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人類社會,邁入了綠色低碳的新時代,大到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整體發展,小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都在與其發生著日益密切的關系。
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里,借著城市化浪潮席卷全國,城市之間的綜合實力比拼也在不斷升級。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競爭局面,作為一座一直以“綠色、環保”著稱全國的濱海旅游城市,年輕的大連緊緊把握住“綠色低碳”的時代脈搏,在城市的綠色發展之路上先知先行,不斷超越,始終保持著全國排頭兵的地位。從“全球環境500佳”到“國際花園城市金獎”,一項項國際榮譽也印證了大連在綠色低碳之路上的努力與成就。而對綠色低碳的建筑節能技術的使用,也成為大連新時代城市競爭力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2010年,全域城市化發展戰略的提出和落實,在給城市提供了嶄新發展契機的同時,巨大的城市開發建設體量,也為大連如何繼續深入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提出了新的課題。面對體量龐大的城市開發工程,面對廣大市民關注和目光,深入落實綠色低碳的建設理念、大力推廣和應用建筑節能技術,正在成為大連應對新課題的實際行動。
城如此,人亦然。
對于生活在大連的廣大市民而言,綠色低碳也早已不再停留在遙遠而模糊的概念。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日常的工作場所,甚至在自己的家中,都在越來越頻繁而真切地感知、了解并喜愛上這種健康的生活理念,以及由其所帶來的真實生活感受。
當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親身體驗過太陽能采暖的方便和節約、對中水處理系統漸漸耳熟能詳、住進了擁有最新保溫技術和新風系統的樓房、放棄私家車而選擇乘坐公交車和輕軌上下班、對生活垃圾進行干濕分類和回收處理……綠色低碳已經真實地走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尤其在城市人居的建設領域,建筑節能正在成為大連踐行綠色低碳的重要陣地。在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推動下,隨著本土房地產企業的成長與成熟,以及外來品牌地產企業的涌入,放眼如今大連的建筑項目,成熟的建筑節能技術已經覆蓋了建筑的方方面面、融進了一磚一瓦當中。而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的建筑節能技術正在有識企業的努力下被開發出來或推廣出去,并投入到更多建筑項目的建設和實際使用當中。
本期特刊,旨在讓更多的市民進一步走近大連的綠色低碳領域,直觀地認識和了解更多在城市建筑節能領域當中涌現出來的典范和楷模。在本期特刊里,你可以看到大連建筑節能企業的堅持和成績,看到大連建筑節能項目的優勢和風采,更能看到大連這座城市在建筑節能領域內用不斷超越創造的城市驕傲。本刊記者 陳景峰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放眼全國,面對中國城市化進程迅猛加速與能源節約利用課題之間的矛盾,建筑節能已經成為每個城市不得不更加重視的必修課。作為在建筑節能領域處于全國比較領先位置的城市,面對著全域城市化戰略的深入落實,大連將如何在“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做好建筑節能?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大連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劉愛博。
建筑節能
大連一直不遺余力
記者:大連是全國比較早推廣建筑節能的城市,那么我市在這一領域現在究竟打下了一個怎樣的基礎?這對于我市今后建筑節能的發展有何積極影響?
