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背景:
建筑業節能降耗令人“頭痛”。一方面,我國既有的400億平方米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另一方面,建筑能耗在社會總能耗中所占比例日益上升,高耗能建筑與日俱增。據最新統計,在我國每年新建建筑中,只有10%―15%能達到國家制定的強制性節能標準,80%以上為高耗能建筑。
■舊有建筑的節能改造面臨很多困難,尤其是民居樓的改造
■節能產品在研發階段就應該考慮到綜合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建筑節能過程中,尤其要選擇那些耗能高、使用多、與百姓關系密切的產業發起科技攻關,并盡快轉化為產品和市場
■主管部門應當出臺性能認定指標,對建筑物的節能性能進行分級認定
■單純靠市場機制并不能全面推動建筑節能工作,必須要加強法規制約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繆昌文舉例說,2002年全國各電網空調制冷負荷共達4500萬kW,相當于2.5個三峽電站的滿負荷工作。預計到2010年,全國制冷電力高峰負荷將增加1倍以上,建筑能耗的持續增加最終將導致全社會的能源短缺。到2020年,我國將有一半的存量建筑要完成,因此,未來15—20年,能否強制實行建筑節能標準,是我國能不能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道路,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由于存在著巨大的節能空間和潛力,建筑節能日益成為節約能耗重點關注的領域。
繆昌文認為,雖然節能重在解決能源的“能”字上,但更重要的還應看到能不能有所作為?能不能身體力行?能不能使其外部環境得到梳理和改善?
節能資金:引入實力企業和金融機構
資料顯示,截至2006年底,各地建設項目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95.7%%,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53.8%%,與2005年相比,均提高30多個百分點。保守估計,2006年全國城鎮新建的節能建筑可形成年節約700萬噸左右標準煤的能力。與新建筑的節能在全社會形成共識的狀況相比,如今繆昌文關注更多的是舊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其中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資金從哪里來?
繆昌文說,舊有建筑的節能改造面臨很多困難,尤其是民居樓的改造。據悉,他們在江蘇已經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即以政府辦公建筑的改造作為突破口,帶動既有建筑的節能管理和改造等。舊樓的節能改造要本著經濟、美觀、實用的原則,融資的方式則采用“誰投資誰受益”的思路,即節能改造后所產生的效益按投資比例分成。
繆昌文建議,各地應因地制宜推進既有建筑和集中供熱設施的節能改造,根據地方特色,研究節能改造的政策措施、融資機制和節能服務體系。引導那些有實力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進入節能領域投資。同時,要開展節能改造試點工作,把節能改造與舊城改造、“平改坡”等工程結合起來。
節能產品:讓消費者買得起用得上
建筑節能涉及建筑的結構體系、施工、檢驗監督管理、保溫隔熱系統、高耐久、低環境負荷的建筑材料的開發應用等多個方面。造成建筑不節能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產品原因,比如很多用電設備本身能效低;有的是系統設計不合理,加重了負荷,不是小馬拉大車,就是大馬拉小車;再有就是施工過程中的監管措施不力,造成節能項目難以落實,造成巨大能源浪費。
繆昌文認為,節能新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否則節能就無法落到實處。比如,買了個節能的燈泡,比普通燈泡貴了很多不說,用了沒幾天就壞了,如果總這樣,老百姓節能圖個啥。節能產品在研發階段就應該考慮到綜合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盡量讓節能產品的技術、性能、特點符合市場需求,讓老百姓買得起,用得上,得到實惠。
節能技術:攻關與百姓關系密切的產業
在建筑節能過程中,尤其要選擇那些耗能高、使用多、與百姓關系密切的產業發起科技攻關,并盡快轉化為產品和市場。國家有必要組織關鍵和前沿節能技術的科研開發,有條件的省市,還可利用我國原創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吸收融合,推動更多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在生產和消費環節應用。
節能指標:進行明確的分級認定
針對很多地方節能建筑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繆昌文認為,主要是因為相關的政策沒有形成合力。比如,有關政策鼓勵居民使用太陽能,但許多城市卻以妨礙觀瞻為由,限制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不解決,節能建筑推廣難的尷尬局面就難以徹底改觀。
說是節能建筑,但只有一個部門認證。墻體到底加沒加保溫材料,中空玻璃是真空的還是充的氦氣,由于相關標準缺失,消費者一頭霧水。因此,主管部門應當出臺性能認定指標,對建筑物的節能性能進行分級認定,比如分為A、B、C等,讓消費者一目了然。
對建設節能建筑的開發商,政府幾乎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激勵措施,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也不到位,這些都會挫傷開發商的積極性。消費者、開發商自說自話,國家政策再好也不靈。
節能法規:獎罰分明具有可操作性
繆昌文認為,單純靠市場機制并不能全面推動建筑節能工作,還必須加強法規制約。雖然我國早就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并對建筑物節能設計與建造做了明確規定,但內容比較宏觀,缺乏可操作性。
2007年,建設部擬出臺“建筑能效標識制度”、“建筑能耗統計制度”等六大建筑節能政策,與這些條例配套,將推進以“兩改一保”為重點內容的城鎮供熱體制改革,即“改”供熱補貼由暗變明,“改”按面積計費按實際供熱量計費,保障低收入群體的供熱。繆昌文說這些條例建立健全了建筑節能法律法規體系,完善了節能省地型建筑的激勵政策,而且可操作性更強。
其實,早在國家出臺這些條例之前,各地都已經制訂了相關的節能標準,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全省建筑節能研究中心,已牽頭主編完成了該省的節能標準。目前,他們正在做建筑節能設計咨詢和建筑節能產品檢測和現場房屋節能檢測,并逐步開發新型節能材料和產品。繆昌文樂觀地表示,只要各項措施實施得力,節能工作有錢、有人、有力,就一定“能”的起來。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乐至县| 广德县| 平阴县| 小金县| 河南省| 来宾市| 离岛区| 兰坪| 双流县| 长治县| 肇庆市| 简阳市| 田阳县| 道孚县| 新宁县| 成武县| 辽宁省| 乌鲁木齐县| 贡觉县| 高州市| 霞浦县| 静乐县| 张掖市| 米易县| 高邮市| 体育| 波密县| 启东市| 徐水县| 玛多县| 大竹县| 巨野县| 威宁| 乌恰县| 高州市| 五原县| 广安市| 苏尼特左旗| 托克托县|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