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日前獲西安市政府批復,《方案》明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近、中、遠期目標,提出“十三五”期間,西安全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將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區將達到目標要求。
今年,西安將高新區、常寧新區、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和洪慶新城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2017年,全市各區將選取各自試點項目,重點選擇有條件的住宅小區和綠地廣場、市政道路、城市水系等城市公建項目開展試點工程建設。2018年末,試點區域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0%;城市內河防洪標準達到自排50年一遇、抽排雨洪同期20年一遇。2018年年底,海綿城市建設在全市全面展開。
根據《方案》要求,西安市將結合“十三五”規劃建立海綿城市項目庫,編制海綿城市年度建設任務并將其納入年度城建計劃,建設海綿型建筑、小區、公園和綠地廣場等項目,全面推廣和應用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建設模式,完善海綿城市建設。
同時,將重點考慮雨水蓄集,在城市各層級水系統、園林綠化、道路交通、排水防澇等專項規劃中落實海綿城市建設。
據介紹,西安建設海綿城市主要是通過建設海綿型道路、管網,逐步改變雨水快排、直排的傳統做法,優化排水調蓄管網建設,增強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在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停車場等場所推廣使用透水鋪裝和透水路面,因地制宜推行道路雨水的收集、凈化和利用,減輕對市政排水系統的壓力。
通過建設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等措施,增強公園和綠地系統的城市海綿體功能,消納自身雨水,并為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加強對城市坑塘、河湖、濕地等水體自然形態的保護和恢復,禁止填湖造地、截彎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壞水生態環境的建設行為。推行廣場雨水的收集、凈化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