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第一屆中國建材企業“走出去”大會召開,著重解決了對“走出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現實意義的認識,推動建材企業積極主動地走出國門。2016年10月17日,第二屆中國建材企業“走出去”大會暨中國建材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在經過2年多的努力之后,建材行業圍繞“走出去”的發展目標、國際產能合作的路徑與對象、具體項目的實施以及為其服務等基礎性工作都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進展,“走出去”發展正在加快步伐實現新的突破。中國建材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的成立正是適應新時期建材行業“走出去”發展的共同需要,聯盟將直面建材企業“走出去”遇到的問題和瓶頸,整合行業內外資源,發揮聯合優勢,組織一支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生力軍,進一步加快推進各項國際產能合作項目的落地。
近日,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喬龍德接受了記者專訪,就新形勢下進一步實現“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問題闡述了他的觀點和要求。
喬龍德:“走出去”要有清晰的目標和完整的支撐體系
記者:建材企業“走出去”自2014年至今已經歷了2年多的實踐,為何要反復強調它的重要性?它的戰略意義在哪?
喬龍德:“走出去”發展、加強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產能合作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共同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必由之路。對于建材行業的“走出去”,我們目前還只是一個初步的框架,目標定位以及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等還都不夠系統、不夠明確,盡快提出清晰的目標和完整的支撐體系已迫在眉睫。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背景下,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以及“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和海洋工程等作為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行業”、國務院辦公廳〔2016〕34號文件《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方針在建材行業全面貫徹,要將其作為指導中國建材行業“走出去”發展的指導綱領和行動指南,以創新驅動為牽引,以轉型升級為主線,推進國內建材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為超越引領世界建材工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具體到建材行業“走出去”戰略意義,要從4個方面理解。第一,“走出去”,尤其是國際產能合作,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必然趨勢和重要抓手,是資源釋放、共享、互補、相互連接的新的經濟發展特征和內在需要。第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必須在國際上有足夠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而主要產品產量占到全球60%的建材工業應該在國際產能合作的大潮流中成為主流、主體并起主導作用。第三,當前世界各國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但國際間、國家間共同繁榮和共同發展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征,因為離開共贏的競爭是不規律、不經濟的。以往一講競爭就是你死我活,這從來都是不持久的也是不明智的,共贏是經濟潮流、也是經濟規律。第四,開展國際間產能合作是中國經濟、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任務,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規律,更是中國建材工業技術、裝備優勢發揮和帶動相關國家共同發展的主動舉措。
記者:建材企業“走出去”的指導思想是什么?想達到怎么樣的目的?
喬龍德:就這個問題,我想分5個層面來講。
第一,要把中央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思想貫穿并實施在國際產能合作的全過程,同時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融入其中,并作為指導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總方針,遵循“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合作方式,創新經濟合作格局,從總體上把握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持久、有效地發展。
第二,我們必須要做好頂層設計,形成目標明確、路徑清晰的“走出去”發展和產能合作的框架體系,并逐步構建發展目標系統、相互連接與協調的服務系統、國內國外相關配合的制度系統和有支撐的政策系統。
第三,要組建并形成持久性、國內與國際聯動互動的“走出去”和產能合作的工作格局,以“走出去”和產能合作為牽引,帶動建材經貿、投資、中介等國際化經濟組織的共同發展,成為建材工業新的經濟增長的來源之一。
第四,要構建并形成全面部署、全面推動的格局,在初期階段要有選擇地在重點國家、重點地區加以推動,對接重點企業,做出示范,探索經驗,以點帶面,進而逐漸普及與推進。
第五,目前“走出去”發展、產能合作雖然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為此,從行業角度,從中國建材聯合會的角度,不僅要有比較完善、系統的服務功能與機構,而且要依靠國際產能合作聯盟和機構組織以及各國設立中介組織和示范園區的助力推動。
記者:行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該怎么做?應該瞄準哪些重點?
