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幾個工程,探討了鋼骨混凝土梁的設計、計算方法及構造措施,可供設計人員參考。
關鍵詞:鋼骨混凝土梁,鋼骨截面形式,鋼骨含鋼率
鋼骨混凝土 (SRC)結構是鋼 —— 混凝土組合結構的一種主要形式,由于其承載能力高、剛度大及抗震性能好等優點,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大跨結構和地震區的高層建筑以及超高層建筑。 SRC結構比鋼結構可節省大量鋼材,增大截面剛度,克服了鋼結構耐火性、耐久性差及易屈曲失穩等缺點,使鋼材的性能得以充分發揮,采用SRC結構,一般可比純鋼結構節約鋼材50%以上。與普通鋼筋混凝土(RC)結構相比,型鋼混凝土結構中的配鋼率可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配鋼率要大很多,因此可以在有限的截面面積中配置較多的鋼材,所以型鋼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可以高于同樣外形的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一倍以上,從而可以減小構件的截面積,避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肥梁胖柱現象,增加建筑結構的使用面積和空間,減少建筑的造價,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鋼骨混凝土結構在施工上,鋼骨架可作為施工的自承重體系,獲得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由于SRC結構整體性強,延性性能好等優點,能大大改善鋼筋混凝土受剪破壞的脆性性質,使結構抗震性能得到明顯的改善。
本文僅對鋼骨混凝土梁的設計作一初淺的探討。
1、鋼骨混凝土結構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目前國內外對鋼骨混凝土梁的計算方法有許多種,我國冶金部行業標準(鋼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 YB 9082-97)主要沿用日本和前蘇聯的方法,即將鋼部件等效成混凝土,再將混凝土彈性模量折減,未考慮混凝土的塑性影響,再用力學方法將梁中鋼骨部分的受彎承載力和梁中鋼筋混凝土部分的受彎承載力簡單疊加得鋼骨梁的受彎承載力。在鋼骨混凝土梁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如下:
1.1 、鋼骨的含鋼率:
關于鋼骨混凝土構件的最小和最大含鋼率,目前沒有統一的認識,但當鋼骨含鋼率小于 2% 時,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構件,而沒有必要采用鋼骨混凝土構件。當鋼骨含鋼率太大時,鋼骨與混凝土不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混凝土的作用不能完全發揮,且混凝土澆注施工有困難。因此,在冶金部行業標準《鋼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 YB9082-97 中將鋼骨含鋼率定為 2% ~ 15% 。一般說來,較為合理的含鋼率為 5% ~ 8% 。另在建設部行業標準《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 JGJ138-2001 中定為 4% ~ 10% 。
1.2 、鋼骨的寬厚比:
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 6mm ,一般為翼緣板 20mm 以上,腹板 16mm 以上,但當鋼板厚度大于 36mm 時,鋼材的厚度方向的斷面收縮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厚度方向性能鋼板》 GB5313 中的 Z15 級的規定。這是因為厚度較大的鋼板在軋制過程中存在各向異性,由于在焊縫附近常形成約束,焊接時容易引起層狀撕裂,焊接質量不易保證。鋼骨的寬厚比應滿足規范的要求。
1.3 、桁架式鋼骨梁的計算及構造:
梁的受彎承載力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的有關公式計算,計算中可將上、下弦型鋼考慮為縱向鋼筋;斜腹桿承載力的豎向分力可作受剪箍筋考慮。鋼桁架一般采用華倫式(見附圖四)。鋼桁架中的壓桿的長細比宜小于120。