劉愛博:發展低碳經濟與綠色建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雖然大連在一次能源的自有量上并不豐富,但是這也促使我們更早地意識到節能的重要性,并加快落實和推廣節能技術的步伐。
近年來,我市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力度,以創建生態宜居型城市為目標,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在推動低碳經濟和綠色建筑發展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大連是繼北京、天津之后,先行進入到居住建筑節能65%的“三步節能”實施階段的城市,也是在全國率先提出“在建筑工程中全面推廣應用太陽熱水器”的城市。大連還獲得了國家海水源熱泵規模化應用城市級示范城市和供熱體制改革和建筑節能試點城市稱號;建成了“四節一環保”的國家康居示范工程,被建設部領導視為節約型建筑建設的典范在全國推廣,被國家環保總局評為“環境友好型工程”;在國家建設部和省建設廳的多次建筑節能工作檢查中,都獲得了高度評價。
截至去年,我市累計建成節能建筑6800萬平方米;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40%以上;新型墻材利用率達到100%;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89%;淘汰落后水泥產能677萬噸,水泥散裝率達到70%。通過節能減排、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等一系列舉措,大連環境空氣質量也得到持續明顯改善。
因此,可以說大連在建筑節能理念的落實和技術的推廣上擁有較好的根基,這對于我們面對“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提供了較高的起點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五年
大連節能任重道遠
記者:未來五年,大連建筑節能將面對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
劉愛博:未來的五年將是非比尋常的五年。隨著我市“全域城市化”戰略的深入落實,我們的城市建設正在面臨著空前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而在這其中,建筑節能已經成為了大連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手段。
今后5年,我市城建基礎設施投資將達到一萬個億,這個數字是我們大連市“十一五”投資總規模的6倍,其意義已經不是“規模空前”四個字可以表述的了。巨大的城市建設體量,既是大連在新時期、新使命下城市經濟發展和規模擴張的重要推動力,同時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嚴把建筑工程質量關,讓每一個項目都能夠對得起生命、撐得起自身在城市發展中的使命,同時也要求我們,必須抓好建筑節能工作,讓這些建設項目成為符合大連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的重要載體。
全域城市化帶來的巨大建設體量,為我市的建筑節能工作提供了更多實驗新技術、打造精品范例的寶貴機會。同時,也是將建筑節能切實推廣到城市每一個角落的寶貴契機。但是同時,工作量的加大也考驗著我們對建筑節能細節的細致程度。尤其對相應的監督工作的落實,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因此,未來五年,大連的建筑節能工作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
不僅要全國領先
更要讓百姓受益
記者:面對如此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大連制定了怎樣的“十二五”建筑節能目標?計劃如何實現?
劉愛博:我們在大連市建筑節能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建筑節能的總體目標。到2015年,大連要達到建筑節能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基本建立,建筑單位面積建筑能耗進一步降低,大連市建筑節能工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實現建筑節能總目標累計節約500萬噸標煤,2015年底比2010年底建筑新增節能能力100萬噸標煤/年。
要做到這一目標,大連首先會放寬眼界。不因為自己已經處于領先位置而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我們不僅要看到北京、天津等一線城市的領先之處,更要把目光放大到全世界,積極了解、虛心學習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和運作手法。
其次,我們還要狠抓落實。目前大連已經根據國家各部委和省里的相關政策及要求,已編制完成了《大連市建筑節能管理辦法》,即將印發《大連市建筑節能“十二五”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大連將在標準體系和管理體系上實現進一步的完善,以行政力量推動和保證建筑節能的真正落實到位。同時,我們也將舉行相應的活動,提高建筑節能在全社會的影響力,樹立更多節能典范,大力約束違規行為,讓人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建筑節能與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促使更多人主動地了解并投身其中。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大連的建筑節能不會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努力地做到惠及民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雖然是我們提出的目標,但是其根本意義并不在于跟其他城市競賽,而是在于不斷超越自我,并且讓廣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建筑節能的益處。我們希望能夠讓更多市民住進有節能技術的房子,過上綠色低碳的生活。我認為,做到這一點,才會讓大連的領先地位更加穩固,更加名副其實。
優秀企業
是大連節能的主力軍
記者:在實現的過程中,您認為哪些層面是落實建筑節能的關鍵?