喬龍德:首先,我們要以中央確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走出去”和產能合作的主要發展目標和對象;要以需求優勢國為主要目標和對象,在初期階段,尤其要把“一帶一路”中對建材需求相對旺盛持久的、經濟發展潛力和后勁相對足的、人口相對多和剛性需求大的國家和地區作為首選。同樣,要將我國建材的技術裝備、設計、施工、產品及服務最有優勢的產業和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作為組織產能合作和“走出去”的首選對象。
其次,要以國際產能合作為牽引,擴展多方合作,讓“走出去”發展成為行業在國外發展的新業態。我們必須利用產能合作的有利機遇,重點推進產能合作。但從國際化的發展來說,不能僅停留在產能合作上,而要施行全方位國際化的戰略。因此要以產能合作作為開路先鋒和牽引,有意識、有目標、有重點地在不同地區和國家、在原有基礎上開發新的需求,捕捉新的對象,要建立和形成國際間經貿合作的新伙伴、新對象、新業務,不斷擴寬新領域;要擴展與增加在國外的各種建材產業、礦業、加工服務業的經濟投資實體;要擴展標準、評價、咨詢以及示范園區、產業園區,不拘一格地搞實體產業鏈和服務產業鏈;要擴展產品銷售、展覽以及科技創業等全方位的經營活動,擴大與推廣已有裝備、產品出口的總量,形成對外發展的新格局。
第三,要發揮我國建材工業的優勢,贏得經濟和國家榮譽的雙豐收。我國建材行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比,有明顯且巨大的優勢,主要產業技術裝備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或領先水平,此外,施工組織、勞動力成本、工期都有優勢。雖然節能減排與最先進的國家比還有差距,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還是有著明顯的優勢;我國技術標準、信息加工、評價體系等軟技術在這些領域中也有明顯優勢,中國的建材工程技術人員總量占全世界50%以上,有能力滿足這些國家的需求,只要宣傳得好,組織得好,在競爭中能夠立足、站穩,成為主流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此一來,在增加市場競爭力的基礎上,不僅能為行業、企業增加收入,還能夠體現中國建材幾十年的積累與付出,體現中國民族工業的風范,為國爭光。
第四,“走出去”產能合作全方位推進的新格局,能夠帶動國內建材行業改變發展方式,推動去產能、調結構和轉型升級。我們在“走出去”、產能合作的發展中,要體現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的提升與創新,要體現思維方式、發展方式的創新與改變,要體現資源組合方式的提升與效能,體現向高端發展。由于受到產能過剩的制約,這些新的發展理念在國內難以全面實施,而“走出去”為我們開了一扇窗,通過積累經驗,實現國內基礎帶動國外,并由國外的創新影響與帶動國內發展方式和經驗模式的改變,進而促進全國建材工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使“走出去”和產能合作的意義上升到整個建材行業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的快車道,全速前進。
記者:那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您認為應該有怎樣的政策措施呢?
喬龍德:一要形成政策研究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在對相關問題梳理的基礎上,分門別類地梳理清楚各個國家、各個方面、各種需求的政策和對策,摸清家底,以便于采取不同的方法。能弄清的就自己創造條件去解決,暫時解決不了的要單獨拿出來,有可能突破或解決的要積極申請政府部門的支持,特別是在專項資金額度使用方面、各種稅收的抵免減延方面、退稅及退稅率方面、結匯方面、政治保障和安全方面等,要保證自己有一套“走出去”的配套政策。
二要在融資方面開闊新思路。可以利用金融機構商業貸款、直接融資、間接融資、股權加債權、墊資等具體的優惠政策,拓寬建材企業的融資渠道,減少中小企業的困難并獲得更大的經濟保障。
三要由行業聯合會或是大企業設立“走出去”發展基金,由國家設立重點產業園區,并提供扶持基金,為企業提供綜合性服務。“走出去”企業聯盟已經成立,將來可以設立“走出去”科技創新聯盟,還可以涵蓋標準、能耗、環保、檢測、評價等多個方面,輔于各項工作的推進。
四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統、“走出去”服務系統、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對接系統、國內中介組織與國外中介組織連接系統、信息統計分析系統等,確保“走出去”工作有全方位的配套系統,為持久發展搭建起組織的框架。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界首市| 博兴县| 方山县| 盈江县| 永兴县| 八宿县| 称多县| 璧山县| 美姑县| 敦化市| 鹤壁市| 海口市| 卓尼县| 莎车县| 迁安市| 罗城| 沿河| 渭源县| 甘泉县| 遂宁市| 扶风县| 中江县| 浠水县| 广德县| 屯留县| 凉山| 阳新县| 芜湖县| 卢龙县| 荣昌县| 阿巴嘎旗| 长白| 滨海县| 沙湾县| 韶关市| 青田县| 塔城市| 临武县| 肇东市| 清水县| 宜春市|