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行業經過這些年的高速發展,一些地方混凝土市場產能已經嚴重過剩。激烈的無序競爭,造成不少混凝土企業虧損。如何在殘酷的市場環境下生存,是每個企業面臨的難題。我公司作為一個在混凝土行業經營了十多年的的老企業,經歷過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也在全國最惡劣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苦苦掙扎過,至今仍能夠穩步發展。在市場不景氣,不少混凝土公司存在虧損的情況下,我們作為一個資金并不雄厚的民營小公司,能夠保持盈利不虧損狀態。如何在逆境下生存?我們在實踐中得出總結,外找市場,盤活資金,抱團取暖;內查成本,降低損耗,提高效益。這里,筆者將先從內部管理上談談怎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實現新的盈利點。
市場透明化、成本透明化,靠高價壟斷傾銷的年代已經過去,而混凝土原材料成本也不可能無限優化下去,各個企業的混凝土配合比已經相差無幾,企業要生存,必須找新的利潤點,在惡劣的市場環境下,我們的市場利潤點在哪里?企業如何管理?還是那句老話,向管理要效益。我們通過把這些年的生產銷售報表統一分析,開會研究,找出一些生產和管理上的漏洞,決定先從內部管理開始,抓內耗促生產。
混凝土成本中,除去原材料成本外,運輸成本是最大的,占整個成本的 12% 左右,一年一千多萬,如果管理得好,節約一個點,一年就可以增加利潤一百多萬,故每個混凝土公司都很重視車隊管理這一塊。但很多公司都局限于抓司機偷油,控制運輸里程等,往往收效都不大,我們對車隊的管理也是經歷了幾個過程。開始主要抓偷油,在油蓋上加鎖,裝油量控制器,裝 GPS 等,有一定效果,但不明顯。后實行承包制和外租車,然而這樣實施后發現管理脫節,不利于工地的服務和公司的統籌管理,生產調度常常要乞求著司機出車到不好的工地,司機也常常和工地鬧糾紛。最后,成立了專門的運輸公司承包運輸,結果也是有利有弊,不好定論。經歷了各種模式后,我們綜合了各種辦法的優點,還是把車隊收回公司,作為一個單獨的成本核算部門來管理,以內部客戶的關系來劃分部門關系。通過整合,運輸部門統一管理調度、車隊、汽車修理車間三部分。之所以把調度從生產部門劃入運輸部門,是因為調度指揮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運輸成本的增減,故車隊長還兼任調度之責。
我們以市場租車價格作為運輸部門的考核標準,高于這個標準,運輸部就是虧本;低于這個標準,運輸部就是盈利。如我們的外租車每方的單價是30元/方,運輸部的工人工資、油費、汽車配件費等總的費用除以當月的運輸方量,低于這個外租車單價的,那么運輸部是盈利的,司機和管理人員都可以享受盈利部分的獎金,如高于這個單價,則是虧損,大家都沒有獎金。具體管理細節有:
(1)一車一檔案,單獨核算,檔案內容有運輸的車數、方數、油耗、工人的獎金等;
(2)車輛維修及配件更換建檔,特別是輪胎的更換,按計劃審核后更換;
(3)建立車輛管理系統軟件,每車裝 GPS 和油量檢測器;
(4)車隊長兼調度統一管理,提高車輛的使用率和運載率。
經過我們的綜合管理,車隊從以前的每方運輸成本高于市場租車價格,到年底運輸部單獨核算盈利過百萬,解決了混凝土企業中最難管理的問題,增加了企業的盈利點。
混凝土企業中原材料的損耗是驚人的,我們在統計財務報表時發現,在市場很好的時候,我們的原材料損耗達到利潤的 9%,將近 200 萬,如此一大筆利潤就無影無蹤了,在市場環境好的時候浪費一點不覺得,在市場環境惡劣的時候,這可是企業是否盈利的關鍵。下面筆者把曾經處理過的一些案例給大家參考預防,以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案例一 偷油
油料作為混凝土企業最大的生產原料之一,相信各個企業都有發生過各種偷油的事件,方法眾多,每個企業都有專人管理重點應對,這里就不多說了。
案例二 偷材料
水泥、礦粉作為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直接決定混凝土的成本價格。一些材料商為了利益最大化,有的會和混凝土公司材料過磅員相勾結,修改或虛開磅單。現在一些混凝土公司磅房實行智能化管理和監控后,過磅員難以做假,于是又出現新的方法,通常的作法是過磅時司機和業務員不下車,等下貨后空車過磅時都一起下車,這樣,按車上兩個人體重 140 公斤計算,每車要損失一兩百公斤水泥,按每月五萬方混凝土計算,要 200 多車水泥,每月要損失 40 多噸水泥,合計一萬多元錢。而我們曾經發現一個更讓人驚訝的巧妙方法,在觀察了很久以后才被一個老材料員悟出來。一個水泥罐車司機每次送水泥到公司時,卸完貨后都要去洗車放水,再來過空車磅,長期以來大家熟視無睹。突然一天有個過磅員醒悟了,報告給公司。原來,這種大型水泥罐車的水箱很大,一般都可以裝 800 到 1200 多公斤水,每次放完水后再過磅,公司就會損失 800 多公斤水泥,每個月損失就會數萬元,幾年下來也有幾十萬了。
