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的中國水泥廠有限公司為了偷排超標污染物對監測設備做手腳,擅自篡改監測數據。近日,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這起環境違法案件詳細情況。
目前,企業被處以20萬元罰款,相關環保責任人被行政拘留。這是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南京市首次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環保責任人進行行政拘留。
市民舉報
發現“數據不對勁”
2014年7月30日,有市民通過“12345”政府服務熱線舉報中國水泥廠有限公司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接到舉報當天,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就會同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前往企業取證調查。
據了解,中國水泥廠有限公司現有3條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實際產能大約為12000噸/日。執法人員先在南京市環保局在線監測平臺上調取數據查看,結果顯示,中國水泥廠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數據都符合標準,并無異常。
在現場調查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企業廢氣排放口的分析儀顯示排放數據超標數倍,但工控機的傳輸數據卻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據南京市環境應急監控中心工作人員李海民介紹,分析儀安裝在工廠煙囪附近,對污染物直接進行采樣和分析,顯示企業的真實排放情況。這些數據通過模擬信號傳輸到工控機,再通過GPRS的方式傳輸到環保部門的在線監測平臺,若前后數據不一致,通常是因為企業對監測設備做了手腳。
協同檢查
找出造假“貓膩”
2014年7月31日,南京市環保部門主動和公安部門聯系,對中國水泥廠有限公司1、2、3號水泥窯進行了突擊檢查。在廠區一間泵房里,一個帶鎖的抽屜引起了執法人員的注意,連接分析儀和工控機的數據線被接進了抽屜,打開抽屜,里面藏著一個可調控電阻器。檢查發現,企業在1、2、3號水泥窯窯尾自動監測設施上都分別加裝了這種電阻器。
檢查人員發現,電阻器里面設了兩個開關,一個控制二氧化硫,一個控制氮氧化物,下面有兩個旋鈕,通過旋轉旋鈕,上傳給在線監測平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監測數據可以隨意調節,最低可以降到零。
現場監測顯示,企業2號水泥窯窯尾傳輸到監測平臺上的二氧化硫排放數據為23.37毫克/升,實際排放濃度則達到210毫克/升(排放標準為200毫克/升);氮氧化物監測平臺上的數據為300毫克/升,實際排放濃度則達到881毫克/升(排放標準為800毫克/升)。
近日,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對這家企業處以20萬元行政罰款,并要求其補繳排污費260余萬元。同時,企業相關環保責任人楊某因篡改、偽造監測數據,被行政拘留5天。據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南京市第一起行政拘留企業環保責任人的環境違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