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430多億平方米的建筑中,99%都屬于高能耗建筑。由于人們對居住、工作環境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采暖和空調制冷區域不斷擴大,建筑能耗的總量和占能源消耗總量的比例逐年提高,成為耗能最多的行業,建筑高能耗已經成為中國最難治的城市疾病之一,嚴重影響著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有專家稱,建筑節能是節約能源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但是,由于建筑節能在我國目前進行的很不順利,已經有的建筑且不說,每年新的建筑中,節能建筑也是太少太少。由于不注意建筑節能,許多地方,在特定季節采暖和空調上的能耗造成居民用電量激增,使用電高度緊張,拉閘限電頻繁。當前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3%,比發達國家落后20年,相差10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強度大大高于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約為美國的3倍,日本的7.2倍。這樣的現實,與建筑節能在中國“曲高和寡”有著極大的關系。
從一般群眾角度講,他們對能源消耗的認知本身就相對缺乏,他們并不了解節能不節能之間存在著多大的消費差額。而且,建筑的構成是否節能,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還是要看開發商的選材執行情況。受特定市場環境的影響,加上消費者消費理念的局限,所以,從消費者的方面來影響建筑節能的推廣,顯然是不現實的。
要改變當前建筑節能在中國“曲高和寡”的現狀,既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開發節能建材,靠市場來有效進行推進,同時更要通過相關的法律制度,改變建筑節能在體制方面的束縛。
對舊有的建筑物進行節能改造,或者保證今后新的建筑符合節能標準,這些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更需要節能材料獲得較為廣泛的市場認可。可見,建筑節能的順利推進,還有賴于經濟上可以承受的先進成熟的技術,以及質量合格、數量足夠的產品的支持,這需要技術開發和創新領域不斷的進展。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市場,對節能建材進行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建筑節能發展,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我們注意到,德國、丹麥、波蘭等國家對舊有建筑節能改造提供大量財政補助;美國、日本、德國對利用太陽能的建筑實行財政補助,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對于建筑節能現狀很不樂觀的中國來說,應該是一種很好的借鑒。
此外,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但并未制定專門針對建筑節能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因而建筑節能工作基本上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況。在這一點上,許多發達國家都相繼制定并實施了節能的專門法律,對民用建筑節能作了明確的規定,使建筑節能工作取得了迅速的發展。所以,通過法律來明確開發商在建筑節能方面承擔的責任非常重要。法制化手段,應該是推動建筑節能的重要手段。
建筑節能需要技術的開發,市場的培育,以及法律的保障。同時,在現有的供熱、供電體制下,建筑節能本身還涉及到許多部門,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難度很大。但無論如何,建筑節能作為節約能源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如果不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推行,這必然會影響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進而影響到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當前必須把建筑節能工作納入到國家宏觀經濟運行體制之中,來協調各方利益和各部門關系,改變當前建筑節能“曲高和寡”的現狀。
有專家稱,建筑節能是節約能源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但是,由于建筑節能在我國目前進行的很不順利,已經有的建筑且不說,每年新的建筑中,節能建筑也是太少太少。由于不注意建筑節能,許多地方,在特定季節采暖和空調上的能耗造成居民用電量激增,使用電高度緊張,拉閘限電頻繁。當前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3%,比發達國家落后20年,相差10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強度大大高于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約為美國的3倍,日本的7.2倍。這樣的現實,與建筑節能在中國“曲高和寡”有著極大的關系。
從一般群眾角度講,他們對能源消耗的認知本身就相對缺乏,他們并不了解節能不節能之間存在著多大的消費差額。而且,建筑的構成是否節能,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還是要看開發商的選材執行情況。受特定市場環境的影響,加上消費者消費理念的局限,所以,從消費者的方面來影響建筑節能的推廣,顯然是不現實的。
要改變當前建筑節能在中國“曲高和寡”的現狀,既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開發節能建材,靠市場來有效進行推進,同時更要通過相關的法律制度,改變建筑節能在體制方面的束縛。
對舊有的建筑物進行節能改造,或者保證今后新的建筑符合節能標準,這些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更需要節能材料獲得較為廣泛的市場認可。可見,建筑節能的順利推進,還有賴于經濟上可以承受的先進成熟的技術,以及質量合格、數量足夠的產品的支持,這需要技術開發和創新領域不斷的進展。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市場,對節能建材進行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建筑節能發展,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我們注意到,德國、丹麥、波蘭等國家對舊有建筑節能改造提供大量財政補助;美國、日本、德國對利用太陽能的建筑實行財政補助,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對于建筑節能現狀很不樂觀的中國來說,應該是一種很好的借鑒。
此外,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但并未制定專門針對建筑節能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因而建筑節能工作基本上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況。在這一點上,許多發達國家都相繼制定并實施了節能的專門法律,對民用建筑節能作了明確的規定,使建筑節能工作取得了迅速的發展。所以,通過法律來明確開發商在建筑節能方面承擔的責任非常重要。法制化手段,應該是推動建筑節能的重要手段。
建筑節能需要技術的開發,市場的培育,以及法律的保障。同時,在現有的供熱、供電體制下,建筑節能本身還涉及到許多部門,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難度很大。但無論如何,建筑節能作為節約能源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如果不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推行,這必然會影響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進而影響到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當前必須把建筑節能工作納入到國家宏觀經濟運行體制之中,來協調各方利益和各部門關系,改變當前建筑節能“曲高和寡”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