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是中國經濟發展之“殤”,也是困擾了水泥等行業多年的“頑疾”。水泥行業可以說在化解產能過剩和環保的道路上顯得更為積極一些,盡全力使行業的腳步在“十二五”收官之年跟上“新常態”,促使行業在經濟大環境有所轉變之時還不至于像其他過剩行業慌亂無措。相反,對行業來說,經濟發展“慢一點”激發了市場活力,給業內“強者”帶來了更多的優勢展現機會,同時也體現出了大企業“溫和”的一面。
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四萬億”的投資盛宴使水泥行業“營養”攝取過多導致“肥胖”,走上了“減肥”的道路,但仍難抵御“營養過?!苯o行業“減重”帶來的困難。
面對產能過剩下的諸多困難和挑戰,水泥行業沒有消極對待,而是以積極的態度“應戰”。同時,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釋放了行業的正能量,也使中國水泥協會站在行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上開展的系列工作取得了進展,并得到了發改委、工信部等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絕對認可和全力支持,凸顯了行業走向成熟的一面。
行業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形象:2014年,需求“營養”開始大幅減少,行業也開始馬不停蹄得在如何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探索和行動,轟動全國的“錯峰生產”為行業贏得了“掌聲”,社會各界對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的關注和認可也提升了行業成為朝陽產業的信心,也讓人們驚喜的發現,“垃圾圍城”不是不可以破解,扭轉了行業在人們心中的污染形象。
效益:數據水泥網“2014年水泥行業利潤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水泥行業實現銷售收入9792.11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0.92%。水泥行業利潤實現780億元,同比增長1.4%。利潤率7.97%。利潤率在產能過剩行業的主要工業行業(煤炭5.9%、鋼鐵0.85%、有色3.3%、玻璃5%)中,為最好水平。總體而言,水泥行業效益2014年略好于2013年。
淘汰: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標任務完成情況中顯示:2014年計劃淘汰水泥產能4200萬噸,實際淘汰8100萬噸,完成比率192.9%。
整合:根據資料顯示,2014年水泥行業并購案例發生了32起,尤以年底表現得最為活躍,集中爆發了6起。在行業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下,企業領袖們以把握大局的思維思考如何破解行業發展中的問題,大企業間由過去的市場“拼殺”式的競爭模式轉變為“抱團取暖”的競合模式。
2015年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個月,“霧霾”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去年兩會讓人們對霧霾有了初步認識和了解,而今年兩會則突出了對“治霾”的關注和熱議,充滿了春天的希望。人們對“藍天”的渴望也鞭策和鼓舞著水泥行業在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上有更大的突破和進展,在環保的道路上踐行2015“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