1.4 、鋼骨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根據規范規定,對鋼骨柱,混凝土最小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 150mm ,對鋼骨梁則不宜小于 100mm 。
1 .5 、鋼骨混凝土梁的截面:截面高一般取跨度的 1/15 ~ 20進行試算,通過撓度計算控制梁高。截面寬度不宜小于300mm。
1 .6 、要重視鋼骨混凝土梁與鋼筋混凝土柱在構造連接上的配合協調問題。如柱縱筋可能須在梁翼緣上穿孔。梁柱節點處柱箍筋要穿鋼梁腹板。
2、鋼骨的制作與構造措施
2.1 、鋼骨的制作
鋼骨的制作必須采用機械加工,并宜由鋼結構制作廠家承擔。型鋼的切割、焊接、運輸、吊裝、探傷檢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05 、《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 JGJ81 、《鋼結構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GB50221 的規定,鋼材、焊接材料、螺栓等應有質量證明書,質量應符合國家有關規范的規定。焊接前應將構件焊接面除油、除銹,焊工應持證上崗。施工中應確保施工現場型鋼柱拼接和梁柱節點連接的焊接質量,型鋼鋼板的制孔,應采用工廠車床制孔,嚴禁現場用氧氣切割開孔,在鋼骨制作完成后,建設單位不可隨意變更,以免引起孔位改變造成施工困難。
2.2 、鋼骨混凝土中設置抗剪拴釘的要求
鋼骨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顯著區別之一是型鋼與混凝土的粘結力遠遠小于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根據國內外的試驗,大約只相當于光面鋼筋粘結力的 45% 。因此,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認為鋼筋與混凝土是共同工作的,直至構件破壞。而在鋼骨混凝土中,由于粘結滑移的存在,將影響到構件的破壞形態、計算假定、構件承載能力及剛度、裂縫。通常可用兩種方法解決,一是在構件上另設剪切連接件 ( 栓釘 ) ,并按照計算確定其數量,即滑移面上的剪力全由剪切連接件承擔,稱為完全剪力連接。這樣可以認為型鋼與混凝土完全共同工作。另一種方法是在計算中考慮粘結滑移對承載力的影響,同時在型鋼的一定部位:如( 1 )柱腳及柱腳向上一層范圍內;( 2 )與框架梁連接的牛腿的上、下翼緣處;( 3 )結構過渡層范圍內的鋼骨翼緣處加設抗剪栓釘作為構造要求。構件中設置的栓釘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園柱頭焊釘》 GB10433 的規定,栓釘直徑一般為 ? 19, 長度不宜小于 4 倍栓釘直徑,間距不宜小于 6 倍栓釘直徑,且不宜大于 200mm 。并采用特制的設釘槍進行焊接,焊接質量應滿足規范要求。
而對于鋼骨混凝土梁,一般不設栓釘。僅對于轉換層大梁或托柱梁等主要承受豎向重力荷載的梁,在梁端鋼梁上翼緣增設栓釘。
2.3、節點構造
框架梁、柱節點核心區是結構受力的關鍵部位,設計時應保證傳力明確,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節點核心區不允許有過大的變形。 在鋼骨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節點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1)鋼骨混凝土梁 — 鋼骨混凝土柱的連接;( 2)鋼骨混凝土梁 — 鋼筋混凝土柱的連接。
規范規定,節點區鋼骨部分的連接構造應與鋼結構的節點連接相一致,在柱鋼骨的鋼牛腿翼緣水平位置處應設置加勁肋,其構造應便于混凝土澆灌,并保證混凝土密實。柱中鋼骨和主筋的布置應為梁中主筋貫穿留出通道,梁中主筋不應穿過鋼骨翼緣,也不得與柱中鋼骨直接焊接,鋼骨腹板部分設置鋼筋貫穿孔時,截面缺損率不宜超過腹板面積的 25% 。
實際鋼骨結構設計中需做以下幾項工作:
(1) 需確定鋼骨柱中每根鋼筋的準確位置;
(2) 根據鋼骨這種型鋼翼緣的寬度確定框架梁的寬度;
(3) 確定框架梁中每根鋼筋的位置;
(4) 根據柱梁鋼筋的位置確定鋼骨穿孔的位置;
