疆、寧夏水泥價格卻在飆升。”
在新疆市場,中材集團占有率約50%,在價格較高的寧夏,占有率又達到60%,這種并購發展中的產業布局已體現出一定的優勢。
譚仲明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新疆水泥一度達到過每噸600多元,而煤炭只有每噸100多元,但東部煤炭每噸1000多元,而水泥卻是每噸200多元。“這種差異非常大,東部和西部還是不一樣。 我們有計劃加快在新疆、寧夏及其他西北省份的發展,提高市場占有率,目前正在加緊實施。”
而就四川的水泥發展,譚仲明仍在觀察之中。
“在汶川地震發生后不久,即5月16日,我就到達了四川,此后又多次到四川組織考察四川水泥市場短期供求情況,并對省內已確定的水泥投資總量及中長期供求關系做過詳細的分析研究。不過還沒有作出投資四川水泥的決定。”
譚仲明表示,中材在靠近四川的漢中地區有一條水泥生產線,目前大量供應四川地區,運行良好,效益很高。“該廠正在建設另外的一條新生產線。中材集團在四川現有的其他企業(如成都建材設計院)幸運在地震中沒有遭到損失,一直運行健康、效益很好,他們承擔了大量的水泥生產線建設技術裝備和工程服務的項目。”
“據我們觀察和預測,新材料產業受影響遠遠小于傳統產業。特別在新材料中很熱的一些,如新能源、節能減排等產業,這都是國家提倡的,受影響就更小。”在制定2009年經營目標時,譚仲明和其他管理層發現,例如風力發電、光伏太陽能發電產業關鍵材料等行業,一直供不應求。“我們與國際競爭對手一直具有比較優勢。”
與眾不同的是,中材集團11月利潤仍然在增長。會計年度還沒有結束,根據預統計,中材集團2008年利潤水平仍然大幅上升,集團利潤會增加50%以上。
譚仲明說,目前來看,2009年問題還是不大。中央出臺的擴大內需措施中,基建投資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2009年上半年萬億資金的拉動效果還不會充分顯現。“原有項目仍然會繼續做,新項目進入到前期階段,我們寄希望于下半年甚至到2010年就會比較明顯。”
仍存撤單風險
經濟危機的一個影響,就是企業訂單注定不會風調雨順。最近,中材集團子公司中材國際遭遇了一次撤單。尼日利亞公司的十多條水泥生產線合同發生了變更,這導致中材國際的32.54億美元大單縮水至不到8億美元。
對于海外項目的撤單,譚仲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確實少部分國外業務出現了延緩。“中材國際Dangote項目業主將原合同中的部分生產線建設延后了執行時間,為此他們已經作出了經濟補償。在經濟危機情況下,少部分國外業主出現變化是意料之中的。即使是在正常年份合同變更也會有。但中材國際在手的合同仍然很充足,能夠保證未來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而且,中材國際也有一個較好的防范國際風險的體系。”
業主撤單的風險依然存在。“我們提前做了很多工作,特別分析了當前的資金情況,現金比較充足。但我們也需要看到另一個方面。”
譚仲明說,前段時期水泥工程建設市場太熱,造成能力較差的公司都來分這塊蛋糕,未必是一件好事。“適度冷一下,對大型的、專業能力強的公司是一個長期利好。”
海外資產的低廉,已讓不少企業蠢蠢欲動。已有過豐富國內并購經驗的中材集團,是否會在此時選擇出手呢?
譚仲明用了“不可盲目行事”六個字來形容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收購這類資產或者股權,首先看它是否與我們現有業務存在優勢互補;其次是價值判斷。假如我們已深入調研過對方公司,掌握了其投入回報、投入產出能達到何種目標,如有好機會,不會輕易放棄。2006年起,當時是有一些高價收購行動在國內出現,我相信目前已經或正在回歸理性。所幸中材集團沒有加入高價收購行動。”
對于并購企業如何融合到集團,并有條不紊推進管理這一問題,譚仲明說,企業始終堅持著“投資三原則”,且成效顯著:第一,要堅持發展主業;第二,對投資發展的項目和并購的企業,要有絕對控制力;第三,對并購企業和發展項目做到人員到位、制度到位、管理到位。
雖然面臨海外少部分合作伙伴的撤單,但譚仲明依然對自己執掌的這家央企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譚仲明,是集中于非金屬行業的中材集團的總經理。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譚仲明表示,由于提前預警和準備,公司今年利潤仍然將增長50%,且在手訂單較為充足,公司2010年銷售500億元的目標將提前完成。
面對已經一團糟的國際經濟變局,譚仲明稱,放眼2009年問題也不算太大。
近日,譚仲明參與了國資委組織的一場央企網絡訪談。他談到了中材集團如何進行水泥行業的西北部戰略布局以及怎樣充分準備,從而避開金融危機帶來的重創。
提前預判
中材集團組建于1983年,公司擁有“三大主導產業”——非金屬材料制造業、非金屬材料技術裝備與工程業、非金屬礦業。
譚仲明向記者解釋,三大主業是以技術研發和技術轉換、制造聯系在一起的。“比如,非金屬礦是以天然形式存在,我們把非金屬礦采掘出來以后加工成非金屬材料,廣泛應用于經濟建設。而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又能把我們擁有的這些技術,通過工程服務做成生產線,這當中需要設計、研發成套裝備。”
通過企業組織結構的重組、市場戰略的再造、企業市場模式的調整,中材集團從2004年國際業務訂單幾乎是零,變為了一家國際業務已占集團業務一半的央企。
