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的建材企業、尤其是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企業該如何突破困局?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秘書長魏從九。
如何規避金融危機風險
“只有拓寬水泥制品應用領域,調整產品結構,不斷開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并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在節能降耗和環保問題上大做文章,把成本降下來,建材企業才能規避風險,得到更好的發展。”魏秘書長說。
她認為,水泥制品企業要加大對節能技術的研究力度,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加快企業節能降耗的技術改造;研究開發利用各種工業固體廢棄物生產混凝土的技術,減少對水泥和天然砂石資源的消耗。只有這樣,才能緩解資源枯竭的壓力,才能真正實現持續發展。
“目前,全國水泥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正在加強水泥制品標準化工作,并將設立水泥制品行業準入門檻,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魏秘書長說。
建筑、建材業應聯動發展
說起建筑業與建材業如何相互依存、共同發展,魏秘書長表示,建材業和建筑業原本就同屬一條產業鏈,密不可分。建筑業是建材業的最終用戶,也是最主要的用戶和最大的市場。
魏秘書長介紹說,目前,發達國家的住宅建設已形成社會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的現代化模式。建材產品體系已從工業化專用體系走向大規模通用體系,實現了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而我國要實現建材業與建筑業的聯動發展,根本途徑在于發展建材加工制品業,在供應上實現制品化,從提供單品材料轉向集成化供應、裝配化施工,進而縮短工期,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建筑物建設能耗高、浪費大的問題。如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復合墻體、屋面系統、整體門窗系統、建筑框架系統等,都可以依靠建材工廠化的方式進行生產。另外,建筑材料實現制品化后,不但不會抹殺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而且有助于推動建材業向工業設計與生產的個性化發展。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民眾對建筑功能、環境的個性化要求也隨之提高,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將是未來建材企業的發展方向。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發展前景喜人
魏秘書長告訴記者,未來5年,中國在水電、核電建設方面的大量投資,必然帶動混凝土制品行業發展,混凝土的需求量會很大。
她還透露,水利部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水利建設要以續建項目為主,適度考慮重點新建項目。對西部地區,要加大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她說,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市政公用事業“十一五”規劃》,城市供水建設和管網建設量很大,總投資額超過2萬億元。其中,遼寧省重點飲水工程管道全長265千米。《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要求推廣新型管材。大口徑管材優先考慮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這些規劃和政策的實施,對混凝土排水管道以及市政構件的需求量會有很大的增加,同時也為其他一些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構件提供市場。
此外,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也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制品。因為城市地上軌道需要穿越城市住宅區,需要架設大量的橋梁,這就離不開混凝土預制橋梁和橋墩,以及大型軌道預制板等。從而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提供廣闊的市場。
此外,城鎮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這些需求,無疑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