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編號:建科評[2007]076號
項目名稱:在役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增強修復材料及配套技術研究開發應用
完成單位:中冶集團建筑研究總院
國家工業建筑診斷與改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簡要技術說明:
“在役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增強修復材料及配套技術研究開發應用”是建設部建筑管理司下達的研究課題(項目編號為99012)。課題組在進行大量工程調查、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從耐久性損傷分類、材料研究、構件修復、修復工藝、工程應用、標準制定等方面對在役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增強修復及配套技術,尤其是銹蝕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過對幾種配合比材料進行試驗、分析、比較和研究,開發研制了DRM-1型銹損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材料和ART-1型混凝土結構表面保護材料;
2、提出了基于混凝土軸心拉拔原理的混凝土粘結性能現場測試方法,并運用該方法對混凝土修補材料與基層老混凝土之間的粘結性能進行研究,分析研究了修補材料強度和界面劑對粘結性能的影響;
3、對已銹蝕十幾年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在修復前后不同時期的鋼筋銹蝕電位、腐蝕電流密度及電阻率等指標進行比較分析,提出了不同除銹、阻銹和修復方法;將陰極保護(犧牲陽極)技術成功應用于已銹損的鋼筋混凝土構件。
4、對已銹蝕十幾年的鋼筋混凝土梁、柱采用不同的方案進行修復處理,研究了不同方法的修復效果,完成了銹蝕構件修復前后的受彎及受壓性能試驗,推導出了構件修復后承載能力計算公式;
5、根據工程實踐和試驗研究結果,研究了適合不同損傷類型的銹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修復工藝;
6、在工程實踐和試驗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了裂縫的分類、特點及防治、修復方法;
7、在對大量工業建筑、民用建筑、橋梁、隧道及碼頭等混凝土結構進行耐久性調查的基礎上,對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損傷的類型進行了分類,并針對各種損傷類型提出其相應的修復要求;并在實際工程中應用,對修復效果進行了檢驗;
8、編制了《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與防護技術規程》及相關的產品標準。
專家評議:
本課題采用工程調研、理論分析、試驗研究與工程應用相結合的方法,對在役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增強修復及配套技術進行較系統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 研制成功DRM-1型銹蝕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材料和ART-1型混凝土結構表面保護材料;
2) 提出了修補材料粘結強度現場測試拉拔法;
3) 針對銹損鋼筋混凝土構件提出了不同除銹、阻銹和修復方法,并將陰極保護技術成功應用于已銹損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
4)完成了銹蝕構件修復前后的受彎及受壓性能試驗,提出了構件修復后承載力計算方法;
5)提出了銹損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的配套技術;
6)編制了《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與防護技術規程》及相關產品標準。
成果在近百項工程中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
項目名稱:在役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增強修復材料及配套技術研究開發應用
完成單位:中冶集團建筑研究總院
國家工業建筑診斷與改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簡要技術說明:
“在役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增強修復材料及配套技術研究開發應用”是建設部建筑管理司下達的研究課題(項目編號為99012)。課題組在進行大量工程調查、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從耐久性損傷分類、材料研究、構件修復、修復工藝、工程應用、標準制定等方面對在役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增強修復及配套技術,尤其是銹蝕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過對幾種配合比材料進行試驗、分析、比較和研究,開發研制了DRM-1型銹損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材料和ART-1型混凝土結構表面保護材料;
2、提出了基于混凝土軸心拉拔原理的混凝土粘結性能現場測試方法,并運用該方法對混凝土修補材料與基層老混凝土之間的粘結性能進行研究,分析研究了修補材料強度和界面劑對粘結性能的影響;
3、對已銹蝕十幾年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在修復前后不同時期的鋼筋銹蝕電位、腐蝕電流密度及電阻率等指標進行比較分析,提出了不同除銹、阻銹和修復方法;將陰極保護(犧牲陽極)技術成功應用于已銹損的鋼筋混凝土構件。
4、對已銹蝕十幾年的鋼筋混凝土梁、柱采用不同的方案進行修復處理,研究了不同方法的修復效果,完成了銹蝕構件修復前后的受彎及受壓性能試驗,推導出了構件修復后承載能力計算公式;
5、根據工程實踐和試驗研究結果,研究了適合不同損傷類型的銹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修復工藝;
6、在工程實踐和試驗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了裂縫的分類、特點及防治、修復方法;
7、在對大量工業建筑、民用建筑、橋梁、隧道及碼頭等混凝土結構進行耐久性調查的基礎上,對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損傷的類型進行了分類,并針對各種損傷類型提出其相應的修復要求;并在實際工程中應用,對修復效果進行了檢驗;
8、編制了《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與防護技術規程》及相關的產品標準。
專家評議:
本課題采用工程調研、理論分析、試驗研究與工程應用相結合的方法,對在役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增強修復及配套技術進行較系統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 研制成功DRM-1型銹蝕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材料和ART-1型混凝土結構表面保護材料;
2) 提出了修補材料粘結強度現場測試拉拔法;
3) 針對銹損鋼筋混凝土構件提出了不同除銹、阻銹和修復方法,并將陰極保護技術成功應用于已銹損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
4)完成了銹蝕構件修復前后的受彎及受壓性能試驗,提出了構件修復后承載力計算方法;
5)提出了銹損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的配套技術;
6)編制了《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與防護技術規程》及相關產品標準。
成果在近百項工程中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