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女,
1935年11月20日生,
山東省膠州市人。
1954年考入南京工學院土木工程系,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后留校任助教。1984~1985年間作為訪問學者去美國塞拉克斯大學進行科技交流。歷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F在是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帶頭人,并任南京市硅酸鹽學會理事長、《硅酸鹽學報》副主編、《建筑材料學報》編委、英國《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學報編委(1996~1999年)、中國建筑材料科技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水泥制品工業協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纖維混凝土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復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等。
孫偉自60年代起一直從事土木工程材料和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為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開設多門課程。她結合本領域國際前沿和熱點,將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培養學生敬業、創新和奉獻精神,深受學生愛戴和國內外同行好評,至今已培養博士生20人,碩士生24人。
在科研工作中,孫偉的主攻方向是新型高性能與超高性能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制備、性能、理論和應用技術的研究。這些年來,她先后承擔和負責了國家級(包括八五攻關、九五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省部級和重大工程項目(長江三峽、南京長江二橋、南京地鐵工程、潤揚長江公路橋工程、解放軍第二炮兵的特殊工程項目等)共28項。對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和特種軍工材料進行了全面、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在材料制備、性能機理、應用技術和基本理論等方面均有重要突破和創新。由于采用了多重復合技術,優化了材料組成和結構,有效提高了高性能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的增強、增韌、阻裂效應和高性能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在靜載與動載作用下的力學行為,從而大大提高了材料的耐久性和工程服役壽命。采用近代測試技術和圖相分析方法,深層次定量揭示了大摻量工業廢渣水泥基材料結構形成和損傷失效的全過程,并進行定量剖析,提出了工業廢渣對水泥基材料產生高性能的貢獻和細觀、微觀機理及纖維、集料水泥基界面和界面效應,從而使制備出的新型材料如漬漿纖維混凝土、漬漿網片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和環保節能型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指標和性能價格比均超過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研究成果在一些大工程中應用均產生了重大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提高了工程的耐久性和服役壽命。目前,正進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失效機理的研究"的理論研究與南京地鐵工程、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工程緊密結合,全力主攻國際上至今沒有解決的重大技術難題,即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評估體系和在加載與非加載、雙重和多重破壞因素作用下材料損傷失效過程、特點及壽命評估新方法。
孫偉曾擔任國際會議科學及顧問委員會委員、分會主席20多次,國際會議上作大會報告8次,應邀赴國(境)外講學6次,作為大會主席主辦國際會議1次。先后與美、德、日、荷蘭,加拿大以及香港一些大學簽定了協議,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合作,派出博士生和博士出國(境)合作科研,共同完成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和荷蘭皇家科學院基金等任務,促進了材料學科的建設和人才培養。
孫偉完成并經專家鑒定的科研項目,均為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和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60多篇,被SCI收錄20篇,EI收錄16篇,CA收錄28篇。主編出版了國際會議英文版論文集1部,合著《鋼纖維混凝土結構》等專著兩部,主編及參編省和國家技術規程4部,獲國家發明三等獎(第一得獎人)、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并獲江蘇省先進科技工作者、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和全國先進女職工稱號。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州市| 湖州市| 淮滨县| 恭城| 黑河市| 仪陇县| 大化| 阆中市| 三原县| 基隆市| 海淀区| 昔阳县| 敖汉旗| 白山市| 黑龙江省| 卫辉市| 金川县| 靖边县| 色达县| 石屏县| 黔西县| 六枝特区| 长寿区| 祁东县| 平邑县| 如皋市| 沈阳市| 大港区| 舟曲县| 申扎县| 东辽县| 昌江| 南靖县| 土默特左旗| 萨嘎县| 佳木斯市| 本溪市| 兴文县| 古交市| 滁州市|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