劉愛博:其實每一個層面都很重要。因為建筑節能不是幾個部門或幾個企業就能夠輕松做到的,需要相關的所有單位協同努力。作為落實建筑節能政策和理念的牽頭人,市委、市政府和市建委等相關部門會盡一切可能,正確地貫徹國家和省里的政策意圖,同時結合大連實際,積極引導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投身其中。
不過,雖然政府的正確引導是必要的前提,但是落實建筑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多的優秀企業在他們的實際工作中深化意識、敢于嘗試。我認為,企業才是在建設第一線落實建筑節能理念和政策的主力軍。
比如這一次我們推選和展示的優秀企業,就是大連建筑節能的典范和表率。我們需要專業的技術開發企業研究、開發出新的節能技術和產品,也需要有專業的推廣企業來對這些技術和產品進行市場化的推廣運作,同時還需要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筑施工單位等加深認識,更加積極地在自己的項目中使用這些技術。當整個建筑節能產業鏈當中所有相關的企業,都能夠積極地融入到對最新建筑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應用當中,我們的建筑節能目標和愿景才能真正地落實到每一個細節當中。
【權威觀點】
“十二五”期間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將從“啟蒙”階段邁向“快速發展”階段。目前,全社會對建筑節能已形成共識,城市新建建筑節能比率不斷提高;今后幾年大規模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將成為綠色建筑大發展的契機;我國正在大規模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1/5以上的城市已開始各種類型的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為綠色建筑發展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紛紛成立的綠色建筑設計研發機構緩解了人才瓶頸。可以說,我國加快綠色建筑發展的條件已經成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
對于城市與建筑來說亦必須由傳統高消耗型發展模式轉向高效環保型發展模式。建筑節能正是實施這一轉變的必然趨勢。而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更新、淘汰應該建立在更好地整合目前實用技術的基礎上。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林海燕
低碳是國家行動,是歷史的使命,是我們的責任,是所有開發企業應盡的義務,更是實現住宅百年建筑的必經之路。要實現中國住宅建設低碳化高品質的目標,住宅產業必須跨越三大門檻:
一是中國的住宅全部達到低耗能的節能標準,其中包括既有住宅;二是中國的商品住宅一定要告別毛坯房,實現全裝修;三是住宅的建造必須實現構建化集成裝配。
——原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總工程師孫克放
【政策要點】
國家、省、市各級建筑節能
主要政策回顧
1986年,原建設部頒布《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當地通用設計能耗水平基礎上節能約30%,《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是我國第一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它的頒布,開啟了我國建筑節能的新階段。
1996年,我國又實施了新的《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在原有基礎上再節能50%,對采暖居住建筑的能耗、建筑熱工設計等作出了新的規定。
1998年,我國第一部節能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頒布實施,節能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
2000年,原建設部發布《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76號部令,大連市政府也相應印發了《大連市城市節能建筑管理辦法》。這標志著我市建筑節能工作正式在政府指導下全面展開。
2001年1月,遼寧省建設廳下發《遼寧省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實施細則》,在全省范圍內全面落實民用建筑節能政策。
2005年,我國首部《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強制實施。該標準標志著我國建筑節能工作在民用建筑領域全面鋪開。
同年,大連市編制發布了《大連市太陽熱水器建筑設計導則》,并下發了《關于在建筑工程中全面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器的通知》,為我市開源節能掀起了新篇章。
2006年,原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公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這是我國第一部從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壽命周期出發,多目標、多層次,對綠色建筑進行綜合性評價的推薦性國家標準。
同年,遼寧省建設廳發布了《關于推進建筑節能工作的意見》以及新的《遼寧省民用建筑節能管理實施細則》,對2001年下發的相關規定進行了改進。當年,大連市建委也下發了《關于執行〈大連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節能65%)規定〉的通知》。這標志著我市繼北京、天津等之后,在全國率先進入“三步節能”實施階段。
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進行了修訂,明確部署了我國建筑節能立法的框架藍圖,使建筑節能工作翻開了新的篇章。
2007年9月10日,原建設部印發《綠色施工導則》,這是建設部首次印發專門指向建筑施工階段的節能導則,專門用以指導建筑工程的綠色施工。
2007年11月15日,原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印發《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實施細則》,并開始受理申請。審定的項目由建設部公布,并頒發證書和標志。
2008年,國務院頒布了《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其中對新建建筑節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用能系統運行節能、可再生能源應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在建筑節能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2011年,國家民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公共建筑節能工作的通知》。兩部委要求,應避免建筑外形片面追求“新、奇、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后必須經建筑能效專項測評,凡達不到工程建設節能強制性標準的,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通知》提出,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