“年初時,國外次貸危機已發生,當時我們就有預判,所以防范做得比較早;現在而言,中材單個企業所受的影響相對小一些,而整個建材行業還是受到了沖擊。”
譚仲明指出,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今年年內開過三次專門會議預測和提醒了風險。中材集團從2008年1月到年底,也先后召開了4次戰略研討會(每三個月一次),分析預測了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提前采取了措施。
譚仲明表示,公司的主要措施是:第一,加大了收款力度。1~11月,其現金余額大幅上升,是去年同期的2.5倍;其次,提前開拓市場,今后兩年的合同量已基本滿足;第三,及時調整了投資項目,對計劃投資項目有擴、有保、有壓,保存了實力,避免了損失,增加了收益;而且還加快發展市場前景好的節能減排、新能源產業;并且加強內部管理,降低成本等。
“應該說,我們很幸運,公司較早地分析預測了風險。”
新材料產業受影響 遠小于傳統產業
談起水泥,這位從水泥工廠摸爬滾打多年的央企總經理更為感慨。
譚仲明說,現在基礎行業因為資金流動性不足,投資不熱,造成對鋼鐵、水泥這樣的建筑材料需求下滑。“有些省份從三四季度到現在已出現虧損。而我們非常注意這樣的分析和研究,提前在產業布局上做了很好的分析,所以我們的水泥產業一直以西部布局為主。而今年恰恰在東部是最困難的,西部的新疆、寧夏水泥價格卻在飆升。”
在新疆市場,中材集團占有率約50%,在價格較高的寧夏,占有率又達到60%,這種并購發展中的產業布局已體現出一定的優勢。
譚仲明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新疆水泥一度達到過每噸600多元,而煤炭只有每噸100多元,但東部煤炭每噸1000多元,而水泥卻是每噸200多元。“這種差異非常大,東部和西部還是不一樣。 我們有計劃加快在新疆、寧夏及其他西北省份的發展,提高市場占有率,目前正在加緊實施。”
而就四川的水泥發展,譚仲明仍在觀察之中。
“在汶川地震發生后不久,即5月16日,我就到達了四川,此后又多次到四川組織考察四川水泥市場短期供求情況,并對省內已確定的水泥投資總量及中長期供求關系做過詳細的分析研究。不過還沒有作出投資四川水泥的決定。”
譚仲明表示,中材在靠近四川的漢中地區有一條水泥生產線,目前大量供應四川地區,運行良好,效益很高。“該廠正在建設另外的一條新生產線。中材集團在四川現有的其他企業(如成都建材設計院)幸運在地震中沒有遭到損失,一直運行健康、效益很好,他們承擔了大量的水泥生產線建設技術裝備和工程服務的項目。”
“據我們觀察和預測,新材料產業受影響遠遠小于傳統產業。特別在新材料中很熱的一些,如新能源、節能減排等產業,這都是國家提倡的,受影響就更小。”在制定2009年經營目標時,譚仲明和其他管理層發現,例如風力發電、光伏太陽能發電產業關鍵材料等行業,一直供不應求。“我們與國際競爭對手一直具有比較優勢。”
與眾不同的是,中材集團11月利潤仍然在增長。會計年度還沒有結束,根據預統計,中材集團2008年利潤水平仍然大幅上升,集團利潤會增加50%以上。
譚仲明說,目前來看,2009年問題還是不大。中央出臺的擴大內需措施中,基建投資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2009年上半年萬億資金的拉動效果還不會充分顯現。“原有項目仍然會繼續做,新項目進入到前期階段,我們寄希望于下半年甚至到2010年就會比較明顯。”
仍存撤單風險
經濟危機的一個影響,就是企業訂單注定不會風調雨順。最近,中材集團子公司中材國際遭遇了一次撤單。尼日利亞公司的十多條水泥生產線合同發生了變更,這導致中材國際的32.54億美元大單縮水至不到8億美元。
對于海外項目的撤單,譚仲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確實少部分國外業務出現了延緩。“中材國際Dangote項目業主將原合同中的部分生產線建設延后了執行時間,為此他們已經作出了經濟補償。在經濟危機情況下,少部分國外業主出現變化是意料之中的。即使是在正常年份合同變更也會有。但中材國際在手的合同仍然很充足,能夠保證未來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而且,中材國際也有一個較好的防范國際風險的體系。”
業主撤單的風險依然存在。“我們提前做了很多工作,特別分析了當前的資金情況,現金比較充足。但我們也需要看到另一個方面。”
譚仲明說,前段時期水泥工程建設市場太熱,造成能力較差的公司都來分這塊蛋糕,未必是一件好事。“適度冷一下,對大型的、專業能力強的公司是一個長期利好。”
海外資產的低廉,已讓不少企業蠢蠢欲動。已有過豐富國內并購經驗的中材集團,是否會在此時選擇出手呢?
譚仲明用了“不可盲目行事”六個字來形容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收購這類資產或者股權,首先看它是否與我們現有業務存在優勢互補;其次是價值判斷。假如我們已深入調研過對方公司,掌握了其投入回報、投入產出能達到何種目標,如有好機會,不會輕易放棄。2006年起,當時是有一些高價收購行動在國內出現,我相信目前已經或正在回歸理性。所幸中材集團沒有加入高價收購行動。”
對于并購企業如何融合到集團,并有條不紊推進管理這一問題,譚仲明說,企業始終堅持著“投資三原則”,且成效顯著:第一,要堅持發展主業;第二,對投資發展的項目和并購的企業,要有絕對控制力;第三,對并購企業和發展項目做到人員到位、制度到位、管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