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益達建筑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營業務是混凝土第三方物流和建筑機械設備租賃,包括塔機租賃服務、混凝土機械租賃服務和等。其設備規模在全國混凝土物流租賃行業排名第一,2012年名列全國建筑施工機械租賃50強企業第二名。混凝土第三方物流是武漢益達未來重點發展的業務領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是武漢益達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2012年8月7日,記者親臨武漢益達,有幸采訪到了益達公司的副總裁周力行先生,以下為記者和周先生的對話實錄。
混凝土第三方物流 益達未來的發展之路
記者:益達以前主要做工程機械設備代理銷售,后來轉做建筑機械租賃,而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混凝土第三方物流,為何有這樣的轉變和選擇?
周力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公司的發展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商業模式發生變化,我們的主營業務也相應有所調整和側重;二是經過摸索我們認為:要想真正做大做強,必須做服務的提供商,而非單純的租賃商。
無論是租賃市場,還是混凝土物流市場,其商業模式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大約5年前市場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塔吊的銷售模式由施工企業進行自主采購轉變為租賃。當時市場上的租賃企業主要以施工企業為主,專業租賃公司占的市場份額較少,所以益達最初的定位是做專門的、提供建筑機械租賃的企業。
但塔機的租賃畢竟是有局限的,是有地域性和服務半徑的,通常服務半徑為500公里,超過500公里要負擔的物流費用就會很高,所以租賃企業基本都是地方性企業,很少能跨國地域間的壁壘成為全國性企業。益達想做成全國性企業,必須突破這一局限,所以我們將未來的發展方向定位為混凝土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提供商。
記者:目前的建筑機械租賃市場現狀是怎樣的?益達有什么規劃?
周力行:以前的建筑企業規模大小不等,但目前在一些省會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絕大部分建筑市場已集中在國內少有的幾家大型施工建筑公司手中了,比如國內200米以上的高樓建筑權,95%都集中在中建公司,其他企業是沒有這種實力、能力及技術來完成的。而隨著國內建筑市場的整合和集中,租賃企業也變的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具規模,目前全國也形成了包括益達在內的幾個較大的建筑機械租賃企業集團。要想在一個領域產生一個巨無霸的企業,首先這個市場必須足夠大,要像海洋一樣寬廣,這樣才能承載下這樣的“航母”型企業。目前建筑機械租賃企業在整個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還比較少,以塔機市場為例,整個市場的需求大概是2000萬臺,但這些大型租賃企業提供的租賃設備加起來也不過3000臺左右,僅占萬分之一左右,所以整個市場還是非常巨大的,具有無窮的發展空間。
益達堅信:建筑機械租賃今后會逐步轉化為物體的、垂直運輸的整體提供商,將是一個服務的提供商,而不單單是一個租賃商。目前有這種理念的企業在全國屈指可數,益達是其中的一家,所以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公司已啟動了上市程序,2013年1月份就進入到最后的材料審核階段了,未來益達將放大混凝土物流,縮減塔吊租賃:2012年混凝土物流的資金投入是3億元,塔吊租賃2億元,2013年前者將變為7億元,后者為3億元。上市后的融資益達也會搶占先機,充分利用混凝土物流這一概念進行。另外我們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布局,目前已在廣東、福建、安徽、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設立了分公司,同時我們還與地方性租賃商展開了系列融合與合作,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服務做的更標準化、規范化、安全化、信息化,最后做大、做強。
高效管理 益達迅速成長壯大的“秘訣”
記者:目前混凝土第三方物流是一個朝陽產業,很多企業都想進來分一杯羹,與其他企業相比,益達公司有什么優勢?
周力行:這個行業是有一定門檻的,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進入的。首先它是一個資金密集的行業。一個億的物流產值,可能需要三個億的設備供應來支撐,這對企業的資金要求是很高的。另外要進入這個行業,還意味著你要承擔很多責任,比如安全問題,環境保護問題,人才成長問題等等。
益達在這些方面都做的都比較好,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們通過對車輛進行天然氣改裝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安全方面,我們有完善的管理體系,目前我們投資2000萬在建筑智能化管理平臺,這一管理平臺將對非正常行為施行實時報警,比如不按正常路徑行駛、油量非正常下降、攪拌車非正常旋轉等,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實時監控;另外我們有專門的培訓學校,有健全的培訓體系,能很好地解決人才儲備問題,這些都是構成益達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記者:益達短短幾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一個準備上市的大公司,可以透露一下秘訣嗎?
周力行:秘訣談不上,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管理團隊,團結協作的團隊,是我們成長的基石。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把混凝土物流當做一個偉大的使命來做,我們的企業愿景是“力爭成為全球范圍垂直運輸機械租賃與混凝土第三方物流租賃解決方案的領導品牌。”
在整個混凝土行業中,物流是投資最大、難度最高也是風險最大的一環,是整個供應鏈中最不容易產生效益的、最容易社會化的一環,混凝土企業自然希望可以只做核心的如市場營銷的部分,而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踏踏實實地為他們做好物流管理。我們希望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讓混凝土生產企業原本不可量化的安全風險、成本風險,都變的可以量化甚至固化,讓企業有更多的精力、財力去開拓市場!
高度集中 混凝土租賃行業發展的關鍵詞
記者:中國的租賃公司是否會像國外一樣,逐漸改變小而分散的情況,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如果是,您認為時間點大約出現在什么時候?
周力行:這是大勢所趨。首先國外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另外隨著中國投資市場和建筑市場的進一步有序,肯定會孵化出一些與之相匹配的、更加規范的租賃企業為它提供服務。整個建筑市場整合完成的那天,也將是我們的租賃市場整合完成的那天。時間節點我認為大概在十年左右,屆時我們的塔機生產企業面臨的市場銷售主要對象也將會由重點施工企業轉化為全國大大小小的租賃老板,最后轉化為全國十幾二十來個做物體垂直運輸的提供商。
記者: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中國基建、地產項目也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整個工程機械市場不景氣,您怎么看待這種影響?
周力行:經濟增速放緩對工程機械最大的影響就是使這個行業變得無序、不理性了。以前的工程機械市場是有錢才可以買,沒錢只能租賃或者放棄,但是近兩年不是這樣,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你有做工程的想法,就會有設備送到你的手上,沒人廠家給配人,沒活兒廠家給找活兒,甚至沒錢,廠家也會把錢借給你,這種行為實際是在對市場進行透支。好在行業人士已意識問題的存在,也在不斷做修正,我相信后期隨著市場的降溫,我們的工程機械行業一定會逐漸回歸理性。
益達的經營基本沒有受到影響,因為我們在全國市場所占的比重還不是很大,所以說即使全國市場只增長1%,對益達來說,可能也意味著翻倍,因為整個市場的基數在變大。目前益達剛完成第三輪股份融資,資金方面比較充裕,人才隊伍也比較健全,且不存在業務和管理瓶頸,所以追求50%的增長率還是比較容易的。我們的目標就是從發展的快,到發展的又好又快,一直保持理性,有步驟、有節奏地進行。
采訪后記
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設備的采購40%~50%是用來租賃的,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筑工程設備租用率約占80%左右,且大型租賃公司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很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工程機械租賃業務極具市場潛力,今后將成為中外企業展開角逐的領域。朱熹有言:“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打造中國混凝土物流行業規范,武漢益達任重而道遠,但我們相信,作為一個有實力、有戰略、有責任、有自信的企業,武漢益達一定會乘風破浪,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