(5) 鋼骨中穿鋼筋的孔徑由鋼筋直徑確定,一般比鋼筋直徑大 4 ~ 6mm ;
(6) 鋼骨中縱橫兩方向穿鋼筋孔的位置至少應錯開一個孔徑。
3 、工程實例及經濟性比較:
3.1、桂林國際會展中心工程:(附圖一)
業主要求中部的 7號展廳增設一多功能廳,由于受層高限制,跨度12.5米的梁梁高僅允許梁高900。故設計采用鋼骨混凝土梁,鋼骨部分采用焊接工字鋼,鋼梁高700。為了滿足鋼骨部分的錨固,在梁端處設置了型鋼錨固件。該多功能廳建成使用至今兩年多,鋼骨梁未見任何裂縫及大的撓度。缺點:由于設計過多未考慮施工原因,梁端未設置型鋼短柱,致使鋼骨梁支模時,需等其下支承的鋼筋混凝土柱達到一定強度。另由于沒有型鋼短柱的支承,鋼骨吊裝就位困難。
3.2、廈門正新海燕輪胎有限公司年產135萬條全鋼絲子午胎工程空壓站:(附圖二、三)
業主為了節約場地,將變電所置于空壓站樓面上。本單體采用鋼骨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跨度為18米。鋼骨框架梁斷面為400x1200mm( 鋼骨為焊接鋼梁 250x100x16x24),框架柱斷面為500x700(鋼骨為熱軋H型鋼RH500x300x11x18)。現已建成使用。
3.3、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全鋼子午胎項目鍋爐房:(附圖四)
該鍋爐房為兩臺65t燃煤鍋爐,每個煤斗貯煤85立方。鍋爐間跨度達20.4米。屋面梁采用了空腹桁架式鋼骨混凝土梁。梁斷面為350x2000 ~ 2214mm(鋼骨桁架高1800mm,上下弦桿為焊接鋼梁BH250x200x8x16,腹桿為[16熱軋型鋼,現已建成。
3.4、經濟性比較:以上三個工程,均做過方案比選,所比選方案分別為:
方案1:無粘結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大梁。該方案梁本身截面及用鋼量均不太大即可滿足結構設計要求,但由于僅部分大跨度梁需做成預應力大梁,工程量太少,成本過高,且張拉預應力會使工期拖長。故此方案不宜采用。
方案2:鋼結構。鋼材的抗拉、抗壓、抗剪強度相對來說比較高,同等荷載條件及跨度下,鋼結構構件結構斷面較小、自重較輕。鋼結構構件一般都在工廠里制造、加工,精度高,質量容易保證,工地安裝就位較方便,工期也較短。另外鋼結構用工省,現場比較文明。減少了沙、石、水泥堆放場地,還減少了模板儲運、現場構件預制及鋼筋混凝土結構現澆時的濕作業。該方案可滿足設計要求。但由于鋼結構本身造價較高,且鋼結構的防火性能比較差,必須做防火及防銹處理,再加上是常的維護引用,增加了造價。
方案3:鋼骨混凝土結構。與鋼結構相比,節省鋼材。包裹在鋼骨架外面的鋼筋混凝土,不僅在剛度和強度上發揮作用,還作為鋼骨的保護層,可以取代鋼骨外涂的防銹漆和防火涂料,不僅節省經常性維護費用,而且由于混凝土的蓄熱量較大,從而提高了構件的耐火性。另外鋼骨混凝土結構中的鋼骨,在混凝土未澆注之前即已形成鋼構架,具有相當大的承載力,可用作其上樓層平行施工的模板支架和操作平臺,施工速度僅次于鋼結構而大大優于普通混凝土結構。
通過三方案比選,方案3的鋼骨混凝土結構為最優方案。
4 、結束語:
在不斷總結經驗和加深認識當中,我院在較大跨度梁的設計時采取了鋼骨混凝土結構這一種方法,解決了用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不能解決的難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付諸實施過程中,對包括設計、制作、安裝、混凝土澆筑等四個方面的配合協調,與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將繼續深化總結,為加強我公司結構專業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國家行業標準 . 鋼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 YB9082-97 )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9
[2] 國家行業標準 . 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 JGJ138-2001 )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1
[3] 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標準及解說 日本建筑學會著 原子能出版社
