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日從云南省工信委了解到,去年以來,云南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嚴禁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有序調節供給能力,促進兼并重組和技術提升,水泥行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成效明顯。
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完善。2016年,通過停止未開展產能置換項目建設、加快“去產能”步伐、加大規范準入管理、通報資源能源消耗情況、實施懲罰性電價等“倒逼”性政策措施,嚴控新增水泥熟料產能。云南全省水泥熟料總產能8583萬噸,控制在8600萬噸目標以內。與此同時,全省水泥行業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逐步提升,產業布局漸趨合理。
綠色生產持續推進。目前,全省已有73戶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生產企業配套安裝了余熱發電裝置,裝機總容量達到446兆瓦。有87戶企業配套安裝煙氣通脫硝裝置。全行業5項能耗指標均在《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的標準以內。全省有2家企業率先建成投產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裝置,對綠色生態和低碳水泥生產起到良好示范效應。
產量效益顯著提升。受“588”工程需求拉動,去年,全省水泥產量10963萬噸,凈增1658萬噸,增長17.8%,較全國增速高15.3個百分點。水泥熟料產量7520萬噸,凈增1260萬噸,增長20.1%。水泥熟料產能發揮率達到87.6%,較全國產能發揮率高19.5個百分點。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9億元,增長17.2%。實現利潤20.5億元,同2015年相比增長12.8倍,單位水泥平均每噸獲利18.7元,經濟效益明顯好轉。通過對全省147戶水泥生產企業、175個批次水泥產品進行抽樣檢查,企業產品合格率達98.6%,發展質量逐步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