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詳細內容

“春華秋實復一年,五湖四海聚高原。妻兒老小企首盼,功成奉獻平安返。”這是中建西部建設(廣東)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林喜華于2016年3月18日,也就是其援藏第366天時有感而發寫下的詩句。今年43歲的林喜華從事混凝土行業已經近20個年頭,2004年,剛剛大學畢業的他以一名質檢員的身份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2015年4月到2016年8月,林喜華以中央企業第五批援藏干部的身份,由中建西部建設有限公司選派到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鄉規劃處工作。此前,他曾先后在武漢、成都等地任職,援藏歸來后,林喜華擔任了中建西部建設貴州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工程師等職位。2022年6月起,他在中建西部建設(廣東)有限公司擔任黨委委員、總工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啟了他的職業生涯新篇章。


林喜華


01把職業生涯寫成“歲月史詩”


林喜華(左)在檢查原材料


林喜華認為,混凝土也是一門藝術。


“做技術的人總是習慣追求完美,遵循的標準從國標到地標,再到企標,這是一個不斷加嚴的過程,技術人員對自己的要求總會更加苛刻,從而把技術產品上升到藝術的層面。”林喜華告訴記者,如今的混凝土行業推出越來越多滿足不同功能需求的產品,如輕質混凝土、防輻射混凝土等等,它們都關乎民生工程建設,關乎國家的百年大計。因此,混凝土從業人員要對社會、對群眾負責,工作也要做優做美,對混凝土的品質和外觀都要在細節上有著極致的美學追求。


武漢長江隧道、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武漢天興洲大橋、成都來福士廣場、雙流國際機場T2航站樓、重慶國際金融中心、重慶嘉陵帆影、貴陽地鐵2號線、貴陽金陽國際金融中心、廣州明珠灣大橋……這些重大工程項目都是林喜華的“代表作”。“干一個工程,樹一座豐碑”是林喜華的工作理念。他認為,每個工程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每當工程進展到了某一個重要節點,每當實現一項技術突破,他都感覺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成長到了某一個重要階段,并用賦詩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熱烈情感。為此,他還將自己寫下的詩匯聚成詩集。在詩集中,林喜華將從業多年來在多個項目工作時的內心體會以及援藏期間的所思所想付諸筆墨,形成職業生涯的“歲月史詩”。


02


化成就和榮譽為研發動力


林喜華(左二)在實驗室


對技術的不斷突破所帶來的成就感,是林喜華多年來對混凝土科技研發工作的不竭動力。


2019年9月,林喜華及其團隊成員在貴陽國際金融中心1號樓進行超高泵送混凝土試驗,C120山砂高性能混凝土被成功泵送至401米高度,突破了山機砂制備超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強度上限及泵送高度上限,創造了國內山砂混凝土泵送高度之最、強度等級之最等諸多行業紀錄,一舉刷新了國內機制砂混凝土泵送高度紀錄,實現全國混凝土行業技術領域的一次跨越,并獲得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林喜華告訴記者,因為該試驗是屬于超高層泵送,對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比較高,同時又屬于大體積泵送,核心筒厚度比較厚,既要求混凝土要自密實,又要求混凝土要有高體積穩定性、低收縮、低溫升,這就出現了一個矛盾:自密實就需要水泥用量多,高體積穩定性、低收縮、低溫升又要求水泥用量低。于是,林喜華及其團隊通過骨料精準化配比技術、粉料優選技術、高性能外加劑技術等三項技術,配制出適合超高層泵送、高體積穩定性、高耐久的混凝土。最終,該項目形成的整體成果“巖溶地區超高層建筑關鍵技術”經鑒定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林喜華在混凝土行業中摸爬滾打,精益求精,除了上述的案例之外,他還組織攻克了國內“雙套筒工藝超長超緩凝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制備”“C100高性能山砂混凝土配制及331米超高泵送”等技術難題。從業19年來,他完成了市局級課題4項;獲授權專利4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局級工法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局級科技進步獎8項,參編行業地方標準8項,參編國家行業標準3項、地方行業標準2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曾獲得了重慶市“最美青工”稱號、西藏自治區住建廳援藏先進工作者稱號、2019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林喜華(左二)在實驗室


03


將奉獻精神帶上“世界屋脊”


援藏是林喜華職業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5年3月,林喜華來到了世界屋脊西藏,不畏高原高寒缺氧干燥的自然環境和較艱苦的工作環境,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工作狀態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在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開展了為期一年半的對口援藏工作。


援藏期間,林喜華積極推動自治區地方標準強制性條款備案審查工作,積極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銜接、協調,順利完成了《西藏自治區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設計標準》和《西藏自治區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備案、發行實施工作,豐富了自治區民用建筑領域的建筑節能標準體系,為自治區建筑節能設計提供了法律依據。


同時,林喜華參與編制了《西藏自治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技術導則》,為自治區改善既有建筑節能供暖條件提供技術依據支持。此外,他還發揮所學的材料學專業優勢,以講師的身份對西藏住建廳崗位培訓中心的材料員進行了《建筑工程材料員理論與實務》為期一周共計300課時的培訓講解,為自治區建設領域專業人才培養事業盡了一份力。

林喜華(右)在研究混凝土配合比


04


見證“粗放—精細”高質量轉變


從2004年到2023年,從武漢,到成都、重慶,再到西藏、貴州,又到廣東,林喜華親身見證了我國多地混凝土行業的發展變化。他感慨道,從以前的粗放式管控,到如今的高質量發展、精細化管理,混凝土行業的環境管理,質量管理、技術水平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發展理念,技術手段都在進步。


林喜華稱,過去混凝土廢渣隨意丟棄是常見現象,生產過程中廢漿廢渣、噪聲粉塵產生量大,很多廠沒有很好的規劃,行業監管不嚴,總是造成噪聲擾民粉塵,攪拌站沒有封閉,沒有降塵降噪過程。如今,混凝土行業有了較為嚴格的監管和規范的生產流程,行業形象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技術上,用數據來比較的話,單方混凝土以前廢渣產生量為二三十公斤,現在單方混凝土廢渣產生量控制在0.5公斤及以內,據今年統計的一季度數據,單方混凝土固廢產生量已經低至0.2公斤。此外,以前混凝土強度等級一般采用C60及以下,現在基本都能采用C100以上的強度等級,能泵到400到500米。


談及混凝土行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林喜華認為,在信息化手段賦能后,混凝土工廠或可實現少人甚至無人化生產,許多人力崗位將由機器代替,生產過程也將慢慢朝無紙化方向發展。如今的混凝土企業已經在發展智慧實驗室、智慧工廠,未來簡單的重復的勞動力會用到機器人,如進廠檢測,材料的檢測等都要實現朝智能化方向發展。


此外,高強度、高性能是混凝土的發展方向,高性能混凝土(HPC)、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將成為市場的主角。同時,低碳環保也是未來混凝土產品的發展趨勢,低碳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特殊功能混凝土(如自修復混凝土等)、固碳技術等都會在未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更多»推薦精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江源县| 托克逊县| 繁昌县| 禹城市| 临清市| 保德县| 胶州市| 定西市| 闻喜县| 巴林右旗| 黑水县| 平原县| 望城县| 中牟县| 皋兰县| 治多县| 杂多县| 曲靖市| 南岸区| 赤壁市| 农安县| 武宣县| 襄城县| 永春县| 游戏| 海原县| 礼泉县| 五指山市| 高州市| 望奎县| 民和| 乐亭县| 资兴市| 扎赉特旗| 潮州市| 澜沧| 新化县| 买车| 钟祥市|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