關鍵詞:鋼骨混凝土梁,鋼骨截面形式,鋼骨含鋼率
鋼骨混凝土 (SRC)結構是鋼 —— 混凝土組合結構的一種主要形式,由于其承載能力高、剛度大及抗震性能好等優點,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大跨結構和地震區的高層建筑以及超高層建筑。 SRC結構比鋼結構可節省大量鋼材,增大截面剛度,克服了鋼結構耐火性、耐久性差及易屈曲失穩等缺點,使鋼材的性能得以充分發揮,采用SRC結構,一般可比純鋼結構節約鋼材50%以上。與普通鋼筋混凝土(RC)結構相比,型鋼混凝土結構中的配鋼率可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配鋼率要大很多,因此可以在有限的截面面積中配置較多的鋼材,所以型鋼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可以高于同樣外形的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一倍以上,從而可以減小構件的截面積,避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肥梁胖柱現象,增加建筑結構的使用面積和空間,減少建筑的造價,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鋼骨混凝土結構在施工上,鋼骨架可作為施工的自承重體系,獲得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由于SRC結構整體性強,延性性能好等優點,能大大改善鋼筋混凝土受剪破壞的脆性性質,使結構抗震性能得到明顯的改善。
本文僅對鋼骨混凝土梁的設計作一初淺的探討。
1、鋼骨混凝土結構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目前國內外對鋼骨混凝土梁的計算方法有許多種,我國冶金部行業標準(鋼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 YB 9082-97)主要沿用日本和前蘇聯的方法,即將鋼部件等效成混凝土,再將混凝土彈性模量折減,未考慮混凝土的塑性影響,再用力學方法將梁中鋼骨部分的受彎承載力和梁中鋼筋混凝土部分的受彎承載力簡單疊加得鋼骨梁的受彎承載力。在鋼骨混凝土梁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如下:
1.1 、鋼骨的含鋼率:
關于鋼骨混凝土構件的最小和最大含鋼率,目前沒有統一的認識,但當鋼骨含鋼率小于 2% 時,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構件,而沒有必要采用鋼骨混凝土構件。當鋼骨含鋼率太大時,鋼骨與混凝土不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混凝土的作用不能完全發揮,且混凝土澆注施工有困難。因此,在冶金部行業標準《鋼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 YB9082-97 中將鋼骨含鋼率定為 2% ~ 15% 。一般說來,較為合理的含鋼率為 5% ~ 8% 。另在建設部行業標準《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 JGJ138-2001 中定為 4% ~ 10% 。
1.2 、鋼骨的寬厚比:
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 6mm ,一般為翼緣板 20mm 以上,腹板 16mm 以上,但當鋼板厚度大于 36mm 時,鋼材的厚度方向的斷面收縮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厚度方向性能鋼板》 GB5313 中的 Z15 級的規定。這是因為厚度較大的鋼板在軋制過程中存在各向異性,由于在焊縫附近常形成約束,焊接時容易引起層狀撕裂,焊接質量不易保證。鋼骨的寬厚比應滿足規范的要求。
1.3 、桁架式鋼骨梁的計算及構造:
梁的受彎承載力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的有關公式計算,計算中可將上、下弦型鋼考慮為縱向鋼筋;斜腹桿承載力的豎向分力可作受剪箍筋考慮。鋼桁架一般采用華倫式(見附圖四)。鋼桁架中的壓桿的長細比宜小于120。
