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就距離那個混凝土場不到300米的距離,經常會有粉塵飛過來,讓我們一家人不堪其擾。”日前,家住萬寧市東澳鎮鳳嶺村的葉女士向記者反映,在她家西南方有一家混凝土攪拌站,每逢工作時間,飄灑的粉塵就會吹進家里,造成了一家人的生活困擾。針對葉女士所反映的問題,5月16日,記者前往實地了解相關情況。
5月17日,永基混凝土攪拌站,運輸車經過清洗才能出場區。
現場工人灑水減輕揚塵
走進這家屬于萬寧永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攪拌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生產區。8個10余米高的原料罐矗立著,中間有一個10多平方米大小的操作間。在工人的操作下,石子和粗砂通過傳送帶進入原料罐,再加入水等原料進行攪拌,攪拌好的混凝土則通過兩個出口灌入混凝土運輸車里。
在生產區北側,還有一片堆放著粗砂、細砂及石子等原材料的儲料場。東側則種植著松樹,并砌起了近兩米高的圍墻,墻上安裝了防塵紗網。
爆料人葉女士的家就在這家混凝土攪拌站的東北方向。
但是記者在現場看到,在生產的同時,攪拌站安排了工人在一旁灑水,現場粉塵并不多,也未出現四處飄灑飛舞的情況。
廠家采取多項措施降低影響
據永基混凝土攪拌站辦公室主任潘國珍介紹,這家混凝土攪拌站的前身是一家鈦礦廠。
30多年前,萬寧神州半島110余名被征地的農民自籌資金創辦了鈦礦廠,后來鈦礦停產,在萬寧市政府的支持下,鈦礦廠投入2000萬余元轉型創辦了萬寧永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攪拌站日產量可達1000立方米。目前,這些失地農民還在混凝土攪拌站里承擔著保潔、保安、操作員、司機等工作,領取工資。
針對葉女士反映的情況,潘國珍回應:“砂石產生的灰塵不同于工業粉塵,最佳控制揚塵的方法就是灑水壓抑。”他表示,公司不斷地對場內的降噪降塵設施進行改進。
首先是不斷加高儲料場的防粉塵墻,并在墻外種植了松樹等,避免粉塵直接飛入到附近居民家里。其次,安排工人隨時在生產區灑水,降低粉塵漂浮,每輛運輸車出廠前還有工人對其專門進行清洗,避免泥水帶出。最后,場內的污水也進行了循環利用,為避免噪音擾民,工廠盡量避開居民休息時間施工。
“當時我們辦鈦礦廠的時候,附近沒有人住。”潘國珍告訴記者,幾年前,鈦礦廠附近才搬來了幾戶居民,后來公司獲得了相關資質,在鈦礦廠原址上建起了混凝土攪拌站。目前這家公司的營業執照、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環評、環保等相關證照手續都十分齊全。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東澳鎮黨委委員蔡為潤的證實。
部門已加強整改并將繼續監督
那么,這家混凝土攪拌站的環境是否達標?
采訪過程中,萬寧市生態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王旭躍告訴記者,永基混凝土攪拌站于2014年6月獲得原萬寧市國土環境資源局發布的《關于批復東澳鎮東澳坡商品混凝土攪拌站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函》;2016年12月20日,該項目落實了環評批復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并通過萬寧市生態環境保護局發布的《關于東澳鎮東澳坡商品混凝土攪拌站項目竣工環保驗收意見的函》。這家混凝土攪拌站目前各項環評指標均為合格。
王旭躍表示,在攪拌站東北側居住著幾戶居民,其中有一戶對攪拌站進行過2次投訴,最近的一次是一周前。
當時接到投訴后,監察大隊執法人員立即趕往現場進行了處理,并要求攪拌站加強管理,加固和增高原堆料場北側圍墻的防塵紗網,避免粉塵影響附近居民生產、生活;采用高壓噴頭及時灑水,防止原料堆場粉塵飛揚;配料車間改進成全封閉作業方式;做好廢水的循環利用工作;按照作息規定時間生產作業,避免影響居民作息。
現在,攪拌站已按照相關意見進行整改。王旭躍則表示,將對攪拌站的整改情況繼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