案例三 偷換空車磅單
水泥罐車是封閉的,罐里的水泥或礦粉有沒有泵到儲存罐內,主要是靠材料員現場檢查和車輛過磅。然而,一些材料員不負責,或是晚上人員不夠時,經常會出現偷換磅單的情況。方法是三輛或更多輛罐車一起送貨來,排隊過磅,排隊卸貨,如果沒人看管,一輛已經卸完貨空車已經過磅的罐車,會由不同的司機多次過磅,在磅房內的過磅員一般不會出去核實車牌,只會根據司機本人所報車號出單,這樣,那些沒卸完貨的車,甚至沒卸貨的車,在工廠轉一圈后,拉著一整車的貨又回去了。我們曾發現一個裝滿材料的貨車從公司里出去,問他為什么不卸料就出廠,他說出去修車,但神情很緊張,檢查單據發現手續都已經辦完。于是我們派材料員去敲罐,發現水泥罐水泥沒裝滿,當場揭穿了他們的把戲。如果不是及時發現,這樣的損失就大了,曾經有一次庫房顯示還有 400 噸水泥,可是生產幾十方就沒有了,后來一敲罐,發現根本就沒有水泥了,公司盤存不到 20 天 280 噸水泥就消失了,所以這種行為對公司造成很大損失。
案例四 往砂石料灌水
有幾次去混凝土公司,發現幾輛給公司運送砂石的大貨車停在路邊,車邊插了幾根管子。果然,檢查那些運砂車倒下的砂子,面上是干砂,下面是濕砂,公司按面上干砂的檢測結果扣水,由于砂的用量很大,這樣一來,混凝土公司每月損失數萬元。
案例五 以次充優
在好的材料里摻少量差的材料,也是一些材料商慣用的方法。我們發現的一個最典型的案例,是一個長期給我們送粉煤灰的材料商,他送貨的罐車長期以來 Ⅱ 級灰就只能裝49噸粉煤灰,有一次來了一個新司機送貨,公司過磅后發現多了兩噸,遂安排實驗室抽查,結果發現里面摻了很多煤矸石磨的粉末,材料商知道后趕緊過來賠禮道歉,原來新來的司機沒經驗,摻過頭了。至于那些買通實驗室出虛假檢驗報告的,是自己公司管理出了問題,這里就不多說了。
生產環節一直是各混凝土企業控制的重點,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經驗和辦法,相信大家對節約成本的管理方面有許多經驗和方法。但人為因素還是防不勝防的,主要在操作員和司機調度崗位上。
案例六 操作員偷料
如司機或業務員碰到一些小工地,對混凝土質量又不是很嚴格的,在報單時是五方,操作員在放料時往往多放一兩方。現在操作樓管理嚴格了,系統都有記錄,經常改單會引起懷疑,如是,一些操作員就會在半夜管理松散的時候啟動手動操作系統,這樣系統就不會自動記錄了。這些小偷小摸行為經常會有,一般金額不會很大。從我們裝的監控系統觀察,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手動系統操作有幾千方,其中近千方是沒有登記上報生產報表的。
案例七 調度偷料
調度是整個生產管理的核心,如果調度要作假的話真的是防不勝防,而且一旦發生都是損失數額較大。在深圳我們的一個公司曾經發生一起大案,涉及司機、業務員、調度操作員等十人,最后調度等兩個人被判刑坐牢。這起案件中的核心人物是調度,他組織了這么多人參與偷運公司的混凝土。他們的做法是,業務員接到單后,由調度安排熟悉的操作員出料,再由同伙的司機運送,出貨單由調度和司機分別銷毀,業務員收款后大家分配贓款。此法非常隱蔽,后因同伙分贓不均才被告發。這種合作的隱秘性非常高,曾經有個經理在調度室生產部檢查工作呆了幾天,總是感覺不對頭,發現一些人神情不對,就是查不出來原因。直到整個案子破了,才恍然大悟。
案例八 司機偷料
司機由于長期給工地送貨,有時也能接到一些零星的工地訂單。其一般的做法是少卸料,就是在工地卸料時還沒卸完,就找個理由走了,把剩料卸到其他工地,或者干脆提前卸到其他工地一部分后再到工地卸料。膽子大的,干脆和工地簽單員勾結,給簽單員幾百元錢簽個字,就拉到其他工地卸料去了。更有膽子大的,干脆自己簽字冒充工地人員。我們曾和一工地對帳時發現有八種簽名,大部分被工地拒絕認賬。
案例九 質檢員偷料
質檢員偷料相對要少些,但是還是發現幾次,一般要司機配合。司機裝好料后出去轉一圈,回來報告調度說料質量有問題,工地拒收,于是拉回來質檢員檢查,這時質檢員就簽字無法使用,做報廢處理。接著,司機就把料送到聯系好的工地去。我們曾發現公司的一個質檢員家里做了一棟私宅,從沒買過一方混凝土,發現這段時間里他簽字報廢的混凝土最多,經過向司機核實這些廢料倒哪里去了,司機交代,全部送到這個質檢員家里去了。
銷售是企業的重要環節,是企業實現利潤不可缺少的手段,然而,銷售也是出問題最多的地方,手法眾多,業務員可能參與以上任何一種偷料的方法中,防不勝防,而且更可怕的是,他們的一些行為很可能造成企業重大損失。
案例十 業務員改單
