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中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改性乳化瀝青
中圖分類號:U416. 21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 - 3383 (2006) 12 - 0008 - 01
1 試驗路狀況
本研究是結合206 省道雞圖線K14~K16 段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工作進行的,原路為二級水泥混凝土路面,已使用近七年,目前基礎狀況良好,沒有造成路面嚴重的結構性損壞,只是混凝土表面出現有麻面、磨光、輕度露骨及細微裂縫等破壞。經過調查分析決定采用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技術進行面層的維護,考慮該地區的氣候特點和水泥路面特殊性,需要用改性的乳化瀝青技術。
為保證封層后路面的耐久性,施工前要對原路的坑槽、露骨、裂縫以及平整度嚴重的路面進行必要的處理,封前將原路清掃干凈,必要時用水沖洗,同時封層前須澆酒粘層油,以保證封層與原路面結合牢固。
2 封層材料的要求和組成設計
(1) 乳化瀝青的乳化劑選擇哈市產木質胺類陽高子慢裂慢凝乳化劑,乳化劑用量按純固體含量占乳液的0. 5 %控制;考慮改性的技術性能、價格、來源等因素,改性劑確定為上海龍孚公司經營的美國產SBR 丁苯膠乳,摻配量按純固體含量占瀝青重量的3 %控制。
(2) 骨料的壓碎值不大于28 % , 磨耗值小于30 % ,吸水率小于20 % ,對瀝青粘附性大于4 級,針片狀含量小于10 % ,砂當量大于60 %。
(3) 水可以是不含有豁物質和雜質的引用水即可。水量以稠度試驗為根據,以稀漿封層混合料攔和均勻、不離析為原則。
(4) 在滿足常規面層混合技術性能要求的基礎上,混合料設計要特別考慮可攔和時間和混合料稠度這兩個重要的施工控制參數。可攔和時間是指混合料加入乳液開始攪拌到混合料拌不動為止的時間,用以確定改性稀漿混合料破乳之前有效操作時間,選擇稀漿封層機施工,可攔和施工時間應> 120 s。該稀漿混合料稠度值變化控制在2~3 cm范圍內。
根據以往的經驗和試驗結果,考慮到稀漿封層機的實際攪拌能力,最終確定配合比確定為:骨料∶瀝青∶添加劑∶添料∶外加水= 99∶8∶0. 1∶1∶12 。
3 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施工及要求
(1) 氣候條件:通常,氣溫高于10 ℃可以施工。但如果氣溫在7 ℃和10 ℃之間,且繼續升溫時也可以施工。雨后路面積水未干或數小時內有大雨則不可施工。
(2) 施工工序:原路面檢測—修補原路面病害—清掃路面—放樣—澆灑粘層油—攤鋪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補缺陷—早期養護—開放交通。
(3) 施工注意事項。
①使用稀漿封層機前要檢查發動機和底盤,檢查操作手柄是否靈活有效,各連接處有無松動,各傳動裝置是否完好,檢查乳化瀝青進出管道及瀝青泵是否堵塞。
②應按現場礦料含水量的測定結果調整配合比。
③攤鋪時應嚴格對準控制線,攤鋪箱周邊與遠路面貼緊。
④攤鋪時應保持稀漿攤鋪量與攪拌量基本一致,并在攤鋪過程中應始終保持攤鋪箱中稀槳混合料的體積為攤鋪箱容積的1P2 左右。
⑤控制攤鋪的行進速度在10~20 mPmin。
⑥攤鋪后應立即對接縫、厚度不勻、有刮痕等缺陷處進行人工處理,所有這些工作應在很短時間內完成。
⑦初期養護時應有專人負責管理,未達到開放交通時間禁止車輛及行人通過,開放交通時間可根據施工時天氣情況酌情控制,通常2 h 后開放交通。
4 小 結
通過實體工程的驗證,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應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路表功能的改善有以下突出的優點。
(1) 鋪筑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后路面狀況有較大改變,平整密實無松散,網裂減少。摩擦系數提高到52~57 ,構造深度提高到0. 4 ,平整度比原路大有改善,基本不滲水。
(2) 在同等氣候條件下, SBR 改性的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施工后開放交通的時間較普通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早,可大大縮短道路交通管制時間,這對交通繁重的道路意義很大。
(3) 改性瀝青生產過程是在密封狀態下進行的,其加熱溫度(140 ℃左右比熱瀝青加熱溫度170~180 ℃低) ,且加熱時間短、加熱次數少,所以使用改性瀝青對混竟污染較小。
(4) SBR 改性稀漿封層比普通稀漿封層有更好穩定性、抗裂性和耐磨性,道路使用壽命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