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目前混凝土技術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商品混凝土的應用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其強度也在不斷提高,(們得來就行了一項?)。人們對耐久性影響因素的認識也在進一步深入。外加劑和水泥的替代材料正在迅速發展。由于許多地方的天然沙供給殆盡,人工砂則受到更多關注。
要使專業混凝土技術人員全部跟上混凝土技術的所有發展是有困難的,本文更多的談到原材料進場控制和生產控制。從邏輯角度講這是必要的,但現在看似不太合理。掌握足夠多的原材料控制數據、實際生產數據,才能設計出合理的配合比和能準確提出關于生產過程應如何記憶規范的合理觀點。如何才能讓混凝土生產者和使用者得到他們想要的混凝土。
本文準備分為三個階段來探討預拌混凝土質量控制,一、原材料控制;二、配合比設計。
2原材料控制
2.1水泥
隨著市場水泥廠家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水泥礦物的平均顆粒粒徑越來越小,即水泥的比表面積越來越大。二是用礦物摻合料替代部分水泥以后,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來越少,而礦物摻合料用量越來越多。以上水泥粒徑小用量少的特征,都是由最初有益的量變,逐漸演化為今天有害的質變,其實質就是混凝土28天以后的強度幾乎不增長甚至倒縮密實性不提高,自愈能力削弱,裂縫不斷增加,耐久性越來越差,而最終結果是導致混凝土結構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不斷發生。但是現在混凝土中這一情況變得很復雜。
水泥給我帶來哪些問題,在混凝土使用中凝結時間,可能會出現凝結過快或者過慢;強度增長,比正常強度偏低,早期高后期不增長甚至倒縮達不到設計水泥強度要求;需水量和適應性,需水量高或者與外加劑適應性差;泌水,仰制泌水效果差或者走向另一極端,使拌合物變得非常黏稠;安定性不良,膨脹開裂;抗腐蝕性能力降低;水泥細度超細,水泥級配水泥進場復檢批次、廠家提供質保書及數據分析,原則上對于混凝土企業應使用一家水泥,不應同時使用兩家水泥或者多家水泥。對于每車水泥取樣留樣檢測,對于留樣樣品應密封貼有封條。檢測項目:凝結時間、細度(比表面積)、安定性、標準稠度用水量、燒失量、抗折抗壓強度的試驗。對于所有檢測數據繪制曲線圖進行分析,一般持續檢測收集數據三個月之六個月,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長時間跟蹤檢測。對于本地區其他水泥每季度應取樣檢測,防止企業突然換水泥供應廠家。
…………
點擊下載全文:預拌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措施及配合比設計關系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