改單也分幾種,改出貨單,偷換混凝土強度等級,如工地報 C25的混凝土,業務員要操作員按 C30 的配合比下料,打單出來還是按 C25 的送貨單出廠,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成本要高些,高一個強度等級就相差 15 元。曾經發現一個工地,一個一級公路的路面混凝土,出貨單上出現了 C25、C30、C35、C40 等多個強度等級的混凝土,而且低強度等級的占很多,派現場調度跟蹤車子到工地,發現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用在了主要路面上。回來查看配合比沒問題,當我們把生產記錄調出來看時,才發現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 C25 都是按照 C35 的配合比下的料,公司每方混凝土損失幾塊錢。原來是工地方和公司的業務員串通好了。這樣一來,原來計算這個工地可以賺幾十萬的,按正常配合比核算后該工地沒賺錢。
案例十一 業務員偷換工地
這是業務員最大膽也是最瘋狂的作法,隱蔽性也很高,特別是在一些以圖紙作為結算依據的工地。現在的大型工地,里面施工的隊伍很多,有時一個工地有三四個標段在同時施工,作為司機不一定知道自己的這車混凝土到底是卸到哪里,一般有業務員指引還有工地的配合。筆者曾處理昆明一個工地的結算糾紛,工地報的底板的數量是 1200 方,可是我們送貨送出去了 2100 方,當時現場沒統計,但工程結算時工地提出來,不可能,這些都是地下隱秘工程,事后去找原因很難。然而我們在核對送貨單時發現了一些問題,就是同一個部位同時有多個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還有多個人簽字的筆跡。經過幾個月的走訪查問,詢問每個司機,最后,發現工地里邊有一個做綠化工程的施工隊,沒有購買混凝土的記錄,可是工地的綠化工程卻完成施工了,按圖紙整個的綠化工程的混凝土用量超過 4000 多方。最后經過核實,用的就是我公司的混凝土,案子大白于天下,業務員一走了之。這種案例很多,有的辦法更隱秘,需要格外注意。
案例十二 質量索賠
之所以把這個作為重點提出來,是因為這種比較那些以工地之名吃拿卡要的業務員要惡劣的多。混凝土公司最怕的是質量問題,一般工地拖欠貨款也就是找這個問題,但一般都是說說而已,為了拖延支付貨款。但有些質量問題是人為制造出來的,比如一個工地同時澆灌兩種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發現泵錯了強度等級,馬上改過來,就沒事了,可是有的人故意以錯就錯,還有的故意試塊養護不合格,或者有裂縫,說質監站檢查強度不夠。于是,一些本來事實比較清楚或情況不嚴重的事情,被業務員和工地的一串通,就變得很嚴重。一般混凝土公司怕影響名聲和耽誤付款,大多忍氣吞聲賠點錢算了。結果,這些錢就被業務員和工地的相關人員私分了。曾經碰到過幾次業務員打報告說出現質量問題了,混凝土款要不回來。派實驗室人員去查看,現場說的和看到的確實有點問題,但在工程的可控范圍內,且誰也分不清到底是誰造成的。想到工地要幾千或萬把塊錢也不多,于是當場給錢了事。回頭和對方項目經理和監理聊天時,對方根本就不知道,且認為這些都是符合正常范圍之內的。于是,深挖一下,對方施工員承認是公司業務員要他配合搞點錢花。因此,在發現有質量問題時,特別是裂縫和起灰等一般常見問題時,一定要第一時間到現場弄清楚情況,然后再來決定怎么處理。
通過發現問題、研究方案解決問題,加強管理,堵住生產管理上的漏洞,我們把內部損耗降到了合理范圍內,和往年對比,成本降低了,利潤增加了。
原材料、運輸、銷售作為混凝土公司的三大塊,只要管理得當,控制到位,還是有很多潛力可挖的。通過科學管理運輸車隊,提高了車輛運輸效率,節約了油料,增加了企業的利潤;對原材料的管控,減少了原材料的損耗和人為損耗,節約了成本;而對業務員的監督管理則堵住了營銷管理上的漏洞。因此,企業要想在惡劣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生存,管理上處處要從細節上著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科學細致的來抓,堵住這些漏洞,斬斷這些黑手,讓這些微小的看不見的利潤,匯集成為企業報表上實實在在的不可忽視的利潤,成為企業新的盈利點,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作者簡介]盛薪銘,男,國家注冊律師。深圳金鯉合順混凝土公司董事,廣東百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通訊地址]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寶安南路 1036 號鼎豐大廈 11 樓(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