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為實現我區經濟結構調整卸包袱、騰空間,已時不我待。”1月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原材料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寧夏煤炭、鐵合金、電石、水泥、焦炭、鋼鐵行業的產能分別為1.2億噸、380萬噸、500萬噸、2700萬噸、1200萬噸和640萬噸。隨著煤炭市場持續低迷,2015年寧夏煤炭庫存達到近1000萬噸,成為產能過剩行業的“新成員”。
寧夏明確規定,各級主管部門不再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安排財政資金用于鋼鐵、水泥、電解鋁等新增產能項目,各有關部門和機構不得辦理土地供應、環評、能評、安評審批和新增支持等相關業務;各地級市政府對2013年底前批準建設的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凡未開工建設的,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對已經獲得備案的電石、鐵合金項目,沒有開工的一律停止建設。
2013年至2015年,寧夏先后淘汰了寧夏博利特殊合金廠、寧夏英力特河濱冶金有限公司、青銅峽市利源工貿有限公司、石嘴山市恒通偉業冶金有限公司等16家鐵合金企業的29臺礦熱爐,淘汰產能32.68萬噸。
“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停止對那些無望恢復生氣、靠銀行貸款或政府資金為生、不產生經濟效益的‘僵尸企業’輸血,從而化解產能過剩。”原材料處負責人說,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是實現寧夏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也是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
今明兩年,寧夏將按照《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結合寧夏煤炭、鐵合金、電石、水泥、焦炭、鋼鐵等行業特點,清出一批產能過剩的“僵尸企業”。預計到2017年,寧夏鋼鐵、水泥、電解鋁、焦炭、鐵合金、電石六大行業,將在目前產能基礎上減少500萬噸,產能利用率將從50%提高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