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帶一路”成我國建材業、建筑部品、建筑裝飾企業的關鍵詞。據記者了解,在已經亮相的2015年企業發展規劃或工作計劃里,遠大住工、三一重工、東方雨虹、金螳螂、富思特、建華管樁等龍頭企業紛紛將“一帶一路”作為重點發展的坐標或投資路線圖。
總理再提“中國制造”
顯然這與一些國家部委近日召開的一系列工作會議有關。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說,2015年,要圍繞實施“一帶一路”等戰略,研究制定相關發展規劃和產業指導目錄,適時啟動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園區建設,抓好綠色建材、高性能鋼筋的推廣,更加注重釋放內需潛力。有關人士認為,明年,綠色建材、綠色部品、高端智能建筑設備等產業,將成為取代鋼鐵、水泥等落后產能的優先發展產業。
1月7日,李克強總理在廣東電力設計院考察時,再提“中國制造”和“中國標準”要“走出去”。他希望推動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國裝備到國際市場參與競爭,促進產能合作,實現出口升級、產業升級。
不光是產業政策的密集發布,1月4日,工信部、中國進出口銀行聯合發布了加大對重大技術裝備融資支持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要創新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多元化和個性化的融資服務,支持產品出口及企業“走出去”。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一位專家認為,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對外經濟形勢出現重大轉變。依靠拼優惠、拼資源的“三來一補”加工貿易模式已經不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告別產能過剩的舊常態迫在眉睫。同時,全球投資格局也開始新的調整,如亞歐國家在基礎設施領域有著巨大的投資需求,亟待激發域內發展活力和合作潛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帶一路”戰略應運而生。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預計,2014年至2020年,中國累計向國外提供的商機將達17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將突破1.2萬億美元,將為世界其他國家貢獻7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將達27%。在這組數據背后,基建、建筑業、建材業、裝備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的作用不可低估。
為此,國家相關部委在歲末年初的工作會議上,紛紛表示要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說,要落實“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抓住沿線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啟動一批條件成熟的港口、鐵路、能源資源開發等戰略性合作項目,提升陸路、海路通達水平。
成品住宅出口有前景
相關的行業協會也對依托“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給予重點關注。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認為,現在有很多房地產企業、建筑業企業開始走向海外發展,像綠地、萬科,每年的海外項目越來越多,中國的成品住宅在國外也有一定市場,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新建材、遠大住工都實現了產品和技術出口。今后,誰掌握了標準規范,誰就掌握了國際競爭的話語權、主動權。希望更多企業實現從輸出產品到輸出技術,再到輸出標準的跨越。
據了解,中國房地產業協會近日與人民網聯合舉辦首屆中國地產全球化暨海外投資高峰論壇,分析海外市場,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有需求的會員和企業赴海外投資提供服務。
專家認為,目前“一帶一路”國家占中國對外投資的比重只有13%,若假設未來十年內,該比重提升至30%,則預計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未來十年總投資規模有望達1.6萬億美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認為,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可以為絲路國家提供各種住宅的建設和家用配套商品,以及住宅產業化技術和先進的建筑部品部件。而作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投資海外的實力也在提高,能夠與急需資金的國家共同把握合作發展機會。
也有專家認為,中國企業沿著“一帶一路”的愿景發展下去,是雙贏的格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企業可以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獲得更大發展空間,而沿線國家也能夠更好地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這其中包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園區和產業投資合作、貿易及成套設備出口等領域。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前階段的重點。相關企業一定要牢牢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王軍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