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針對重點項目建設用砂緊缺的問題,福州市發改委、重點辦牽頭水利、國土等部門,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拓展供砂渠道,著力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砂需求。
一是強化閩江河砂科學調度。根據楊益民市長去年底研究非法采砂治理的會議精神,本著“有限指標保重點”的原則,該市重點辦會同兩家國有供砂企業對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產業和民生保障等省、市重大項目年度用砂需求進一步梳理,逐月細化供砂計劃,予以重點保障。今年以來,兩家國有供砂公司共供應福清核電、福平鐵路、軌道交通、申遠聚酰胺等18個省、市重大項目閩江河砂指標41.5萬方,占全市指標的64%,全力保障“重中之重”項目建設用砂。此外,還向臺江萬寶商圈地下空間人防工程、環南臺島濱江休閑路等47個重點項目供砂23.8萬方。
二是積極開展外來砂調運工作。為拓展福州市重點項目建設用砂新來源,彌補重點項目建設用砂缺口問題,今年來,該市重點辦牽頭市水利局、城鄉建總、交建集團等單位就服務保障河砂外調問題進行了多次研究探討。經報請市政府同意,在閩侯方莊等地設立了5個外來砂中轉點,并建立了外來砂臨時存放、轉運銷售、質量檢測等服務保障工作機制。自今年6月底中轉點正式運營以來,目前已從湖南、廣西及本省南平等地調運河砂近7萬方,有效緩解了重點項目建設用砂緊缺問題。與此同時,牽頭市水利局、國土局、城管委,就建筑渣土加工篩選砂石供應重點項目問題進行了研究,有望近期正式實施。
三是加快推動機制砂推廣應用工作。自今年4月28日市政府正式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推廣機制砂生產應用的通知》以來,福州市重點辦、機制砂辦進一步加大機制砂政策宣傳力度,在推動現有建筑用石料礦山轉型生產機制砂的同時,會同國土部門組織各有關縣(市)區加快機制砂礦山前期報批工作,力爭盡快形成規模生產能力,建立重點項目建設用砂長效保障機制。目前,現有石料礦山轉型生產已初見成效,據初步統計,閩侯、永泰、連江、福清、長樂等縣(市)有小規模機制砂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約200萬方。其中,閩侯唐舉石料礦區年生產能力可達60萬方。機制砂礦山前期報批取得新進展,晉安莫垅里、依建2個礦區前期報批工作已基本完成,永泰塘前牛頂山礦區正在編制采礦權招拍掛方案,爭取第三季度掛牌出讓。羅源前洋、連江敖江雙溪等12個礦區已完成礦業權設置方案審批,正抓緊開展地質報告編制、林地預審、安全預評估等前期報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