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國及亞洲建筑機械行業發展風向標之稱的2010上海寶馬展昨天(23日)開幕。當德國、意大利、美國等傳統工程機械強國還在尋找新的復蘇之路的時候,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卻已經成為展會上的主角。外界人士普遍認為,中國重工企業在展會上的強勢表現以及所發布的未來戰略規劃,可以看作是中國工程機械品牌開始加快向“外”突圍的明顯信號。當中國之聲獨家對話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的時候,他表示,“產品走出去”早就有了,“人員走出去”也已經實踐,現在,是“企業走出去”的時候了。
記者:此次來參加寶馬展,徐工給自己定的主題是“創新、超越、世界級”。 在徐工的展位上,人們看到了國內最大噸位2000噸級履帶起重機、千噸級全路面起重機等等目前最先進的高端機械工程設備。徐工集團想要借著這些產品超越誰?
王民:徐工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頂級的工程機械企業,已經為此付出了40多年的努力,到今天要開始超越、開始爆發。今年,徐工的營業規模將超過650億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也就是后年,(營業規模)要超過1000億元。到2015年,徐工一定要成為世界工程機械前五強,直接逼近世界上的卡特彼勒、小松。
記者:徐工集團又如何踐行這種超越?
王民:程度上說是三個標志。第一是巨量規模。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卡特彼勒一年是300多億美元,要想超越,必須達到這樣的規模。第二,要有獨特的科技創新的能力。徐工為此投入巨大,今年科技投入達到5.7%,也就是有十幾億元的投入到科技創新里。第三就是國際化的水平,下一步徐工會盡快建立在海外的研發機構和海外的制造企業。
記者:“走出去”一直是中國企業不懈的追求,工程機械行業也是如此。其實在2008年之前,徐工集團已經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開辟了自己的疆土,但到了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讓國內所有機械工程企業的國際化道路都是荊棘叢生,幾乎全部停滯。現在再談“走出去”,作為龍頭企業,徐工的內功修煉得怎么樣?
王民:徐工從1992年就開始走出去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產品走出去。產品早已經走出去了,在最高的年份賣到8億美元。今年接近7億美元。第二步是人走出去,維修、服務、技術、涉及。第三步叫企業走出去,在海外辦企業。這個內功從1992年到現在已經練了18年了。我最近到一些發達國家發現,徐工還是缺少在核心零部件上的優勢。下一步徐工要在核心零部件上加大投入,加快研發,在這個領域中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技術。
記者:中國國際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副會長周衛東曾表示,從國際工程機械需求看,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就是中國。而誘人的中國市場總是吸引著眾多跨國大企業紛至沓來,徐工作為國內機械行業的龍頭老大,在同其他國際企業競爭國內市場的時候,優勢在哪里?在這塊大蛋糕里,徐工又占有多少份額?
王民:本土企業在本土還是有優勢的,徐工最大的蛋糕在國內。很多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都是第一位的,你比如說我的汽車起重機、全地面起重機、壓路機、攤鋪機等,都在這個市場當中是第一位的。競爭的優勢,還是要靠我們自己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質量優勢,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誠信為本、服務客戶。
記者:徐工已經實現了整體上市,目前有沒有海外上市的計劃和目標,這方面的時間表可以透露一下嗎?
王民:有,明年!明年會去香港(上市)。
記者:剛剛陪同一批來自南非的企業代表觀看完徐工的挖掘機表演,王民董事長在會客室里接受了我的采訪,他只給了我6分鐘的時間,因為外面正有一批來自巴西的客人等著他,他的秘書對我說,還有一些歐美和中東客戶正在趕往展臺的路上,看著會客室過道上來來往往、操著各種語言的廠商代表,我想起王民在采訪最后時說的一句話:“我們的民族企業在國內很扎實,走出去的每一步也同樣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