1.4 、鋼骨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根據規范規定,對鋼骨柱,混凝土最小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 150mm ,對鋼骨梁則不宜小于 100mm 。
1 .5 、鋼骨混凝土梁的截面:截面高一般取跨度的 1/15 ~ 20進行試算,通過撓度計算控制梁高。截面寬度不宜小于300mm。
1 .6 、要重視鋼骨混凝土梁與鋼筋混凝土柱在構造連接上的配合協調問題。如柱縱筋可能須在梁翼緣上穿孔。梁柱節點處柱箍筋要穿鋼梁腹板。
2、鋼骨的制作與構造措施
2.1 、鋼骨的制作
鋼骨的制作必須采用機械加工,并宜由鋼結構制作廠家承擔。型鋼的切割、焊接、運輸、吊裝、探傷檢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05 、《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 JGJ81 、《鋼結構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GB50221 的規定,鋼材、焊接材料、螺栓等應有質量證明書,質量應符合國家有關規范的規定。焊接前應將構件焊接面除油、除銹,焊工應持證上崗。施工中應確保施工現場型鋼柱拼接和梁柱節點連接的焊接質量,型鋼鋼板的制孔,應采用工廠車床制孔,嚴禁現場用氧氣切割開孔,在鋼骨制作完成后,建設單位不可隨意變更,以免引起孔位改變造成施工困難。
2.2 、鋼骨混凝土中設置抗剪拴釘的要求
鋼骨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顯著區別之一是型鋼與混凝土的粘結力遠遠小于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根據國內外的試驗,大約只相當于光面鋼筋粘結力的 45% 。因此,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認為鋼筋與混凝土是共同工作的,直至構件破壞。而在鋼骨混凝土中,由于粘結滑移的存在,將影響到構件的破壞形態、計算假定、構件承載能力及剛度、裂縫。通常可用兩種方法解決,一是在構件上另設剪切連接件 ( 栓釘 ) ,并按照計算確定其數量,即滑移面上的剪力全由剪切連接件承擔,稱為完全剪力連接。這樣可以認為型鋼與混凝土完全共同工作。另一種方法是在計算中考慮粘結滑移對承載力的影響,同時在型鋼的一定部位:如( 1 )柱腳及柱腳向上一層范圍內;( 2 )與框架梁連接的牛腿的上、下翼緣處;( 3 )結構過渡層范圍內的鋼骨翼緣處加設抗剪栓釘作為構造要求。構件中設置的栓釘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園柱頭焊釘》 GB10433 的規定,栓釘直徑一般為 ? 19, 長度不宜小于 4 倍栓釘直徑,間距不宜小于 6 倍栓釘直徑,且不宜大于 200mm 。并采用特制的設釘槍進行焊接,焊接質量應滿足規范要求。
而對于鋼骨混凝土梁,一般不設栓釘。僅對于轉換層大梁或托柱梁等主要承受豎向重力荷載的梁,在梁端鋼梁上翼緣增設栓釘。
2.3、節點構造
框架梁、柱節點核心區是結構受力的關鍵部位,設計時應保證傳力明確,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節點核心區不允許有過大的變形。 在鋼骨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節點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1)鋼骨混凝土梁 — 鋼骨混凝土柱的連接;( 2)鋼骨混凝土梁 — 鋼筋混凝土柱的連接。
規范規定,節點區鋼骨部分的連接構造應與鋼結構的節點連接相一致,在柱鋼骨的鋼牛腿翼緣水平位置處應設置加勁肋,其構造應便于混凝土澆灌,并保證混凝土密實。柱中鋼骨和主筋的布置應為梁中主筋貫穿留出通道,梁中主筋不應穿過鋼骨翼緣,也不得與柱中鋼骨直接焊接,鋼骨腹板部分設置鋼筋貫穿孔時,截面缺損率不宜超過腹板面積的 25% 。
實際鋼骨結構設計中需做以下幾項工作:
(1) 需確定鋼骨柱中每根鋼筋的準確位置;
(2) 根據鋼骨這種型鋼翼緣的寬度確定框架梁的寬度;
(3) 確定框架梁中每根鋼筋的位置;
(4) 根據柱梁鋼筋的位置確定鋼骨穿孔的位置;
(5) 鋼骨中穿鋼筋的孔徑由鋼筋直徑確定,一般比鋼筋直徑大 4 ~ 6mm ;
(6) 鋼骨中縱橫兩方向穿鋼筋孔的位置至少應錯開一個孔徑。
3 、工程實例及經濟性比較:
3.1、桂林國際會展中心工程:(附圖一)
業主要求中部的 7號展廳增設一多功能廳,由于受層高限制,跨度12.5米的梁梁高僅允許梁高900。故設計采用鋼骨混凝土梁,鋼骨部分采用焊接工字鋼,鋼梁高700。為了滿足鋼骨部分的錨固,在梁端處設置了型鋼錨固件。該多功能廳建成使用至今兩年多,鋼骨梁未見任何裂縫及大的撓度。缺點:由于設計過多未考慮施工原因,梁端未設置型鋼短柱,致使鋼骨梁支模時,需等其下支承的鋼筋混凝土柱達到一定強度。另由于沒有型鋼短柱的支承,鋼骨吊裝就位困難。
3.2、廈門正新海燕輪胎有限公司年產135萬條全鋼絲子午胎工程空壓站:(附圖二、三)
業主為了節約場地,將變電所置于空壓站樓面上。本單體采用鋼骨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跨度為18米。鋼骨框架梁斷面為400x1200mm( 鋼骨為焊接鋼梁 250x100x16x24),框架柱斷面為500x700(鋼骨為熱軋H型鋼RH500x300x11x18)。現已建成使用。
3.3、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全鋼子午胎項目鍋爐房:(附圖四)
該鍋爐房為兩臺65t燃煤鍋爐,每個煤斗貯煤85立方。鍋爐間跨度達20.4米。屋面梁采用了空腹桁架式鋼骨混凝土梁。梁斷面為350x2000 ~ 2214mm(鋼骨桁架高1800mm,上下弦桿為焊接鋼梁BH250x200x8x16,腹桿為[16熱軋型鋼,現已建成。
3.4、經濟性比較:以上三個工程,均做過方案比選,所比選方案分別為:
方案1:無粘結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大梁。該方案梁本身截面及用鋼量均不太大即可滿足結構設計要求,但由于僅部分大跨度梁需做成預應力大梁,工程量太少,成本過高,且張拉預應力會使工期拖長。故此方案不宜采用。
方案2:鋼結構。鋼材的抗拉、抗壓、抗剪強度相對來說比較高,同等荷載條件及跨度下,鋼結構構件結構斷面較小、自重較輕。鋼結構構件一般都在工廠里制造、加工,精度高,質量容易保證,工地安裝就位較方便,工期也較短。另外鋼結構用工省,現場比較文明。減少了沙、石、水泥堆放場地,還減少了模板儲運、現場構件預制及鋼筋混凝土結構現澆時的濕作業。該方案可滿足設計要求。但由于鋼結構本身造價較高,且鋼結構的防火性能比較差,必須做防火及防銹處理,再加上是常的維護引用,增加了造價。
方案3:鋼骨混凝土結構。與鋼結構相比,節省鋼材。包裹在鋼骨架外面的鋼筋混凝土,不僅在剛度和強度上發揮作用,還作為鋼骨的保護層,可以取代鋼骨外涂的防銹漆和防火涂料,不僅節省經常性維護費用,而且由于混凝土的蓄熱量較大,從而提高了構件的耐火性。另外鋼骨混凝土結構中的鋼骨,在混凝土未澆注之前即已形成鋼構架,具有相當大的承載力,可用作其上樓層平行施工的模板支架和操作平臺,施工速度僅次于鋼結構而大大優于普通混凝土結構。
通過三方案比選,方案3的鋼骨混凝土結構為最優方案。
4 、結束語:
在不斷總結經驗和加深認識當中,我院在較大跨度梁的設計時采取了鋼骨混凝土結構這一種方法,解決了用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不能解決的難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付諸實施過程中,對包括設計、制作、安裝、混凝土澆筑等四個方面的配合協調,與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將繼續深化總結,為加強我公司結構專業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國家行業標準 . 鋼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 YB9082-97 )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9
[2] 國家行業標準 . 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 JGJ138-2001 )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1
[3] 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標準及解說 日本建筑學會著 原子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